鐘雯 曾科學
(1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州510120;2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州51009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糖耐量異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患者作為糖尿病的后備軍,其危險性較正常糖耐量者相比明顯增加,研究已經證實飲食和運動療法可以預防IGT向2型糖尿病的轉化
[1~2],且經濟簡便,但難以長期堅持,因此藥物治療成為有效干預手段。糖耐量異常在中醫看來多因肝郁脾虛、腎陰不足,我院臨床上多應用柔肝滋腎湯以健脾疏肝、柔肝滋腎,可有效控制糖耐量異常。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2010年7月在本院內分泌門診就診確診為IGT的6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1例,女35例,平均年齡(49.2±8.2)歲,平均病程(3.5±1.1)年。根據隨機雙盲原則分為治療組33例(使用柔肝滋腎湯輔以飲食加運動)和對照組33例(模擬柔肝滋腎湯輔以飲食加運動)。治療組與對照組性別、平均年齡、體質指數、腰臀比、血糖等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IGT均按1999年WHO標準經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診斷。
1.3 納入標準 本院內分泌門診或體檢時發現空腹血糖在6.5~7.3 mmol/L,經強化生活方式干預1個月后,OGTT(采用75 g無水葡萄糖負荷)檢查2 hPG仍在7.8~11.1 mmol/L。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飲食與運動控制基礎上服用柔肝滋腎湯(柴胡15 g、白芍15 g、郁金15 g、知母 10 g、山萸肉 15 g、山藥 30 g、甘草 5 g),早晚各 1次;對照組在飲食加運動控制基礎上使用模擬柔肝滋腎湯(熟地20 g、棗皮10 g、山藥20 g、茯苓 10 g、丹皮 10 g、澤瀉 10 g、枸杞 15 g、菊花 10 g、當歸 10 g、白芍 30 g、何首烏 30 g、甘草 5 g)加減治療,早晚各1次;1個月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5 觀察指標 應用血糖儀(強生L2291RA00581快速血糖儀,美國)按時監測空腹血糖或餐后末梢全血測定。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數據比較用配對t檢驗,不同組間治療前或治療后數據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7 治療結果 兩組IGT人群治療并觀察至2個療程。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突破3億人。在發達國家中,45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0%~20%,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IGT屬于糖尿病前期,因此減少IGT向2型糖尿病的轉化是臨床的重點。2型糖尿病和IGT都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的干預措施均為考慮如何改善餐后血糖指數,提高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使胰島素分泌增加從而改善其他癥狀。主要通過行為和藥物兩種手段來干預。目前相關研究均重視飲食控制及運動鍛煉,雖然這兩者的有效性均經過證實,然而改變并非短期可有明顯效果,并且這些研究仍然只是起步狀態,而且觀察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小,因此還需進一步的循證醫學觀察。
糖耐量異常屬中醫“消渴”范疇,多因肝郁脾虛、腎陰不足引起。而脾虛多因肝郁所致,肝郁遷延日久,郁而化火,灼傷肝陰,而傳脾累腎,出現精血耗損,臨證可見一派肝腎陰虛之證。故出現口渴欲飲、多食易饑、小便頻多等癥狀。中醫認為“肝腎一體,精血同源”,腎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相生化滋養,且肝為剛臟,非柔不克。故用柔肝滋腎湯加減,方中知母、山萸肉、山藥滋養腎陰,郁金疏肝行氣活血止痛,柴胡、白芍疏肝,甘草酸甘化陰。全方以柔肝滋腎之法,達到津液充、肝木柔而腎陰自足,從根本上控制糖耐量異常。實踐證明用柔肝滋腎湯加減治療糖耐量異常,患者癥狀緩解明顯,療效滿意。
[1]唐學杰,林海龍,陳淑敏,等.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彈性功能改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07,2(18):32-33
[2]姜淑琴.在社區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新策略[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16):1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