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杰
(甘肅省靜寧縣中醫院 靜寧743400)
呃逆又叫膈肌痙攣,是因膈肌、膈神經、迷走神經或中樞神經等受刺激后引起一側或雙側膈肌的陣發性痙攣,如持續痙攣超過48 h未能停止者,稱頑固性呃逆,也叫頑固性膈肌痙攣。引起呃逆的疾病很多,如胃腸脹氣,胃、胸膜、腹膜、心包及縱隔的炎癥,腦炎、腦瘤、腦血管病、尿毒癥,還可見于癔病。在治療病因的同時,采用旋復代赭湯合穴位注射治療??墒盏綕M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8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和住院確診為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治療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25~66歲;其中慢性胃炎5例、胃潰瘍9例、肺炎6例、冠心病3例、腦血管意外4例、外科手術4例、癔病3例;病程2~10 d。對照組男 19例,女 15例;年齡 23~65歲;其中慢性胃炎6例、胃潰瘍7例、肺炎4例、冠心病4例、腦血管意外5例、外科手術4例、尿毒癥2例、癔病2例;病程2~10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旋復代赭湯(旋復花10 g、黨參 10 g、生姜 15 g、代赭石 30 g、炙甘草 6 g、半夏15 g、大棗4枚),1劑/d,水煎分2次服;穴位注射:常規消毒雙側內關穴皮膚,用7號針頭抽取100 mg維生素B1及50 mg維生素B6混合[1],分別刺入雙側內關穴,提插捻轉,出現酸、脹等得氣感后,將藥液的1/2分別注入。注射完畢壓點,創可貼敷貼。1次/d,1周為1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對照組:予胃復安10 mg,肌注,2次/d;安定5 mg,口服,2次/d。1周為1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2]依據《實用內科學》擬定。痊愈:呃逆癥狀消失,半月后無復發,未留任何后遺癥。顯效:呃逆持續時間及次數明顯減少80%或半月后偶有復發。有效:呃逆持續時間及次數明顯減少50%或1周后偶有復發。無效:呃逆頻率無改變,癥狀無改善者。
1.4 治療結果 治療組:痊愈21例(61.8%),顯效9例(26.5%),有效2例(5.9%),無效2例(5.9%),總有效率94.1%。對照組:痊愈15例(44.1%),顯效7例(20.6%),有效 7例(20.6%),無效 5例(14.7%),總有效率85.3%。
中醫學認為“呃逆”病位在膈,責之于胃,由三焦氣機失調、氣逆動膈、胃失和降所致。治以和胃降逆為主。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同時內關亦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與陽維脈相通。善治胃、心、胸及情志失和、氣機阻滯的病變,可寧神和胃、理氣降逆。維生素B1可為神經組織提供所需能量,有利于惡性嘔吐的緩解;維生素B6能增加γ-氨基丁酸的生成,而γ-氨基丁酸是一種大腦內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可以抑制嘔吐。穴位注射[3]不僅可為機體補充維生素B1、B6,發揮藥物治療作用,且藥物對穴位長時間的刺激可有效抑制迷走神經和膈神經的興奮,使膈肌痙攣緩解而呃逆自止。還可以通過刺激穴位達到針刺治療效果。旋復代赭湯出自《傷寒論》[4],和胃降逆、化痰下氣。用以治療“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現代研究證明:旋復代赭湯能促進正常狀態的小鼠胃排空。旋復花、黨參、代赭石、大棗對小鼠胃底條肌收縮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旋復花與甘草、大棗分別合用有明顯協同促進作用;旋復花、黨參和半夏能顯著拮抗阿托品引起的胃底條肌舒張作用。因此,旋復代赭湯通過膽堿能系統促進胃腸排空,具有確切的促胃動力作用。
[1]李遠征.內科疾病現代藥物治療[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91-195
[2]于春霞,牛章杰,姜淑麗.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呃逆[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6,8(1):73-74
[3]常洪霞,侯蕾,馮燕.印堂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5,25(3):169-170
[4]李培生.傷寒論講義[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