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軍
(中共淮安市委黨校,江蘇 淮安 223005)
黨的建設工作是一項關系到黨的發展壯大以及我國社會長治久安的大事,需要強有力的推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開啟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全新宏偉篇章。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周圍,扎實提高政治敏銳性和責任感,凈化黨性認識,強化黨性修養。這就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黨的制度化、民主化建設,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不斷深化黨的制度建設改革,為國家全面的改革開放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在改革開放前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村人口流動性相對較小,黨建工作的穩定性相對較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人口流動逐漸加快,農村很多人口進入城市,即使進入城市,他們的流動性依然很強。因此,城市里同一個工作或社區范圍內的人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在鄉村,人口也在不斷地流動變化,農閑時出去務工的,農忙時回到鄉村的,來來回回地不斷變化,這就給農村黨建工作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面對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黨建工作并有所創新,是擺在黨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關于農村黨建研究,有一些專著和論文,如胡明生編的《農村黨組織建設》等,主要著眼于當前農村黨建工作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對策和經驗等方面展開論述。此外還有劉文階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李新榮的《當前農村基層黨建的問題與對策》、侯松濤的《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基層黨建--以浙江省N縣為個案》等成果。這些研究深入社會、注重調查,結合了各地區的差異,將新農村建設與基層黨建緊密結合,取得了很多成果,除了從宏觀角度研究農村黨建工作之外,還有針對性較強的具體研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縱觀當前關于農村基層黨建研究的成果,多數體現在以農村為起點和落腳點進行研究,缺乏將城鄉統一起來進行研究,所以研究角度較為局限。從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形勢以及當前農村發展的現狀來看,農村人口結構、社會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結合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形勢以及城鄉統籌發展、城鄉融合的趨勢,有必要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視閾出發,來進一步研究“農村基層黨建”問題,以期為當前新形勢下的農村黨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據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共黨員共有8512.7萬名,基層黨組織420.1萬名。農牧漁民黨員2534.8萬名,占全國黨員數量的29.8%,也就是農牧漁民黨員占全國黨員人數的大約三分之一。2012年,發展農牧漁民黨員62.4萬名,發展農民工黨員4.3萬名,農牧漁民黨員和農民工黨員比上年共增加66.7萬名。這些數據說明,當前形勢下,黨員的數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黨員數量在不斷增加。
當前形勢下,農村發展黨員,主要側重從致富帶頭人、農民經濟人、回鄉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和農村實用人才等優秀群體中結合品行、文化素質修養等方面的條件來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同時,把黨員的年齡、知識、能力等作為農村黨組織配置的硬條件,鼓勵年輕、有知識、能力強的黨員參加農村支委甚至農村黨組織書記職務的競選,使他們能夠在農村實現自身價值,施展自己的才華,為新農村建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黨員隊伍的結構不斷優化,黨員素質不斷提升。
當前形勢下,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機制也逐步完善,黨員隊伍生機活力明顯增強。據統計,2012年,全國共培訓農村黨組織書記148.2萬人次,大學生村官黨員39.7萬人次,開展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1523.3萬人次。除了加強對黨員的管理培訓,還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服務,全年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1.1萬個,黨員服務中心(站、點)45.6萬個。通過這些措施,使黨員的素質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不斷提升。
據有關數據統計,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數量比上年增長18.8%;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中,黨組織覆蓋率分別比上年增長1.8、0.3個百分點。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不斷創新推動了黨組織覆蓋面的進一步擴大。
廣大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黨員群眾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各項任務,充分發揮著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群眾共結成幫扶對子2097.8萬個,為群眾辦實事4962.8萬件。在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中,廣大黨員沖鋒在前、無私奉獻,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和時代風范。因此,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日益加強。
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證黨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目標的實現。1999年,中國共產黨出臺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使農村黨建工作有了明確的依據。該條例的實施,加強和改進了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證了黨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目標的實現。
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明顯高于城市老齡化水平。盡管農村人口基數龐大,但現實的狀況是大批青壯年外出經商或打工,主要居住在城市,留在農村的人口大部分屬于老弱病殘。這樣,農村老齡化趨勢較城市更為嚴峻。當前,中國農村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到2028年,將高于城鎮11個百分點;到2050年前后,全國約有28個省區的農村老年比例高出城鎮20%以上。這些情況說明,農村黨員的老齡化現象也是十分嚴重的,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黨建工作的效果。
在農村土地流轉和拆遷過程中,存在個別農村干部違法吃、拿、卡、要的現象。部分農村黨員精神生活空虛,從事迷信活動,還有的從事黃、賭、毒等犯罪活動。這些雖然是個別現象,卻嚴重損害了黨組織在農民中的形象,甚至降低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嚴重影響著黨建工作。
由于農村經濟收入相對較低,在農村務農不如外出打工,再加上黨員干部的待遇很低,造成許多地區沒有人愿意擔任村支書的尷尬局面。如某鄉鎮12個支部就有5個支部書記不想任職,因此,待遇低是導致黨員干部選拔困難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黨建工作效果的因素之一。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的同時,基層黨組織要學會用黨建來統領全局,從而推動整體工作協調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發展的任務依然很重。當前農村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三農”問題,因此,我們要將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優先位置解決,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財力的增強,要增加對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支持,逐步形成國家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步伐。要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支出的結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要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為農民進城務工創造有利條件,促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也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又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要不斷推進城市和農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真正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無論涉及哪方面的發展,涉及哪項工作,基層黨組織都要深入其中,支部要配合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好對群眾的思想引導、教育工作,幫扶困難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基層黨組織要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群眾、凝聚人心。總之,抓黨建就等于抓住了重點,基層黨組織要學會用黨建來統領所有工作,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農村基礎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促進農村發展的軟實力,其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能夠直接為黨建工作提供教育基礎。因此,黨建要與農村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有利于農村各項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高農村黨建工作的水平。
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要建立健全農村職業教育、農民培訓與務工就業、勞動力轉移相掛鉤的公共服務體制和就業機制。完善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管理體制,是創新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管理模式的基礎。目前,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教育培訓最大的困難主要是資金匱乏,所以需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吸引資金。我們要引導農資企業等相關社會資本對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的進行投資,最終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政府要大力發展和扶持現有的各類職業教育學校,同時改革職業教育的內容,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轉換為素質和技能教育的教學模式,最終,讓受教育者能學到一技之長,用于生產實踐。
要積極推進和普及農村成人教育。要重視農村成人教育,把成人教育學校延伸、擴展到廣大農村中去。農村成人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培訓一些他們急需要的實用技術,能帶動他們發展經濟,提高家庭收入,這樣的培訓才會有吸引力。培訓重點是鄉村兩級干部、農村科技人員、回鄉知識青年、復員退伍軍人等,使他們成為科技興農的一支生力軍。在辦學經費上要盡量節儉,降低收費標準,降低農民的培訓成本,才能大范圍地招收廣大農民參加成人學習。農村成人教育要依靠中央農業廣播大學、中國科協農業函授大學、科普文化學校、文化補習學校、掃盲學校以及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機構,形成開放式、多層次的農民成人教育體系。黨建工作要深入每一塊教育陣地,結合具體的環境條件和教學情境,與時俱進、潛移默化地進行,在加強技術培訓的同時,要結合農民的文化品位滲透黨的政策、紀律,并與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內容相結合,努力造就和培養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培養擁護社會主義事業、擁護黨的領導、遵紀守法、高素質、高技術的職業化的農民。
當今世界,信息化已深入大部分人的生活,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全國信息化指數從2010年的52.94,提升到2012年的74.84,年均增長18.9%。截至2013年9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0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與此同時,截至2013年9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對于信息技術比較發達的省份,可以搞試點先行建立城鄉統一的黨建網絡,通過信息技術來加快農村黨建工作的步伐,組織黨員在網上統一過組織生活,實現城鄉黨建工作共同發展。
根據農村的社會分層分別設立支部。陸學藝、張厚義(1989)依照這一傳統,依據職業、使用生產資料的方式和對所使用生產資料的權力,將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民分為農業勞動者、農民工、雇工、農民知識分子、個體勞動者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鄉鎮企業管理者、農村管理者等八個階層。根據分層的不同,對各個階層的農民進行分層管理。積極吸收民營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等在內的致富能人和產業化經營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農民工達2.69億人。農民工已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力量,要根據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建立黨員流出地與流入地統一管理的模式,遵循人在哪里受哪里管理的原則進行管理。
要建立黨建工作的城鄉協調機制,農村黨建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黨建工作要全方位、全覆蓋地進行,不能留下真空帶。在促進農村黨建工作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做長期艱苦工作的準備。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現階段,關鍵要認真貫徹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在黨建方面,加大以城帶鄉和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力度;加大城市在黨建人才、教育等方面對農村的支持程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城鄉統一的黨建活動。在一些黨建落后的農村地區,要加大黨建工作的幫扶力度,通過城鄉結對幫助、長期持續幫助的幫助機制,為黨建落后的農村地區辦實事、解難題,有效改變落后地區的農村黨建工作現狀,從而提高城鄉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1]胡明生.農村黨組織建設[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7.
[2]劉文階.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07,(5).
[3]李新榮.當前農村基層黨建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農業·農民,2005,(9).
[4]侯松濤.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基層黨建——以浙江省N縣為個案[J].經濟研究導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