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愛紅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山西 太原 030021)
作為黨校教師,要講好黨課、理論課,既需要用黨的科學理論體系武裝的扎實功底和實踐中反復磨練的“硬實力”作支撐,也需要養成能夠貫通古今中外的豐富多彩的經典和歷史文化“軟實力”作滋養,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黨性修養和道德素養。總的來講,必須做到四個“要”:
所謂心中有書,就是要有“學術功底”,是指教師本身要通過認真學習研究所要講解的科學理論,聯系實際全面準確把握其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如果對自己所要講的科學理論吃不透、把不準,就只能會像老和尚念經那樣干巴巴地照本宣科,還可能會把好經念歪。古人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謂目中有人,就是要自覺地面向學員、了解學員、尊重學員、服務學員。課堂上知學員所需、解學員所惑,課堂下想學員所想、急學員所急。
深處求新,就是要抓住學員普遍關心考慮和感到困惑的問題,通過深入透徹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深刻獨到的新見解。聽課人所要求的“新”,不是新詞匯和新趣聞,而是能科學解釋說明現實問題,給人以深刻啟迪的新思想、新見解。
淺處求勝,就是說我們的表達方式要通俗樸實、通俗易懂,盡可能用學員熟悉的現實生活語言和事例來說明道理,使所講道理具有可接受性,讓人聽了感到親近、易懂、好記。牛頓說過,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可發現新定律。
以理服人,就是要努力把深刻的道理講實在,靠科學樸實的真理去說服人、教育人。學員們都喜歡和信服實實在在的道理,不愛聽也不相信那些脫離實際的空道理,違背事實的偽道理、與現實生活不沾邊又艱澀難懂的玄道理。要把道理講實在,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從現實出發提出問題,使所講道理具有現實針對性,讓人聽了感到解渴、管用。第二,實事求是地闡釋問題,使所講道理符合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具有客觀真理性,讓學員感到事是這個事,理是這個理,真實可信。第三,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使所講道理能揭示出具體的是非和利害關系,具有可操作性,讓學員便于理解、便于掌握和應用。
在黨校講理論課最常見的毛病是理論與實際相互脫節:講理論就是照本宣科,或簡單地解釋本本,與學員關心考慮的現實生活問題不搭界;講實際則是就事論事,簡單地描述現象或敘述感性直觀的看法,上升不到理論層次;講理論聯系實際則是觀點加例子式簡單粘貼、機械掛鉤,不能把理論觀點與現實生活問題有機融為一體。這樣當然既出不了新意,也不能幫助學員解決任何問題。為避免這種現象發生,作為教師就必須努力把理論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理論化。
把理論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理論化,決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只有舍得下苦功夫、花大氣力,精益求精地備課,講課時方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灑脫輕松。備課起碼得做到“兩個成熟”:
1.思想觀點考慮成熟。對講課內容涉及到的所有思想觀點,都應從實際出發,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深入思考。想了正面想反面;想了歷史想現實;想了國內想國際;想了在邏輯上能否講得通,還要想在實踐中能否行得通;想了觀點本身能否立得住,還要想怎樣論證才能使學員信服和接受。直到自信所有思想觀點都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并能自圓其說了,對別人可能提出的問題也能理直氣壯地解釋回答了,才算考慮得比較成熟了。
2.表達方式琢磨成熟。備課時形成了深刻獨到的新思想,掌握了可靠的事實材料,還需要認真研究琢磨表述方式。用什么語言表述才能準確、鮮明、生動?這些語言怎么編織排列才合乎邏輯、條理清楚?什么詳講,什么略講?哪兒正面闡述,哪兒反駁?哪兒舉例子,哪兒用比喻?都須字斟句酌,反復琢磨推敲。對于不能準確表達思想觀點、令人費解和容易產生歧義的話,一定要認真修改。對于無實際內容和意義的空話、廢話,重復羅嗦的“車轱轆話”,一定要下決心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