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華 向慈庸
(中共張家界市永定區區委黨校,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城鎮化是每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新型城鎮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戰略。
旅游型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是旅游業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相結合的必然結果?!奥糜纬鞘谢备拍钍前拇罄麃唽W者帕特里克·馬林斯于1991年提出來的,他認為旅游城市化是基于后現代主義消費觀和城市觀(注重享樂)的一種城市形態,是一種建立在享樂的銷售與消費基礎上的城市化模式[1]。“旅游型城鎮化就是以旅游帶動下的泛旅游產業集群為產業基礎,由旅游帶來的消費集聚直接推動的城鎮化過程。”[2]
旅游城鎮化有三方面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旅游消費為基本動力,主要依托旅游消費的集聚效應來直接推動城鎮化發展;二是強調城鎮化是一個動態過程,通過泛旅游產業集群的發展,利用旅游業的“搬運”功能來帶動人口、土地和資源三要素的流動,從而推動城鎮的逐步形成或規模的不斷擴大,最終促進城鎮化的發展;三是旅游城鎮化注重生態保護和包容發展,大幅減少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模式。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屬武陵山脈腹地,域內自然風景秀美,生態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為國內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后,在有關部門的關懷下,張家界自1988年因旅游立市,經過發展,旅游環境大為改善,旅游產業迅速發展,旅游產品不斷豐富,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曾經的窮鄉僻壤變成了當今國內外知名旅游城市。然而,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和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城市建設與旅游業發展的矛盾凸顯。如何使旅游業與城鎮化建設協調、和諧、互助發展,成為我國旅游城市一個普遍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型城鎮化建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路徑,每個地區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走不同的道路。張家界市屬湖南省老、少、邊、窮地區,域內工業基礎薄弱,但擁有“絕版”而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旅游產業有基礎且優勢明顯。因此,張家界市將旅游型城鎮化戰略作為城鎮化建設的大方向,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緊緊依靠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走出了一條“生態、低碳、節約、包容”的旅游型城鎮化之路。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中國夢”具體到張家界就是“旅游勝地夢”和“全面小康夢”?!奥糜蝿俚貕簟焙汀叭嫘】祲簟本褪且獙埣医绱蛟斐蓢鴥韧庵穆糜蝿俚?,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張家界市通過旅游業與城鎮化的相互作用,擴大了城市規模,提升了城市品位,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整體形象,從而實現了全市在旅游業大發展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大繁榮。
近年來,張家界市抓住機遇,以旅游業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城鎮化總體水平不高的問題,張家界不僅城鎮化率低、質量不高,而且城市服務功能不完善,城市承載力弱;二是產業功能體系單一,旅游業雖作為城鎮化建設的產業支撐,但未與其他產業產生良性互動,無法形成泛旅游產業集群,從而導致傳統旅游要素發展不平衡,無法滿足大旅游發展需要,也使得旅游業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三是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矛盾日益尖銳,由于城市規劃與旅游業互動性不強,導致旅游開發與城市建設區分不明確。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一些原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矛盾開始凸顯,等等。
化解上述問題最佳的途徑就是走旅游型城鎮化道路。旅游型城鎮化堅持以旅游業為主導,強調旅游業與城鎮建設的互動性,既可引導城鎮向特色化、生態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化解城鎮建設與生態保護矛盾,提升城鎮質量與品位,也可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泛旅游產業,化解旅游產品單一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從而壯大旅游經濟,彰顯旅游特色。
為加快發展旅游業,推進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資本大市跨越,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張家界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8月提出了“1656”行動計劃[5],計劃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內容其本質要求就是要以旅游業為主導,強化旅游產業與城鎮化的互動性,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在城鎮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通過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催生城鎮,提質升級城市建設,走旅游型城鎮化道路。
推進旅游型城鎮化建設必須以堅持實事求的精神,立足資源稟賦和人文特色,走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型城鎮化道路。
旅游城市要推動旅游型城鎮化建設,要通過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來做足城鎮化發展的產業支撐。
1.著力打造泛旅游產業集群
要依托本地旅游資源,突出當地人文特色,圍繞完善旅游要素,堅持以旅游產業和休閑養生產業為核心,以餐飲、酒店、交通、旅游商品和旅游地產等為配套產業,以觀光休閑農業、文博會展、休閑商業、文化產業、休閑養生林產業等為延伸產業,著力推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努力打造泛旅游產業集群,形成旅游產業新業態。
2.大力發展新型工業
城鎮化建設要以工業發展為前提,才會有強大的動力。旅游型城鎮化建設要結合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新型工業,著力培育旅游食品、民族工藝品、清潔能源和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按照能耗低、污染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要求,打造新型工業體系;進一步拓展園區發展思路,明確園區定位,以高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為標準,大力推進園區工業招商引資,加強入園企業建設,積極發展特色園區。
3.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旅游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一大瓶頸。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就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三次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協調發展。
推進旅游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改善民生為宗旨,重視農民利益,統籌城鄉發展,將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逐步統籌城鄉建設和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堅定不移地走城鄉協調、互促、共進的道路。
1.著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大力推進教育、戶籍、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等相關制度改革,破除城鄉公共資源共享的制度壁壘;大力發展農村公共服務事業,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有效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2.逐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戰略,有效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健全社會綜合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環境治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圍繞“生態城市”和“美好鄉村”建設,切實抓好城鎮提質升級工程,依照“立足全局、整體謀劃”的原則,加強城鄉供水、供氣、供電、交通等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城鄉功能,逐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規劃是藍圖,推進旅游型城鎮化建設,需要立足于規劃,服從于規劃,通過規劃引導調控作用的充分發揮,逐步完善城鎮體系。
1.堅持科學、高端、適當超前規劃
通過引進高端設計人才和企業,堅持從整體出發,將旅游發展與城鎮建設相融合,準確定位,依據國際化都市標準,科學、高端、適當超前做好規劃;依托自然環境和文化底蘊做足山水文章,突出文化特色,大力打造景城相融的“生態城市”和桃花源式的“田園小鎮”,傾力塑造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個性張揚的旅游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樹立城市品牌。
2.完善城鎮體系
按照旅游城市建設的目標定位,根據城市的空間格局,把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設結合起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休閑商城,完善中心城旅游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風韻特色。積極穩妥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大力打造一批民俗風情濃、自然景觀美、文化底蘊深的特色小鎮群,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城為骨干,小鎮為支撐的城鎮體系。
3.突出小城鎮建設
應在成功打造特色小鎮的基礎上,依據整體規劃,圍繞一些鄉鎮文化、景觀特色和產業基礎,按照差異性、互補性和唯一性原則,結合整體旅游發展要求,在把準一些鄉(鎮)個性、靈魂和理念的基礎上,對這些鄉(鎮)進行定位、建設和發展,逐步打造一批既富有民俗風情,又具有提供優質旅游服務能力的特色小城鎮群,以滿足旅游市場發展需要。
旅游城市旅游型城鎮化建設必須要抓住機遇,面臨挑戰,迎難而上,積極解放思想,拓展城鎮化發展思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城鎮化建設更快更好更健康發展。
1.創新規劃管理機制
依據“高品位、高檔次、個性鮮明、特色突出、宜居宜游”的規劃理念,依托資源優勢,做好配套政策,推進城市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生態保護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無縫對接,不斷強化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通過招選高級專業人才,成立各級城鎮建設規劃管理機構,構建規劃評價體系和規劃實施考核制度,對規劃進行評級擇優、動態調整和實施進度進行監督,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的協調性、統一性和科學性,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2.創新投融資體制
旅游城市旅游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資金嚴重缺乏,要破解這一難題,需改變過去政府主導的局面,將城鎮建設推向市場,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新局面;需創新投融資方式,通過發行旅游發展專項債券、城鎮建設債券和公共服務建設債券以及信托計劃等多種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金和社會資金參與到城鎮化建設和管理中來,破解城鎮化建設資金短缺難題,以滿足城鎮建設的資金需求。
3.創新城鎮治理體制
首先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破除人口流動壁壘,其次要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化解農民進城的后顧之憂,最后要著力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保障制度,確保進城農民待遇市民化,城鄉共公權益均等化。
旅游型城鎮化,是推動旅游城市新型城鎮建設的主要途徑,是不斷提高旅游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旅游城市要堅定不移地走旅游引導型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實現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 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M].1991,15:(3).326-342.
[2]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課題組.旅游引導下的新型城鎮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3.114.
[3]張家界市委市政府.提質張家界,打造升級版—張家界市加快推進國內外知名旅游勝地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簡稱“1656”行動計劃)[N].張家界日報,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