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賢
(中共肇慶市委黨校四會分校,廣東 肇慶 526000)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把作風建設作為工作開局的重要切入點,制定實施八項規定、部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領導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門緊緊跟進,貫徹落實,新氣象撲面而來,令人振奮。截至2014年3月31日,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33209起,處理黨員干部42666人。當前,明目張膽大吃大喝、公車私用等問題少了,作風問題的表現形態日趨隱蔽化,穿上了“隱身衣”,鉆進了“青紗帳”。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和事業成敗。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性,既要從作風建設的角度,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又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作風建設,不斷推進黨的群眾路線的法制化、制度化。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觀點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把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比之為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和土地,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制勝法寶。
從“魚水情深”的角度講,黨是“魚”,人民群眾是“水”;“魚”生活于“水”之中,離不開“水”;“水”是“魚”的生活空間和力量所在。毛澤東曾經明確指出:“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边@主要是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生機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黨是人民群眾的一分子,又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和人民群眾是魚水情深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黨目前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其中最大的考驗就是執政的考驗,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的危險。中央和省委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其根本是要求各級干部履職盡責,核心是為民務實清廉。只有堅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親人,才能真誠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真實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真正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黨的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進一步鞏固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立場決定態度?!盀槭裁慈说膯栴}”,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立場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理論都立足于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堅定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只有始終堅定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才能真正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2012年11月15日上午,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閉幕后,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時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期盼過上更美好幸福生活的積極回應,也是鄭重的宣示和莊嚴的承諾;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的尊重,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更體現了我們黨始終站在人民群眾這一邊、站在人民利益這一邊的根本政治立場。
只有站穩群眾立場,才能更好地弘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改革開放精神。這些精神共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我們取得的成功和勝利,很重要的因素是靠干部過硬的優良作風組織群眾、凝聚力量。今天,這仍然是寶貴經驗。
只有站穩人民群眾的立場,我們黨才能形成正確理論、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和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我們黨員領導干部才能夠正確對待事業、群眾和自己,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從而也才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改進工作作風必須選準突破口、找準切入點,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局部的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效能提升。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聚焦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問題在各級干部中普遍存在、群眾意見大、社會影響差,必須下大氣力整治。
形式主義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各領域各方面的腐朽的工作作風,此風崇尚空談,心態麻木,不重落實,不見實效,其思想根源是主觀主義,哪里有形式主義哪里就會有表面文章,哪里的工作就必然不落實、不扎實。官僚主義就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官僚主義者高高在上,直接損害了群眾利益,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享樂主義是把享受快樂作為人生最大幸福。享樂主義作為一種思想上的腐化蛻變,造成的是生活的墮落和價值標準的扭曲。極度的享樂主義就是奢靡之風。大興土木,違規興建樓堂會所;造節辦節,勞民傷財;超規格接待,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等等,這些奢靡之風絕非小事,對黨和個人的損害不可估量。
“四風”形成既有個人認識上的原因,也有制度環境方面的原因。因此,踐行群眾路線,遏制“四風”。一要始終抵御誘惑。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要體現群眾路線,慎言篤行,有效自我管控,加強自身修養,增強自控力,做到不該做的堅決不做,不該要的堅決不要,守住清正廉潔的底線;二要加強監督,完善監督體制機制,讓監督者敢于監督,依法監督,依照程序監督,受監督者正確接受監督;三要大力弘揚正氣,抵御歪風,先正黨風,帶動政風行風民風的轉變,積極清除社會風氣中存在的不良污垢,減少各種誘惑,使各級為政者集中精力服務群眾。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永恒課題,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容易出現抓一抓有好轉、松一松就反彈的現象。確保作風建設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必須完善各項制度,建立長效機制,經常抓、長期抓,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改進工作作風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
思想外化為行為,行為需要規治和保障。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專門會議上提出,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抓作風建設,實現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使密切聯系群眾的好作風落地生根,不能只從黨員干部的作風中探求,而是要從反映群眾根本利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中尋找。因此,必須將作風建設融入國家制度體系諸領域。
制度的剛性約束功能,是加強改進黨員干部隊伍作風的重要手段。要緊密結合實際,健全完善制度。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員干部下基層調研蹲點,聯系群眾制度;二是健全完善黨性定期分析制度,把作風狀況作為黨性分析的重點內容,把黨性分析作為各級班子民主生活會的主要內容,對照《黨章》要求和群眾意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切實解決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健全完善領導干部作風狀況考核評價機制,并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四是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制度的行為,提高制度的執行力。
總之,好作風和好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轉變工作作風任重道遠,改進作風,貴在持之以恒。對于開展群眾路線活動和反“四風”,我們要有習總書記強調的的“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一錘接著一錘敲”?,F在很多地方,一項工作開頭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漸漸不緊不慢,舊作風依然,最后就不了了之,無疾而終。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作風問題的反復性和頑固性。最終人民群眾感受不到真實的變化以及對他們的影響。黨和國家在人民心中的威信依然停滯不前。踐行群眾路線、改進工作作風,應該從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抓起,防微杜漸,解民難,暖民心。杜絕走馬觀花的調研考察,收禮花樣的翻新,巧立名目的各類開支,復雜繁瑣的行政審批,發揚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在“三嚴三實”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不斷完善,不斷改正,不斷提升民眾的幸福感,最終必定可以集聚正能量,凝聚人心,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好生態。
[1]斯大林文選(上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 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3]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
[4]李向田.優良的作風是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J].新經濟,2013,(10).
[5]李祖漢.黨的群眾路線工作作風在高校保衛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實施方略[J].福建高教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