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雯
(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遼寧葫蘆島 125000)
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以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主要途徑和手段,是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總和。目前,中職學校基本形成了“以職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必須堅持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深化中職教育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筆者結合學校實際和地方本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就如何加強旅游酒店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葫蘆島擁有龍灣海濱、興城海濱、興城古城、覺華島、九門口水上長城等4A級景區和40余處景點。這些地區早已成為主要旅游聚集區,游客數量大幅增長。但目前我市還存在著旅游酒店人才資源短缺、旅游服務人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經驗不足、服務質量低等劣勢,不能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所以需要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旅游酒店專業人才。
實訓基地是實施工學結合的基本條件,是職業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實現工學結合的關鍵所在。校內創新型實訓基地建設使學生在真實企業環境中進行生產實訓,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相對接,有效落實了工學結合。
學校于2009年建成了“職騰旅行社”。2010建成了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酒店。這兩個實訓基地均對外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管理模式,是集教學與對外經營于一體的以教學服務為紐帶的校內服務型實訓基地。基地內日常管理、組織機構、企業文化與實體企業完全一致。師生在企業工作氛圍中,“做中教”、“做中學”,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螺旋式提升。
本著“互惠、互利、互動”的原則,以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為目的,與葫蘆島黃金假日旅行社、宏運集團等企業緊密合作,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在校企合作理事會主導下建立由骨干教師及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下設實習實訓、科技研發2個工作小組,以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為紐帶,整合校企資源,搭建合作平臺;積極探索實踐校企雙兼互聘、雙向培訓、基地共建、頂崗實習等合作項目,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校企互利共贏的合作體制。
在校企合作理事會的領導下,采取企業、基地、學校三方互動的運行模式。依托校內創新型實訓基地——實訓酒店、職騰旅行社,與華泰國際酒店、國際酒店、凱麗酒店、黃金假日旅行社、神州旅行社、光大旅行社、遼寧國際旅行社葫蘆島分社等多家知名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全面負責專業建設工作,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指導學校專業開發、課程改革,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新技術推廣與應用等核心工作任務。
建立企業大師工作室,從企業聘請能工巧匠進入校內基地參與實踐教學,充分發揮企業大師的行業經驗和高超技能,帶動并指導專業教師迅速成長為行業精英,使專業教師在實訓流程中起到示范和指導作用。學校定期選派教師到基地及合作企業掛職鍛煉,為企業開發繼續教育項目和課程培訓。各工作小組安排專業實訓、頂崗實習,企業定期接納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技術指導和評價反饋。
我校將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以就業為導向,主動對接省內外旅游酒店產業,產學深度合作,工學緊密結合,培養旅游酒店業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專門人才。
學校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建立“德育為先、技能為本、能力為重”,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的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學生——準職業人——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改變傳統的教室教學場景,將崗位核心課程的教學地點放在校內實訓實習基地——實訓酒店、旅行社等校內企業中進行。將學生按崗位不同分成幾個小組,教師作為企業崗位的管理者,在真實的企業化環境下分小組進行現場教學,每月輪換一次,學生真正以企業人的身份,通過輪崗的形式,完成各個崗位核心課程的學習、各個崗位技能的實訓、綜合服務能力的訓練及綜合服務素質的培養。
學生在校三年分階段地完成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分階段地進行不同崗位,如餐前服務——餐中服務——餐后服務等完整服務流程的操作。實現由崗位技能片段到整個崗位流程的工學結合。
在實訓實習基地,學生以企業準員工的身份融入企業之中,按照企業作息時間、服務崗位、管理要求等進行頂崗輪訓,專業教師以企業管理者的身份也融入企業之中,與企業專家一起,對學生全程跟蹤指導,在服務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一對一現場教學。
課程是學生為學生未來就業而學習的知識、經驗、技能的總和,是學生能力建構的基礎和依托。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中職學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我校旅游酒店專業通過行業企業調研,根據企業工作過程、崗位能力的確定和分解,以準員工、熟練服務工作人員、基層管理者三個目標層次為基點,構建四種類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即基本素質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實訓課程模塊和綜合訓練課程模塊。形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首先為學生搭建職業素質平臺和專業基礎平臺,通過基本素質課程模塊和部分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的學習,培養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
其次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和專業基礎教育,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搭建職業技能訓練平臺,完成專業技能實訓模塊的教學任務,學生分期分批由專業課教師帶領,直接進入校內實訓企業、合作企業進行實踐性教學,讓學生真槍實戰,為畢業上崗作好理論及實踐的充分準備。
第三學年通過企業與學生的“雙向選擇”,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頂崗實習,完成綜合訓練課程。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實訓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同時,將行業的最新信息帶回學校,及時改進、修訂教學計劃,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驅動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示范模仿教學法等,加強專業課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和真實性。學生分批分組定期在基地各實訓室進行輪訓,完成該專業核心課程和技能的實訓,并進行職業技能的鑒定。實現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規范的對接、技能培訓與資格證書的對接。
按照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根據企業不同崗位的真實工作過程,構建專業核心課程。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深淺適中,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行業、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的基礎上,確定《計調實務》、《導游實務》、《餐飲實務》、《客房實務》四門課程為重點核心課程,對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制定課程標準,完善課程設計。根據工作項目和崗位核心能力開發校本教材,編寫《旅游服務禮儀》、《葫蘆島景區景點導游詞》、《客房服務實訓》、《計調模擬實訓》4本校本教材,模塊化設計教學項目,突出情景技能實訓環節。
作為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質量考核體系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應引入企業評價機制,建立學生、教師、學校、企業、社會五個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學習能力、技能水平、合作意識、創新能力”為核心內容的過程性評價,與以“成績、鑒定”為主要內容的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通過隨堂聽課、學生座談、教師考核、專項檢查、教師評價、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反饋等,對學生進行全程的跟蹤管理,學校將學生的評價信息進行匯總,調整課程設置,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達到實效。
[1]張雪麗.基于ACR 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商場現代化,2007,(20).
[2]趙肖紅.淺析中職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3,(13).
[3]陳靜.中職旅游專業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