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錄
(黑龍江省佳木斯職業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幼兒師范教育專業發展迅速,但該專業的語文教材的修訂卻嚴重滯后,語文教材《閱讀和寫作》還是1998年的版本,很多內容已跟不上時代發展,并且缺乏實用性和專業的針對性。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中職幼師語文教材修訂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期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加快中職幼師語文教材修改編訂的步伐,適應當今幼師專業迅速發展現狀。同時,對于此類教材編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使其既保有傳統語文教材的精髓,又更結合幼兒師范專業的特點,有更強的人文性、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
首先,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目前,國家大力發展幼兒教育,這就要求幼兒師范教育專業培養出大量高素質、高質量的幼師人才,以適應幼兒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形勢。幼師語文課在幼師職業教育中有其特殊意義,它對于提高幼師學生全面的素質,促進幼師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及對于其終身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現在中職幼師專業使用的語文教材,以佳木斯市為例,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的《閱讀和寫作》,距今已有十五年,這期間,高中、初中語文教材已反復修改過,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的發展。而幼師專業語文教材卻一直沒有更新、修訂,內容上難免會顯得陳舊。如《風景談》、《反對黨八股》等文章由于屬于特定的時代,今天的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也很難吸引他們,而且這些文章早已被高中教材刪掉,但在《閱讀和寫作》中依舊作為必讀課文,這就給人以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感覺。
其次,針對性不強。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職語文教學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閱讀與寫作》教材雖然是幼兒師范學校語文教科書,卻并沒有提高學生語文職業應用能力的相關內容,并且沒有選入一篇有關兒童文學的文章(初中語文課本還時有選用);有關兒童文學的知識短文也沒選一篇,寫作訓練更沒有一點相關內容,因而既沒有針對性,也不具備職業特點。我們對我校的840名一二年級中職幼師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有66%的學生認為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和所學專業聯系很少,有40%學生認為教材中自己喜歡的篇目很少,甚至沒有,教材內容枯燥無味。可見,如果不增強教材的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就難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也就難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畢業后就難以適應幼兒園教學的需要。
再次,從難易程度看,對于語文基礎薄弱的幼師學生來說,教材的要求偏高,內容偏難。此套教材基本上是按照當時高中語文教材對學生的要求編寫的,無論從所選文章的范疇,還是從課后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上看,與高中語文教材并無太大差異,而現在幼師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中考中因成績差不能升高中的孩子,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雖然經過多年語文學習,但他們大多語文知識積累淺薄,基礎非常差,閱讀面狹窄,寫作言之無物,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和提高。他們學語文的積極性不高,語文學習習慣不好,對于一些比較淺易的文章還能讀懂,稍難一些的文章就失去興趣,像此教材中的《離騷》等偏難的文言文課文,學生根本讀不懂,也難以聽懂,理解起來有很大困難,教師的獨角戲也很難唱,學生對于這樣的文章就很排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寫作訓練的部分要求甚至高于現有高中教材,而現有幼師學生有些連初中的寫作要求都達不到,寫個六百字的記敘文都困難,對于教材中的寫駁論文、小說等要求就更難以達到了。
最后,從教材的容量看,容量偏大,內容偏多。現今幼師專業語文課的課時偏少,每周只有兩小節,而每學期教材中有24篇課文,6個寫作單元的內容,在教學中根本無法完成,以《閱讀和寫作》第二冊為例,本冊書有兩個古詩詞單元,其中包括:5、《詩經》三首之《衛風·氓》、《秦風·無衣》、*《魏風·碩鼠》,6、《離騷》(節選),7、《孔雀東南飛》(并序),8、漢魏晉五言詩三首之*《迢迢牽牛星》、《白馬篇》、《飲酒》;第三單元之 9、《夢游天姥吟留別》、10、*《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1、*《琵琶行》(并序),12、近體詩九首、*絕句四首之《宿建德江》、《從軍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尉遙有此寄》、《石頭城》,律詩五首之 *《山居秋暝》、《春望》、《登高》、*《無題》、《書憤》,13、詞八首之 *《憶江南》兩首、*《虞美人》、《雨霖鈴》、《念奴嬌·赤壁懷古》、*《醉花陰》、《九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標有*的是自讀課文),總共28首古詩詞,容量如此之大,而且既有《離騷》這樣高難度的內容,又有《孔雀東南飛》(并序)、《琵琶行》(并序)這樣的長詩,此外,還有兩個單元的12首中外現代詩、4篇散文,還有寫作單元,這么大的容量,這樣的難度,教師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當然,可以看出此套教材的宗旨是要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的價值和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這個宗旨是難以完全實現的,教師只能是有選擇地講一些容易為學生接受的文章,若其他文章留給學生自學,文言文偏多偏難,學生自學又有很大困難。因此,該教材并不實用。
中職幼師語文教材修訂應本著開放性、時代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的原則,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提高口頭、寫作能力相結合為主線,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又能得到必要的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在語文素養和職業語文能力兩方面都得到提高。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人文性與實用性并重。語文課程的內在價值和重要意義體現在它的人文性上,漢語言尤其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和意識形態,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所以,學習語文就是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的文化形態和強烈的感染力,同時增加對國外優秀文化的了解,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學會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因此,在選文的時候,首先要注重語文的人文性,可以精選一些傳統經典篇目,如《荷塘月色》、《再別康橋》、《沁園春·長沙》、《鄒忌諷齊王納諫》、《山居秋暝》、《春望》、《登高》、《無題》、《書憤》、《憶江南》、《虞美人》、《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語言優美、易懂易記的詩詞文章,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其次,也要適當降低難度。針對現有幼師學生的水平和實際工作對他們要求,適當降低選文及練習的難度,減少文言文選文數量,降低所選文言文的難度。文言文選文應先易后難,刪除如《離騷》等對中職學生較困難的作品,精選一些學生易懂并感興趣的文章,如《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故事性強,有一定趣味的文章;再者,根據中職幼師語文教學實際,適當減少所選篇目數量,使教師能從容地完成教學任務。最后,也要注重時代性,開放性。現代文的選文應本著傳統經典篇目與具有時代感的新文相結合、中外結合、不同文體相結合的原則。
其次,加強針對性,培養綜合職業能力。中職幼師專業的語文教學,兒童文學應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因此,在選擇閱讀文章時,可相應增加一些中外兒童文學的經典名篇以及有關兒童文學的知識短文,以提高學生對于兒童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訓練中,更要增加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以培養幼師學生與幼兒、家長的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優美地朗誦的能力,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等多種能力,為此可以設計如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接故事比賽、模擬幼兒園接送時幼兒教師與家長的答詢、模擬召開幼兒園家長會等等口語訓練形式,以提高學生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訓練中,在對傳統文體進行訓練的同時,應增加常用應用文的訓練,尤其應加入幼兒園實用文體的訓練,以期更貼近幼兒園教學實際。如可以進行兒童詩歌寫作、兒童故事寫作、幼兒園實訓觀察記錄、幼兒園教學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等方面的寫作訓練,以提高學生專業應用文的寫作能力。
第三,增強趣味性。內容上,適當精選一些貼近現實生活的作品,特別是貼近青年學生的作品,如武俠小說、網絡文學等青年學生喜歡的文章作為選文,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式上也要有變化,改變以往的教材一本正經的面孔,這可以借鑒王玉芳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的體例,設計類似學海導航、師生總動員、實訓拓展、我的微博、資料貼吧、搜藏快照等活潑有趣的欄目,增加有關作家作品的趣聞、幽默、甚至腦筋急轉彎等生動有趣的內容,頁腳頁眉也可以加入有色彩的花邊,以從總體上突出幼師專業的特點。在選編古詩詞時,可以將詩書畫結合在一起,既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又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總之,中職幼師專業語文教材的修訂勢在必行,希望有關部門抓住契機對教材進行修改,以適應幼教事業迅速發展的形勢,并對提高幼師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促進作用。
[1]張玉杰.以就業為導向,開發幼師專業語文校本教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8).
[2]顧艷婷.淺談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幼師專業語文教學[J].職業技術,2012,(6).
[3]范美芳.幼師專業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探析——以上杭職業中專幼師專業為例[J].職教通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