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福
[摘 要] 腰封是扣于圖書封面中部的飾帶,既可保護并裝飾封面,又可宣傳并推介圖書。當腰封功能異化后,它便迅速蛻變成純粹推銷的“妖封”進而形成“妖風”,對讀者、薦書人、出版業乃至學術文化領域的惡劣影響日甚一日。唯有多管齊下方能剎住這股強勁、肆虐之“妖風”,為全民閱讀營造一個親切、互信、富有活力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腰封 妖封 妖風 多管齊下 全民閱讀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4) 04-0045-03
1 引言:都是腰封惹的禍
2013年伊始,因譯《追風箏的人》及《與神對話》而一路走紅的青年譯者李繼宏應杭州果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之邀,相繼推出《小王子》、《動物農場》、《老人與海》及《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經典作品的重譯本。怎奈想,新譯本還未正式發售即遭遇廣大網友在豆瓣網上呼吁抵制的“一星運動”,發起者是上海文化實業有限公司“九久讀書人”編輯兼法語翻譯何家煒,緣起新譯本《小王子》腰封上的醒目文案:“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年輕天才翻譯家……糾正現存56個版本的200多處錯誤。”此種喧鬧如今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最近的一個例子要數2013年盛夏剛剛付梓的葉兆言散文集《動物的意志》。該文集以動物為名,基于人與動物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嬗變,較為深入地闡述人對物質、精神、理想、財富、愛好、審美等的需求,真實地書寫“人之為人”的本源意義上的欲望和意志。這一提供精神食糧的文集原本平和、恬淡,卻引來眾多讀者的反感、指責,以致作家本人不得不在微博上重貼舊文《書籍裝幀,愈演愈烈》以示回應。其緣由依然是腰封過于喧囂:“中國具備奪取諾貝爾文學獎實力的作家不止一個,除了莫言,至少還有葉兆言。如果你對中國的文學不甚了解,請讀葉兆言。”
2 驀然回首“腰封”史
曾幾何時,每每買回一批文學類新書,總有六七成套有醒目的腰封,大有“無書不腰”之趨勢。及至眼下,腰封的文案內容大多言過其實,于閱讀確無裨益,可是留之累贅、棄之又心有不甘,真是雞肋不如矣。這讓人不禁想問,腰封到底為何物,其演變過程又如何?“‘腰封這個詞形在幾種主要的工具書中都未見收錄,很多人也不知道這個詞語”[1]。但是“腰”和“封”在漢語言文化中確是最為常見的兩個漢字:“腰”是名詞,指“胯上脅下的部分,在身體的中部”,繼而喻指“事物的中間部分”[2];“封”既可用作動詞亦可用作名詞,作名詞時指“封起來的或用來封東西的紙包或紙袋”[3]。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成“腰封”,指用于腰部束封的物件,最先產生于服裝行業,新近引入出版行業:于前者現代意義上的腰封實指系于人體上身腰部的飾帶,材質或為皮革或為布料,其功用主要在于協助衣服束腰,兼而裝飾使之更為靚麗;于后者主要是指扣于圖書封面中部的飾帶,材質多為牢度較強的紙張,其功用理應在于保護和裝飾封面,兼而宣傳和推介圖書。本文只論及出版行業的腰封,即圖書的腰封。
相較于現代的紙質圖書,中國古書簡牘可謂龐大笨重。內容相關的簡或牘往往合在一起,用繩帶束之以免散落,或可推及捆束簡牘之繩帶算是最原始的圖書腰封。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有些讀書人開始看重并裝飾捆束簡牘的繩帶以彰顯品位或身份,這大概是腰封的附屬功用。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腰封起源于日本。日本非常講究裝幀設計,其裝幀設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高潮,恰逢八十年代初日本出版業開始泡沫化,為了求得生存一些書商開始濫用腰封,無所不用其極地放大腰封的宣傳和推介功用。此種做法后經中國臺灣地區而于九十年代引入中國大陸。2011年曾有學者指出:“若把2003年余秋雨推薦的《相約星期二》作為圖書腰封的開端的話,大陸地區文學圖書腰封的歷史大約只有7年。”[4]其實不然。美國作家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于1998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時即配有“余秋雨教授推薦并作序”字樣的腰封。筆者大學期間購買過一本至今保存完好的《路遙文集(一二合卷)》,該書1993年由陜西人民出版社發行,封面即套有紅色打底的腰封,在當時顯得頗為高檔,只是其文案在今天看來稍嫌拘謹,因為腰封正面僅印有“路遙 中短篇小說·隨筆卷”,背面列舉性印有“·人生·在困難的日子·姐姐·痛苦·早晨從中午開始——《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盡管大陸第一本配有腰封的圖書已似不可考,但是據此我們還是大致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內地的圖書腰封由日本經中國臺灣引入,其發展至少有20年的歷史。1998年《相約星期二》的腰封可算是中國大陸第一條用于營銷且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腰封,標志著大陸腰封商業化時代的到來。
3 等閑識得“妖封”面
早在2008年,記者丁運時就撰文指出:“腰封越來越大,宣傳語越來越火爆,幾成喧賓奪主之勢,因此頗受一些讀書人的詬病,并戲稱為‘妖封。”[5]可見,“妖封”并非指一切腰封。鑒于“妖封”至今未有確切界定,我們不妨先給“妖封”下個明確且具操作性的定義。“妖”即“妖怪”,常用來形容“邪惡而迷惑人的”;此外,“妖”在漢語言文化里還是一個極其書面化的文言詞語,形容“艷麗、嫵媚”,如“妖嬈︱妖冶”[6]。是故,將“妖封”界定為那些文案外表過于嫵媚、文案內容蠱惑人心的圖書腰封,再也恰當不過了。
所謂千變萬化不離其宗,“妖封”無論多么花哨、多么喧囂,其宗旨依舊是推介、宣傳以向讀者兜售,所以,“妖封”是過度放大“宣傳和推介”功用、摒棄“保護和裝飾”功用的異化了的腰封。細細考究,“妖封”無外乎五種類型。第一,狐假虎威式,此類“妖封”多是假借名人之“名”惑眾。近期一個登峰造極的鮮活例子是2009年小說《山楂樹之戀》的腰封,其上印有“王蒙 劉心武 蘇童 熊召政 姜文 潘石屹 馬曉春 劉春 姜昆竇文濤 陳魯豫 曾子墨 柳云龍 孫儷 張紀中 張元 陸川 尚敬 朱大可 張閎”等名人姓名,整齊地排列成五行四列,其陣容不能絕后亦算空前,牽涉到當代文壇、演藝圈、企業界乃至體育界共20位名人。順便說一句,出版當年作者艾米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籍華裔非職業作家,而且小說名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第二,王婆賣瓜式,此類“妖封”多由含著作者在內的出版方直接自我吹捧,不是天下之“最”就是“第一”,要不就是“必讀”之書。如2013年精裝插圖本《笑林廣記》腰封文案的部分文字語:“中國古代第一部真正的笑話大全,18世紀大眾最愛看的休閑讀物。”要說此種經典圖書已經獲得一定的社會認同尚在可寬恕之例,一些剛出爐的所謂暢銷書號稱“天下第一”就說不過去了,可是走進書店類似腰封卻俯拾皆是,“最新”“最佳”“巔峰之作”“這個夏天最酷的作品”“人生價值世界第一暢銷書”等,不一而足。第三,矯情飾詐式,此類“妖封”文案多以與圖書相關的虛假現象為偽裝,欺騙讀者以獲青睞,如“萬人空巷”“愛不釋手”“草根創業圣經”“全民話題沸騰之作”“×××老師為此書渾身發抖心靈戰栗”。2009年版《我與父輩》飽受詬病的一個主要根源就是其矯情飾詐式的腰封文字:“萬人簽名聯合推薦,2009年最感人的大書;最讓世界震撼的中國作家閻連科;錐心泣血的文字,千萬讀者為之動容;創預售銷量奇跡,超越《小團圓》。”該“妖封”也有王婆賣瓜式的自我吹捧,但主要還是矯情飾詐式行騙。第四,虛假報賬式,此類“妖封”多由出版方無從考證地列出一串串嚇人的數字,希望達到以“量”取勝從而順利兜售的目的,如“全球熱賣10000000冊”“上市1個月即突破1000000大關”“糾正現存50個版本1000多處錯誤”等。2012年版《向上的力量:卡內基成功百年的秘密》腰封的部分文案即是一例:“創立于1912年,覆蓋全球86個國家 30多種語言,800多萬人受訓 超過425家《財富》500強企業長期使用。”第五,大雜燴式,此類“妖封”是上述兩類、三類甚至四類的拼湊,卻最為常見,旨在最大限度地吸引讀者的眼球。一個典型例子如2013年版《一個人的朝圣》腰封文案,其部分文字如下:“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僅英美德三國累計銷量1000000冊!!感動36國,臺灣地區讀者徹夜捧讀”,其中“首席暢銷小說”是王婆賣瓜式口吻,“僅英美德三國累計銷量1000000冊!!感動36國”屬虛假報賬式口吻,“臺灣地區讀者徹30夜捧讀”有矯情飾詐之嫌疑。endprint
4 哪堪“妖風”苦摧殘
“妖風”本指神話中妖魔鬼怪興起的風,常借指“邪惡的風氣、潮流”[7],此處特指圖書出版行業內言過其實的浮夸“妖封”日甚一日、乃至漸成風氣。早在2010年就有記者報道:“眼球經濟時代,‘腰封們如滔滔江水般肆虐不止。一些讀者戲言,當初的舶來品‘腰封,如今已成‘妖封,正在刮起‘妖風。”[8]令人擔憂的是眼下這股“妖風”非但沒有趨于減弱反而漸行強勁,新上市的圖書,尤其是文學類圖書及暢銷圖書幾乎是“無書不腰”,而且絕大多數腰封都言過其實,極盡吹噓、炒作之能事,從而游離出圖書裝幀設計藝術的范疇,蛻變為純粹的商業促銷的遮羞布,可謂“無腰不妖”。
“妖封”猛增,便可聚集成“風”,是為“妖風”,進而肆無忌憚地侵擾圖書挑選與購買、文學閱讀與創作、出版發行與銷售,乃至學術研究與文化傳承等領域的正常秩序。首先,擾亂讀者的正常挑選,敗壞讀者的閱讀求知欲。現今大陸地區的“妖封”已談不上什么裝幀設計藝術,通常是普通的條形白紙扣于圖書封面,上面印有各色文字,大小不一且字體各異,內容與圖書內容幾無關聯,盡是一些不實的促銷信息,讓人在購書時無所適從,甚至被誤導而做出錯誤的選擇。久而久之,讀者的購書興趣和閱讀求知欲望將日益減弱,難怪讀書社區豆瓣網上波斯蝸牛創建“恨腰封小組”后迅即引來廣大網友加入,截至2013年10月29日晚已有2635人加入,可見當下“妖風”之甚及讀者對“妖封”之恨。其次,有損方家的美好聲譽,影響作家的靜心創作。以著名學者余秋雨為例,1998年《相約星期二》出版時余氏正聲名鵲起,上海譯文出版社邀請他作序,并在該書大紅色腰封上赫然印制“余秋雨教授推薦并作序”,可謂開名人薦書之腰封的先河。2001年《千年悖論:解讀歷史的另一種方式》出版時便有炒作余秋雨之嫌,其腰封已有“妖”的味道:“新生代挑戰余秋雨”;及至2009年《問學余秋雨》出版時,其腰封文案“古有三千弟子《論語》孔夫子,今有北大學生《問學》余秋雨”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時遭到指責和嘲笑,與梁文道一起被人諷為“腰封小王子”。“妖封”風波定然損及余秋雨的聲譽及其作品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就連《千年悖論》的作者在2004年接受母校采訪時都說:“祝勇[9]為這本封面設計非常拙劣的書加了一個醒目而俗氣的腰封——‘新生代挑戰余秋雨。要是知道余氏現在名聲這樣臭,他就不會用這個腰封了。”[10]第三,損及誠信,讓眼下危機重重的圖書出版行業雪上加霜。那些言過其實的“妖封”,為吸引眼球求得一時促銷而完全置信譽及職業操守于不顧,不惜一切地孤注一擲,不是“老子天下第一”也得“驚世駭俗”,其結果當然是讀者閱讀之后甚感失望。這無異于“狼來了”的故事,下次再行吆喝時信的人只會越來越少,人們閱讀及購書的欲望也就日漸減弱,這對于遭受電視電影、網絡、期刊等圍攻的圖書出版行業來說,形同雪上加霜,顯然不利于其健康、可持續發展。此處有必要強調一下圖書出版行業的重要性,書大而言之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繼續前進的基石,小而言之維系著個人、民族及國家的發展命運,因此對圖書出版業不可等閑視之,如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先生所說:“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卻比任何行業為大。”[11]最后,炒作成風,會讓眼下喧囂浮躁的學術及文化生態環境愈加惡化。確切地說,這股“妖風”是時下學術、文化生態浮躁的另類反映,同時又加重學術、文化生態的商業化色彩,使得其愈加浮躁,從而危及學術研究與文化傳承等領域。為避小題大作之嫌,這一點就不詳細展開了。
5 結語:多管齊下剎“妖風”,努力促進全民閱讀
腰封原本既可保護、裝飾封面,又可宣傳、推介圖書,并非十惡不端。然而,當腰封變“妖”進而“妖封”成“風”時,就有必要堅決管制和治理,何況眼下腰封大都蛻變成“妖封”,異化成純粹的促銷手段,以致“腰封”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真實的傷口”[12]。難題是,腰封僅是圖書的一個可有可無的飾件,與所匹配圖書可合、可分,合時旨在促銷的腰封文案盡管言過其實卻可逍遙《廣告法》外,分時它又可逃脫《出版管理條例》的責罰,這就給腰封變成“妖封”乃至形成“妖風”提供了投機的沃土。其實如果換種思維,腰封既是書的附件,不管與書合還是分,都應適用《出版管理條例》;腰封既在促銷,不管與書分還是合,亦當納入《廣告法》內。另一方面,作為出版方的著作者、圖書策劃人、裝幀設計者及相關編輯,理應自覺地肩負起還“腰封”以原本面目之大任,除此之外,“妖封”所涉薦書人及相關媒介亦應負不可推卸的連帶責任。簡而言之,唯有多管齊下方能剎住這股由“妖封”形成的“妖風”。一個沒有書可供閱讀的民族是可怕的,一個有書但不閱讀的民族是可悲的,面對小小“妖封”逐漸坐大成“風”而熟視無睹的民族是不可思議的。至于如何多管齊下、優化治理,從而為全民閱讀營造一個親切、互信、富有活力的良好氛圍,限于篇幅擬另撰文深入探討。
注 釋
[1]高曉虹,施春宏.詞語構造的多能性和時空性:從“腰封”及其相關詞語的形義關系談起[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3):41-50
[2][3][6][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511,391,1511,1511
[4]張曼玲,湯林莉.中國內地、臺灣和日本圖書腰封比較和傳播效果分析[J].編輯之友,2011(1):98-101
[5]丁運時.腰封變“妖封”凸現炒作風[N].工人日報,2008-01-11( 007)
[8]馬子雷.“被暢銷”圖書:眼球經濟下的視覺暴力[N].中國文化報,2010-03-03(002)
[9]祝勇(1968— ),作家,知名編輯,已出版作品40余種,主編上百種文學及思想文化方面的書刊,被譽為“中國新散文領軍人物”,現供職于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時為時事出版社資深編輯。
[10]別管我叫作家:張宏杰校友訪談錄[OL].[2013-10-30].http://xiaoyou.dufe.edu.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69&id=572, retrieved on October 30,2013
[11]黃林.論編輯人的意義世界[J].出版科學,2013(3):26-28
[12]尕兮兮.腰封,這個時代真實的傷口[N].中國圖書商報,2011-11-29( B02)
(收稿日期:2013-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