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輝 王曉琴
【摘 要】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給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必須不斷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手段,才能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能夠與時俱進,最終指導大學生沿著正確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愛國主義教育;機遇;挑戰
經濟全球化是全球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不可逆轉的客觀經濟現象,它是資本、勞動力、市場、信息、資源等生產要素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商品貿易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世界各國對經濟、科技、資源等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全世界各國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發展過程。
一、經濟全球化為愛國主義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提供了穩定的經濟環境
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它以經濟和信息的交流為基礎,使全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的交流都不斷增強。這為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國際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鼓勵人們主動學習來自世界先進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優秀的管理經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政治環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不斷增強。這些又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國內經濟政治環境。
(二)使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
愛國主義需要人們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抓住機遇,放眼全球,從而更新觀念,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經濟全球化使人們深深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積極發展和壯大自己,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才能以自己的實力維護好、發展好國家利益和國家主權。
(三)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來自不同國家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利益格局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也開始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些現象的出現,要求愛國主義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
二、經濟全球化魏愛國主義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帶來了沖擊
當今世界,甚至是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共存于同一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契機,通過互聯網、書籍、影視、媒體等一切可能的方式來向社會主義國家傳播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這種思想和行為的蔓延對我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和沖擊,弱化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給我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巨大挑戰。
(二)給思想文化帶來了重大沖擊
經濟全球化給了我國人民發展經濟、提高自身綜合國力和打開國門放眼全球的契機,然而,資本主義國家也在利用這一契機開展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入侵。一些國人只看到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表面優越,看不到他們顛覆與滲透我國思想文化的本質,一味盲目崇拜于身邊充斥的各種洋品牌,越來越流行的西方節日,以及各種畫面宏大的西方影視作品,向往資本主義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淡漠愛國思想與愛國主義教育,長此以往,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將受到重大沖擊,甚至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都將產生嚴重影響。
(三)給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帶來的沖擊
在價值觀層面上,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互聯網宣傳其好萊塢電影等娛樂業文化產品,同時也將世俗生活方式和實用主義價值觀在社會主義國家傳播開來。一些國人開始對自己國家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產生了動搖,從而造成人們價值標準的混亂和精神困惑,進而懷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這些錯誤的思想給人們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我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都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和挑戰。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一)把握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原則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都必須重視對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在學生中大力推進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必須堅持持久化的原則,堅持發揚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堅持理論灌輸與實踐認識相結合。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注重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引導大學生們學習歷史,正確理解歷史,增強大學生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和鼓勵大學生們樹立報效祖國的熱情和理想。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愛國主義教育要立足于實際,在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緊扣時代脈搏,從實際出發,豐富教育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育形式,與時俱進,以激發大學生們的愛國熱情,樹立起強烈的愛國理想和遠大的報國志向,取得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效性。
(三)努力提高高校教師的能力素質
高校教師們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冷靜思考的頭腦、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以及對工作和學生的真摯感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們要注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用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四)加強和規范大學生自身的愛國思想和行為
大學生自身應當重視培養自己的愛國意識,樹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理想,保持愛國熱情,學習和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前沿的管理理念,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此外,大學生們面對問題要頭腦清醒和冷靜,認清形勢,站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辯證地看待問題,堅持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大局,理性愛國,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避免發生過激的愛國行為,展現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素質和風采。
參考文獻
[1] 王成文,譚波.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J].社科縱橫,2002,10.
[2] 陳錫敏.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J].高校理論戰線,2002,1.
[3] 葉啟績.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