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地方高校經常使用的管理辦法是績效評價,其中,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對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將結合地方高校中的經費投入績效進行分析和了解,以期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滿足其后續發展需求。
【關鍵詞】績效評價;財政性教育經費;非財政教育經費
績效是指能力、成績及成果,在教育領域里,績效是教育活動綜合的反應,它包括教育目標、教育資源分配及教育活動安排三個方面的內容。目前,很多高校都將績效評價引入到教學改革中,其中,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是高校績效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概述
(一)高校經費支出績效評價的原則。(1)3E原則。經濟評價:經濟績效評價是指投入與成本之間的關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獲得特定的投入時將成本將到最低。在高校中的教學活動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通過經濟評價方式能很好的體現預算與實際活動中成本的差距;效率評價:所謂效率評價就是平衡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高校發展中,效率評價主要表現在高校培養的學生是不是符合社會的需要,若培養的學生是社會所需要的,那么評價就是有效率的,若不是,則是無效率的。這種評價方式對于學校未來的經費支出指明了方向;效益評價:效益評價是指提供服務的影響、質量及效果等。(2)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結合的原則。在進行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時,所使用的數據必須要有可比性和準確性,理論上也要注意具有科學性。
(二)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中的問題。隨著績效評價方式的不斷發展,在高校經費投入績效運行中也會存在很多問題,如很多高校推行教學績效和科研績效,這些績效方式將教學和科研的成果歸結為短時間內實現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遲效性的原則。類似的績效評價方式還有很多,只注重短期內的成果而忽視了教育的長期性和遲效性,使得教學和研究只看重眼前利益,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地方高校經費投入組成及存在的問題
(一)地方高校經費投入組成。目前高校的經費投入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財政經費一個是非財政經費。
其中,財政經費就是預算內教育經費、企業辦學校中用于教育的費用、政府征稅用于教育的費用及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用于教育的經費。它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主要經費來源。目前,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4%的目標還沒有實現,財政性教育支出還有很大的缺口。教育財政經費投入績效評價具有數量性、可比性、重要性及系統性原則。其中,數量性原則是在進行教育財政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時采用數量指標進行;可比性原則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教育財政經費投入的指標和數據要有可比性;重要性原則是由教育財政經費投入的系統性決定的;系統性指高校教育財政經費投入是一個結構和層次都很復雜的體系。
(二)地方高校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教育經費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用于教育事業的費用,它是教學不可缺少的財力支持。教育經費投入的多少與高校的發展呈一定的正比關系。但是伴隨著地方高校的體質改革,教育經費投入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目前很多高校教育經費投入采用的是一種地方政府負責,多渠道籌備資金的方式,這種方式存在著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等問題,這種經費投入方式阻礙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三、優化地方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的措施
目前我國實行的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地方高校的改革和發展,因此,很多學校開始尋找優化績效評價的措施,本文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一)優化高校經費投入的渠道。目前我國經費來源渠道單一且不均衡,為了提高績效評價水平,要不斷的優化經費投入渠道。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多渠道籌集高校經費,鼓勵社會、外商及個人等非財政經費力量投入到高校的建設中;理順政府與民間機構間的投入關系,由政府和民間資本共同承擔學校的教育經費,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校提供更為充足的教育經費,促進高校教育的大眾化和公平化。
(二)優化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的配套措施。首先要完善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實現政府對高校經費投入的管理。我國要加快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的制度化,制定相應的制度并明確相關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使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管理有據可依;其次,明確評價工作上相關單位的職責。由于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考核是一個系統繁雜的工程,因此,要明確各個單位的具體職責,以提高評價工作的效率。
(三)優化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的信息采集。信息的采集是進行績效評價的基礎和依據。因此,在對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時最好是建有一個擁有豐富信息的信息庫。信息庫不僅有利于績效評價結果的得出還能清晰的了解各支出項目的績效。
(四)優化高校績效預算管理。優化績效預算管理首先要制定一個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其次是建立衡量服務水平和預算成本的績效指標,第三對預算項目和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第四步要制定實現預期目標的獎罰制度。
(五)優化學校財政撥款模式。優化學校財政撥款模式可以設立學校撥款咨詢委員會,讓學校直接擁有經費撥款權,可以更好的體現高校財政投入的透明和公平原則,也提高了教育經費投入的效率。要建立健全高校經費的監督機制,確保學校財政投入的合法有效性。這就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及學校內部一起對高校教育經費支出進行監督。
四、結語
我國目前的教育經費來源是財政經費的投入,自籌經費來源僅僅占總教育經費的冰山一角,這就使得學校長期處于坐等吃飯的狀態,不利于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在進行高校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時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提出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地方高校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邁克·列茨岑斯基,熊焱冰,韋春卉.德國高等教育經費及績效導向撥款[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05).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0年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項目“重慶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課題編號:KJ101216。
作者簡介:王熙艷(1980.09- ),女 ,湖南岳陽人,重慶文理學院,會計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