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新課標認為,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應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等。要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須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學教學教著學生學。“教著學生學”確是當前為適應素質教育而進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下面談一談我的一些粗淺做法。
一、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指導學法
在預習時,教師導之以法:(1)閱讀教材了解一下下一節將要學習什么內容,它和以前學過的內容有什么聯系?(2)對旁注及例題后的提問要仔細閱讀、思考爭取看懂解答方法與書寫格式。(3)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或標注在書上,以備請教別人或上課時重點聽老師講解。(4)做幾道與例題類似的題目,檢驗一下,思考原因在哪里。(5)預習后幾個同學一起交流一下心得。
二、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讓學生體味學法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不能深化,也就達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當學生對學法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第一部分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使其從回顧中發現和領悟學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導學生將發現的領悟到的學法歸納出來。使他們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深刻。因此,教師新授時注意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巧妙點撥,讓學生運用知識的正遷移作用,自覺接受新知識。
三、在參與知識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學法
《課標》提出:“數學是人們對實現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學習中的這一形成過程,需要老師的“授之以漁”。
例如:《比的應用》這部分內容實際上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內容,但教材中沒有給出這個名稱。這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屬于數與代數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為此我在備課時“先備課標再備教材最后備學生”。課標中要求: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進行分配,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在明確這一理念的基礎上來研究教材,不只是看本節內容還要看前幾冊教材甚至是下冊教材這樣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也為下學期的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在設計本節課的教案時,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模式是: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總結算法——實踐與應用。教材出現的例題一般都是現成的,學生看看就懂,實際運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補充一些具有開放性、挑戰性的學習材料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既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選擇余地,又能激勵學生去發現、創新,來彌補教材不足。例如:由3:2你會給兩班的同學怎么分?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和體會。在分完小棒后,有的學生發現3:2、6:4、9:6、15:10、30:20這些比都是相等的。還有的學生發現了無論怎么分,都是按照3:2來分的,在這里,學生不僅鞏固了比的化簡的內容,同時,更進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然后給具體的數“如果現在有140個橘子,按照3:2的比例該怎么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探索,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如:有的學生將它畫成線段圖來解決,有的通過擺小棒去分一分,有的采用計算的方法,算出結果。無論采用了哪種方法,學生都更一步理解了比的意義,掌握了解決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方法。這樣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程序,是學生數學“再創造”的過程。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數學學習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
四、在學生思維受阻時,指點學法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問題的正確理解和解決問題思路的產生經常來自靈感,這就是發生在學生頭腦中的頓悟思維。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家們提出了頓悟學習學說,后來美國心理學家加涅堅定不移地認為頓悟是在先期知識的前提下產生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頓悟思維一般要經歷三個心理過程。首先是在學習情景中選擇有用的信息,排除無關信息的干擾;其次是明確哪些信息是相關的,并把它們進行恰當的組合;最后將這些信息與原有數學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進行比較,看可以與哪些知識建立聯系,并利用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產生解決問題的新思路。但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學習時這些心理過程會受到阻礙,最終不能產生頓悟思維。因此,老師要在學生思維受阻時,適時的加以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
例如,某學校六年級的一道期末考試題:三個同學跳繩,小強跳的是小明的2倍,是小亮跳的4倍,小明跳了160下,小亮跳了多少下?筆者從學生的解答中發現有兩種錯誤傾向:160×、160××。由此看出,這些學生解決該問題思維受阻的實質,前者屬于學生在思考時只抓住了小強與小明跳繩的關系,沒能圍繞小亮跳了多少下這個問題對有關的信息進行整體表征;后者是因為該學生認識結構中分數除法的知識欠缺或不牢固。三是數學知識缺陷。可以說,學生大腦中積累的知識越豐富,在學習中越容易產生頓悟思維,比如,連簡單幾何圖形面積計算都不會的學生,絕不可能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產生頓悟思維。
五、在綜合復習時,受之以法
能力目標是通過教學中的學法來完成的,綜合復習的時候要注意指導學生的復習方法,指導他們自己整理出基礎知識,總結出知識規律,構建知識網絡。在專題復習的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復習,因為綜合復習具有邏輯性強、復習的知識面廣、學生思維訓練多等特點。在綜合復習方面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尋找資料和素材,引導學生思考,誘導學生分析解答問題。
以上幾種做法,我覺得既可以單獨進行,也可綜合運用。只要把握時機,靈活運用,定能使學生在學法上大有長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