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時代要求的變化,就不僅要在內容和方法上進行創新,而且要在教育載體上做到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具有重要夫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要著眼于基本載體的優化與創新,另一方面要著力于新載體的探索和創造。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教育體制;新傳媒教育;立體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進行,因為載體傳遞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聯結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的一種客觀物質存在方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就是指承載、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所運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聯結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中介,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手段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既是為了維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是為了適應教育環境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最重要的是保證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步伐日益加快,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高校大學生具有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思維變化快、易沖動激進等特點,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多變性,只有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以及載體的創新,才能維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高校大學生群體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而大學階段又是人生中奠基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能否形成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否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人生信念,不僅對個人自身具有關鍵性意義,對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發展更是也尤為重要。因此,無論從大學生的內在需求著想,還是從不斷變化的時代標準考慮,都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載體上的創新與進步。總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不能一成不變,必須與時俱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的途徑
(一)優化課堂教學載體。課堂能集教育、管理、授業等多種功于一體,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正規最基本的途徑與載體。課堂教學載體指教師利用課堂教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的一種教育形式。優化課堂教學載體要注意教學方法要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努力以啟發式、參與式、探討式學習為主;同時還要注意精心探討專題講座、案例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特別要加強教學的實踐化,把知識與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管理服務載體。管理載體,就是把教育內容與管理結合起來,滲透到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從而達到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規范行為方式、調動積極性的目的,說到底就是執行某種規則,包括大政方針、道德行為規范、紀律約束規范等等。優化管理載體的關鍵在于有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相脫離的現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虛”落到“實”處。
(三)積極創造活動載體。高校的活動載體豐富多樣,有校園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活動、文藝體育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科研活動、創優爭先活動、學習競賽活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等。活動載體的參與性、實踐性與趣味性很強,這種載體應該被重點創新,能夠較好地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
(四)有效利用傳媒載體。高校的傳媒,包括報刊雜志、廣播電視、校園網絡等工具。以這些媒介為載體,向師生傳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之在接受社會信息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優化傳媒載體需要注意特別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利用MSN、QQ聊天、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積極開拓與學生對話交流的渠道,積極主動地進行教育。更要注意傳媒這個教育的雙刃劍,慎重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五)思想政治教育媒體創新需要大膽探索。首先,準確把握網絡時代脈搏,掌握網絡新途徑、新工具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手機短信已普遍成為高校校園廣泛流行的一種文化,由于其自身特點能夠與大學生實際需求完美地結合,所以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短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充分發揮這種載體時代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的特點,不僅彌補了傳統載體的不足,而且可以收獲良好的效果,易于接受。博客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載體。相對于其他網絡形式,博客的針對性、時效性、便捷性都很強,并且更容易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因此,用博客做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創新。但是隨著網絡技術日益發展普及,雖然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較強,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博客、短信等文化內容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采用網絡新渠道和新方法的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網絡道德意識,樹立善惡甄別觀念,授之以漁,開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三、結語
根據我國文化體制建設國情和科學文化發展趨勢,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需要在充分運用各類基礎傳媒如課堂、社團等媒體形式,還要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機制的建設,穩步推進知行統一、學教結合的立體教育模式,比如心理學專家可以通過聊天室、郵件或新聞組等網絡教育的互動功能,幫助大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等,對青年群體做一些積極的引導;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學生積極適應學分制、宿舍文化、社團活動等特色活動,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發掘方向,以學生宿舍、學生社團為單位,每個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宿舍文化節,社團文化節,加強社團學生的團結性、合作性,給予正確的導向,逐步構建起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而提供正確導向的全方位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 謝曉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創新問題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6(12).
[2] 歐陽新.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選擇和創新[J].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2010(01).
[3] 劉小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J]. 教育評論, 2010(5).
作者簡介:康坤鵬(1989.10- ),男,河南葉縣人,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13級教育碩士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