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氣象諺語以簡明概括的語言,準確生動的形象,描繪了風、云、雷、電等自然現象的千變萬化,文章試圖結合生產、生活、工作等對氣象諺語加以淺說,以促進人們學習、運用氣象諺語,方便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
【關鍵詞】氣象;諺語;淺談
走進氣象行業的大門已經35年,記得剛剛邁進的大門瞬間,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中年人帶著墨鏡正在四處觀望,我帶著好奇的心理走近這個中年人,師傅您再看什么?只見他一邊指著天上的云,一邊用渾厚的聲音答道:“黑黃云滾翻,將要下冰蛋”,由此我與氣象結下了不解之緣。
氣象諺語,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仔細觀察風、云、雷、電、雨、雪、冰、霜、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中,不停地思索總結它們活動的規律,以簡明概括的語言,準確生動的形象,描繪它們的千變萬化,尋找預測它們的來龍去脈,人民群眾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千百年積聚下來的寶貴經驗。
說到氣象諺語,就會想到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虹轟隆西虹雨”等氣象諺語就是學了他的文章后使我銘刻不忘,還是學了他的物候學,使我們對民間口口相傳的物象、天象等氣象諺語有了科學而形象地了解。
我的師傅就是一個結合本地區特點善于觀天察地的氣象觀測者。他積累了滿肚子的氣象諺語:什么“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燕子低飛蛇過道,雞不回籠喜鵲叫”;什么“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什么“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今日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等等氣象諺語,在當地人稱“小神仙”,許多氣象諺語我就是從師父那里聽來的,并在我多年的氣象業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關于“雨”的諺語,人們不免會想起“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全區平均降雨量176.4毫米,最大降雨量在龍泉鎮408.9毫米,門頭溝氣象站降雨量305.2毫米,突破該區氣象歷史記錄。本次降水印證了“先雨后雷雨必大”的諺語。21日上午9點開始,“先雨后雷雨必大”,到22日夜間04點結束連續地傾瀉了一場特大暴雨。
關于“云”的諺語,有“天早云下山,飯后天大晴”;“日出東邊白,雨停云消散”等等,意思是說,如果早晨東邊云層開裂,天腳白里透光,天頂開,有霧氣,都是天氣晴好的征兆。 又有“朝怕南云漲,晚怕北云堆”;“清早起海云,風雨霎時臨”等等, 是說,早晨東南方灰黑云層勢如海潮洶涌而來,或大清早就有對流云出現,都是壞天氣的征兆。“西北惡云長,冰雹在后晌”;“暴熱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煙,雹子在當天”;“黑黃云滾翻,冰雹在眼前”等等諺語在實際地面觀測中得到了印證。又如“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是指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邊,有時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霞。日出前后在東方天空看到的霞稱早霞,日落前后在西方天空看到的霞稱晚霞。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當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愈多時,其色彩愈顯著。如果有云層,云塊也會染上橙紅艷麗的顏色。日出前后若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的水汽已經很多,而且云層已經從西方開始侵入本地區,預示天氣將要轉雨的征兆。若出現大紅色、金黃色的晚霞,表示在我們西邊的上游地區天氣已經轉晴或云層已經裂開,陽光才能穿過來形成晚霞,預示籠罩在本地上空的云雨即將東移,天氣就要轉晴。又如“天上魚鱗天 ,無雨風也顛 ”,在蔚藍色的天空,有時可看到排列整齊緊密,似魚鱗或球狀細小云塊組成的云片或云層,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輕風吹過水面引起的小波紋,這種云在氣象學上叫卷積云。卷積云一般出現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維持時間很短。出現這種云,表明本地上空將有低壓槽移近,天氣將由好轉壞。因此卷積云的出現,一般是由晴天向陰雨天氣轉換的時候。而“天上魚鱗天,無雨風也顛”,就是風雨來臨的前兆,一般一兩天內就會有風雨來臨。 其他如“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 有雨山戴帽 無雨云攔腰 ”等等,都隱含著氣象科學道理在其中。
如今我已經從事氣象工作35年,對氣象諺語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情緣,并對氣象諺語進一步加以總結上升到理論知識來認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氣象諺語是勞動人民群眾觀察地理自然、風土人情,觀察風、云、雷、電、日、月、星、辰后的總結。它語言生動形象、簡明扼要、貼近生活、易懂易記,說起來瑯瑯上口;集中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展示了人民群眾的想象力,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集體智慧結晶之一。學習、運用氣象諺語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 人教版九年義務三年制初中語文:看云識天氣[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作者簡介:石炳茹(1960.11- ),女,北京人,本科,北京市門頭溝區氣象局,應用氣象工程師,研究方向:應用氣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