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的較好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深化的需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勢所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僅是一種理論訴求,也是一種現實需要,在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中進行理論創新,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全球化快速推進、改革進入關鍵期,只有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并將理論創新的成果運用于實際生活,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理論的作用,轉化為現實社會的物質生產力量。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進行宣傳教育,走進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人民所掌握并運用于實際生活,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時期才能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
一、加強教育,提升素養
黨政干部群體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提高,直接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客觀性和實效性,堅強對黨政干部的教育,使其掌握和運用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果服務于工作,一方面將有效提高執政水平,同時也能從較高的起點宣傳教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領導干部的必備素質,是保持政治上堅定的思想基礎,只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只有加強對黨政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讓更多的干部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并自覺運用于本質工作中,才能體現出執政的科學性。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從根本上提高政治素養,培養純潔理想信念,強化精神支柱,從心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黨政干部群體所必須有的品質,也只有在從崇高信仰的指導下,黨政群體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好分內工作。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前提,只有人們心存馬克思主義,才會認真學習和體會馬克思主義精華,成為一定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者。
二、優化環境,營造氛圍
良好的文化氛圍是學習和宣傳教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礎。劉少奇曾指出:“我們要加強馬列主義的宣傳,繼續努力提高勞動人民的覺悟和理論水平,使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成為有最高理論水平的民族之一。” 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一種愛學習、講文明、懂道理、喜真理的氛圍,將會減少深入學習和宣傳教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很多障礙,提高效果。
濃郁的學習環境。“以人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里我們所講的“人”不是狹義上的人,是指全體的社會成員,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追求真理、學習文化知識、提高精神境界的權利,為了自身更好地發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是基礎。因此,為了讓全社會成員都能更好的學習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就要努力營造濃郁的學習環境,在環境的熏陶下,積極參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隊伍中。這是最好的宣傳教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也是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須環境。只有在良好的社會風氣之下,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才能得到較好的學習和傳播,在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宣傳教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成為社會風氣中一部分,讓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生根發芽。
三、載體多元,走進群眾
傳播載體是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的依附工具,載體的多元化,有助于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基層群眾中傳播,讓更多的廣大群眾接受、學習、掌握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走進基層群眾。
充分利用現代傳播途徑。馬克思曾指出:“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各種網絡、電視、報紙、手機等先進設備已經蔓延到實際的生活中,要充分、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并且做到有針對性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宣傳教育。對于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注重有區別使用,如:對于具有文化基底的群體,應該加大網絡、報紙、手機等較為先進的設備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現代社會信息更新的速度快,只有這些先進的設備才能更隨信息變化的步伐,以便及時的以新內容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活動,而對于某些文化水平較低的基層群眾,則要注重電視、表演等手段,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向他們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
列寧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簡潔明了。”這句話形象的說明了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俗化、生活化的重要性,只有將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轉化為通俗的語言,才能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文化具有穩定性、滲透性,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導向作用和深化作用,傳統的文藝形式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隱形表現,所以我們必須對傳統的文藝形式加以創新,即將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念融入到傳統的文藝形式中去,以直觀、形象、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我們必須用“用中國優秀文化的表達方式和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言語形式,來深入淺出地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樣能更好的實現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宣傳教育。
參考文獻
[1] 劉少奇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 列寧選集(第36卷)[M].北京:人出版社,1959.
作者簡介:陳選勇(1988.03- ),云南文山人,云南師范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