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麗+曲紀慧
【摘 要】約翰·福爾斯在西方小說創作陷入低迷時期時,在其作品中注重敘事形式的創新。福爾斯對小說的傳統形式和作者的絕對權威提出了挑戰,對英國文學甚至世界文學小說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努力。
【關鍵詞】約翰·福爾斯;藝術;創新
約翰·巴斯曾指出整個西方文學,尤其是小說,無論在形式上或技巧上都已走到了盡頭。戴維·洛奇也曾斷言,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小說處在“十字路口上”,面臨著困境。他們的悲觀論調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了當時西方小說界的“低谷”狀態,但是約翰·福爾斯并沒有拘泥于傳統小說創作的模式,也沒有鉆進實驗小說創作的死胡同,而是在傳統和實驗之間游刃有余,注重敘事形式的創新。福爾斯在創作技巧上注意模仿,更致力于創新。他的藝術創新對小說的傳統創作形式以及作者的絕對權威提出了挑戰和質疑。在其小說中主要表現為敘事結構與敘事角度的創新上。福爾斯在其作品中表現的對于現代工業社會中人的異化和物化趨勢,以及他對于人的價值與人的命運的積極思考使其無愧于“戰后英國最有才華、最嚴肅的小說家”。
作為一個當代作家,約翰·福爾斯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包括《收藏家》、《智者》、《魔法師》、《法國中尉的女人》、《紫檀塔》等。福爾斯在小說中大量創造敘事懸念、浪漫的沖突和戲劇性的情節。受存在主義影響,福爾斯在作品中明顯表現出他對于個人自由與個人選擇的深切關注和深刻思考。他的角色在選擇和創造自我本質的過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福爾斯認為作家的首要原則是自由而非權威,同時,福爾斯在塑造人物和編織故事情節時,總是提醒讀者敘述的虛構性,并賦予讀者充分的自由,讓讀者積極參與到故事敘述中。這一點在《收藏家》和《法國中尉的女人》中都有明顯的體現。福爾斯在作品中只是提出問題,而不給出問題的答案。在《魔法師》中,福爾斯也指出,人要成長需要的是問題,而不是答案。在《法國中尉的女 人》中,莎拉對查爾斯說,“不要讓我解釋我所做的事情。我無法解釋”。《智者》是福爾斯唯一的一本哲學著作,在該書中福爾斯表達了他對社會、宗教、藝術以及人性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并深入討論了他對于自由的理解與追求。
另外,福爾斯也表現了他對少數人與多數人這一理論的理解。吸收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關于對此理論的闡釋,福爾斯認為人類的大多數不具有高度的智慧。有道德、有智慧的精英只是少數人。在《收藏家》一書中,米蘭達和克萊格的對抗在社會層面上代表了少數人和多數人的對抗。福爾斯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被賦予了很高的地位。作為一名男作家,福爾斯深切關注并論述了當代女性的地位與狀況。自由對于福爾斯來說并不具有絕對價值。除非一個社會能夠平衡男性和女性的原則,否則它不可能發展成為一個文明社會。福爾斯小說文本中構建的女性角色往往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向往自由獨立、追求善良美好、擁有現代時尚的愛情觀。
作者無論采用何種敘事形式,都是為了表現主題而服務的。福爾斯故意摒棄傳統的敘事規范和準則,大膽進行形式上的創新。開放的結構、虛實共存的結構形式、結構的非連續性與隨意性等特點均反映出福爾斯獨具匠心的結構設計。在《法國中尉的女人》一書中作者隨時隨地隨意地介入小說之中,或評頭論足、或提醒讀者、或將自己變成劇中人物,展現給讀者全新的敘述形式。同時,福爾斯還設置了三個結尾讓讀者選擇。《收藏家》采用了獨特的敘述角度。故事的前半部分由克萊格敘述,后半部分則由米蘭達以日記的形式來講述。這樣的敘述并非重復,而是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讓讀者積極參與到小說創作中去。故事結尾是一個故事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這種故事發展的環形而非線性的結構同樣也體現在《魔法師》中,故事發生并結束在倫敦,尼古拉斯·厄弗在故事開始時離開他的女友艾莉森從倫敦前往希臘旁的一個小島弗萊克索斯,經歷了各種考驗后又回到了倫敦與艾莉森重逢。
文本的形式與內容、在文本中讀者的作用、文本的開放性以及文本的權威性都是后現代主義小說的評論家和讀者所關心的內容。福爾斯的小說包含了后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的大多特點。《收藏家》展現了兩個對立聲音的對抗。《法國中尉的女人》也表現了薩拉對查爾斯男性話語的反抗。福爾斯認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很多問題至今仍然存在,甚至會一直存在下去。在《智者》中,福爾斯就曾指出,“所有生命在時間的每一時刻平行存在。進化是水平的,不是垂直的”。在《法國中尉的女人》中,福爾斯構建了一個平衡系統,一個是對維多利亞小說的戲諷,另一個則是一部現代小說。維多利亞小說有著讀者可預測的結構。現代版的小說毫無結構而言。它的結尾出現在小說中間或者說根本沒有結局。小說的敘述者介入文本介紹自己。敘述者問道,“薩拉是誰?”,隨后又回答道,“我不知道”。在福爾斯的作品中,傳統與現代小說被戲諷,元小說與后現代主義元素充滿了福爾斯的小說。
面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學衰竭論”,福爾斯對于戰后英國文學甚至世界文學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福爾斯的小說既具備后現代主義小說的實驗性,同時又沒有完全排斥傳統的人物、情節、故事敘述準則等特性。因此,他的小說既不像現代主義作品那種“精英文化”,也不像某些后現代主義小說那樣晦澀難懂。福爾斯對小說創作所做的創新為當代英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做出了貢獻,也呈現給讀者既具嚴肅性、哲理性,又不失趣味可讀性的佳作。
參考文獻
[1] 黃瑩.利用與變用——析《法國中尉的女人》與維多利亞小說的互文性[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丁云鳳.《收藏家》的互文性解讀[D].暨南大學,2007年.
[3] 于建華.論《收藏家》的對話性藝術特征[J].當代外國文學,2006年01期.
[4] 王玉潔,王怡芳.社會重壓下的自我反抗——解讀《法國中尉的女人》中的存在主義意識[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