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燕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通過參與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相關的物理問題”。顯然,《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課程目標要想順利地達成,需要教師有效的習題課教學。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對解題有著畏難情緒,一部分學生由于解題困難而失去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有的甚至放棄了對物理學科的進一步學習。這種狀況的出現可能有多方面因素,但是跟教師對習題課教學功能的認識不足、忽視學生認知的特點以及教師習題教學設計的隨意性等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主要從習題課的教學功能、習題課教學設計的“有理可依”、習題課課堂教學的“有章可循”等方面,對物理習題課教學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習題教學;習題教學設計;有效性;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新課教學的模式與手段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進,針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實驗的新課教學,探索出了一系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使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得到較大程度的增強,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學生在確立了物理概念和初步地理解了物理規律之后,對于解決物理習題卻無從下手,課堂作業、課后練習的完成質量也不盡人意。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當今時代,初中物理習題的“繁、難、偏、怪”的現象已經基本消失,以“題海戰術”來應對“能力立意”的中考試題顯然不能適應如今的教改要求。仔細研究近年來各省、市的中考題不難發現,考題大都是著重于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考查,難度并不是很大,可是有許多學生仍然不會做,甚至連一些最簡單的基礎習題,也是出錯或干脆空著。這種狀況說明了我們的習題教學環節沒有做好,部分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習題作業只當成任務來完成,既沒有明確的自我培養目標,也沒有形成有效地解題思路與方法。作為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才能扭轉上述局面。
一、教師要深刻認識習題課的功能,重視習題教學對學生的影響。
在平時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經常采用習題作為學生學習新課后的反饋、檢測與評價的工具,而忽視了習題教學對學生認知的深化和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有效的習題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澄清對物理概念、規律的不正確認識,而且能夠鞏固和促進物理知識結構的形成。通過恰當的習題教學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和速度,有助于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建立學習物理的信心,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物理習題教學既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引領學生從物理理論走向應用的重要形式,這一環節不但能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在生活與社會中的巨大作用,而且能讓學生體會和掌握解決物理問題的一般方法,更能有效訓練學生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靈活性與廣闊性等品質。教師只有對習題課教學效能有足夠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才會重視習題課的教學設計。
二、習題課的教學設計要做到“有理可依”。
習題課教學的隨意性是導致習題課教學失敗或收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為不突出重難點的選題、不具啟發性與代表性的示例講解、不必要的或不會犯共性、典型錯誤的板演練習安排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地設計習題課教學會使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支撐,以《課程標準》的育人目標和理念作指導,同時要考慮到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習題課的課堂教學要做到“有章可循”。
教學實踐證明,抓好習題課的教學,既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教學沒有“章法”,教學的效果必然大受影響。習題課的課堂教學應該遵循怎樣的方法,才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呢?
1.擺正師生位置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教育者的共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積極引導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習慣,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實現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2.示例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教師通過教學設計中的典型性和啟發性的例題分析,讓學生領會乃至掌握解決物理問題所需的基礎知識與規律、一般程序或方法,如通過審題明確研究對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過程與狀態、尋求聯系及滿足的規律、建立方程或結論;反思和討論等。
3.多角度訓練,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同一個物理問題往往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思考和聯想,嘗試從不同角度或利用不同規律去解決,“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習題教學中還不應該就題論題,要善于抓住時機進行適當地變化、擴展和引申,即“一題多變”,由淺入深地引領學生進行再思考,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廣闊性。
4.善于歸納,跳出“題海”。物理學中同一條規律可以呈現在不同的考題情境中,教師在習題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同樣考點的習題進行歸類,讓學生去思考和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歸納,讓他們掌握解決同一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學得輕松,而且能讓學生養成挑戰不同問題的信心,步入自主學習、會學、樂學的良性軌道。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適應當今教改要求的教學理論與規律,理解習題課教學的“理”,把握習題課課堂教學的“章”,做到“有理可依”地科學設計,在課堂上“有章可循”地引導與訓練學生,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經歷、上當、犯錯、感悟、總結,才會有效地轉變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現象。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陽澄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