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張蓓佳
摘要: 近年來農產品金融化現象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市場和期貨市場、貨幣市場、國際市場的聯動,農產品的金融屬性日益明顯。基于2000~201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的月度數據,從農產品金融化視角分析玉米期貨價格波動情況,選擇貨幣供給量、貨幣價格和投機情況三方面可量化因素分析對玉米期貨價格的影響。結果表明:貨幣供給量和投機資本對農產品期貨價格有推動作用,而美元指數對價格有抑制作用,金融化因素對玉米期貨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最后根據分析結果,建議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風險防范,完善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防范過度投機。
關鍵詞:農產品金融化;投機資本;非商業交易者;玉米期貨
中圖分類號:F3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4-0079-06
引言
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時期,出現了農產品工業用途的開發,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為燃料代替石油,標志著以玉米為代表的農產品資源屬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時期后,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品種逐步豐富,恰逢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大批逐利資本涌入農產品市場,交易量放大,投機行為加大價格波動,期貨市場保值功能受到影響,農產品金融屬性日益突出。
據IMF統計,2007~2008年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高達56%,經歷了金融危機后農產品價格又一瀉千里,今年3月份以來,在股市下挫、多數期貨品種回調的情況下,玉米期貨價格逆市上行,國際玉米期貨價格上漲已超過10%,強勢突破前期高點。對于近年來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專家分析大量“非商業持倉者”代表的投機資本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投機是國際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背后的重要推手。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CFTC)公布的基金持倉報告看,投機基金對農產品期貨的關注度逐漸升溫,其炒作力度直接影響美國大豆、玉米等價格走勢。截止2013年11月6日,投機資本在CBOT玉米期貨上凈多單為304 808手,較去年同期增加45 535手,美玉米主力合約也持續在65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農產品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基礎商品,這種金融化現象使農產品改變了價格形成機制,價格不是由供求所決定,而是由資本和貨幣及各種國際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全球糧食供求與往年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價格不斷飆升的根本原因。本文以CBOT玉米期貨為研究對象,試圖分析各種可量化的金融因素對玉米期貨價格產生的影響,通過分析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金融化現象,為中國農產品價格問題提供借鑒。
摘要: 近年來農產品金融化現象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市場和期貨市場、貨幣市場、國際市場的聯動,農產品的金融屬性日益明顯。基于2000~201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的月度數據,從農產品金融化視角分析玉米期貨價格波動情況,選擇貨幣供給量、貨幣價格和投機情況三方面可量化因素分析對玉米期貨價格的影響。結果表明:貨幣供給量和投機資本對農產品期貨價格有推動作用,而美元指數對價格有抑制作用,金融化因素對玉米期貨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最后根據分析結果,建議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風險防范,完善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防范過度投機。
關鍵詞:農產品金融化;投機資本;非商業交易者;玉米期貨
中圖分類號:F3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4-0079-06
引言
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時期,出現了農產品工業用途的開發,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為燃料代替石油,標志著以玉米為代表的農產品資源屬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時期后,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品種逐步豐富,恰逢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大批逐利資本涌入農產品市場,交易量放大,投機行為加大價格波動,期貨市場保值功能受到影響,農產品金融屬性日益突出。
據IMF統計,2007~2008年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高達56%,經歷了金融危機后農產品價格又一瀉千里,今年3月份以來,在股市下挫、多數期貨品種回調的情況下,玉米期貨價格逆市上行,國際玉米期貨價格上漲已超過10%,強勢突破前期高點。對于近年來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專家分析大量“非商業持倉者”代表的投機資本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投機是國際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背后的重要推手。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CFTC)公布的基金持倉報告看,投機基金對農產品期貨的關注度逐漸升溫,其炒作力度直接影響美國大豆、玉米等價格走勢。截止2013年11月6日,投機資本在CBOT玉米期貨上凈多單為304 808手,較去年同期增加45 535手,美玉米主力合約也持續在65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農產品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基礎商品,這種金融化現象使農產品改變了價格形成機制,價格不是由供求所決定,而是由資本和貨幣及各種國際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全球糧食供求與往年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價格不斷飆升的根本原因。本文以CBOT玉米期貨為研究對象,試圖分析各種可量化的金融因素對玉米期貨價格產生的影響,通過分析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金融化現象,為中國農產品價格問題提供借鑒。
摘要: 近年來農產品金融化現象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市場和期貨市場、貨幣市場、國際市場的聯動,農產品的金融屬性日益明顯。基于2000~201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的月度數據,從農產品金融化視角分析玉米期貨價格波動情況,選擇貨幣供給量、貨幣價格和投機情況三方面可量化因素分析對玉米期貨價格的影響。結果表明:貨幣供給量和投機資本對農產品期貨價格有推動作用,而美元指數對價格有抑制作用,金融化因素對玉米期貨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最后根據分析結果,建議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風險防范,完善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防范過度投機。
關鍵詞:農產品金融化;投機資本;非商業交易者;玉米期貨
中圖分類號:F3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4-0079-06
引言
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時期,出現了農產品工業用途的開發,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玉米加工乙醇作為燃料代替石油,標志著以玉米為代表的農產品資源屬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時期后,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品種逐步豐富,恰逢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大批逐利資本涌入農產品市場,交易量放大,投機行為加大價格波動,期貨市場保值功能受到影響,農產品金融屬性日益突出。
據IMF統計,2007~2008年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高達56%,經歷了金融危機后農產品價格又一瀉千里,今年3月份以來,在股市下挫、多數期貨品種回調的情況下,玉米期貨價格逆市上行,國際玉米期貨價格上漲已超過10%,強勢突破前期高點。對于近年來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專家分析大量“非商業持倉者”代表的投機資本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投機是國際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背后的重要推手。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CFTC)公布的基金持倉報告看,投機基金對農產品期貨的關注度逐漸升溫,其炒作力度直接影響美國大豆、玉米等價格走勢。截止2013年11月6日,投機資本在CBOT玉米期貨上凈多單為304 808手,較去年同期增加45 535手,美玉米主力合約也持續在65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農產品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基礎商品,這種金融化現象使農產品改變了價格形成機制,價格不是由供求所決定,而是由資本和貨幣及各種國際因素所決定,這就是全球糧食供求與往年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價格不斷飆升的根本原因。本文以CBOT玉米期貨為研究對象,試圖分析各種可量化的金融因素對玉米期貨價格產生的影響,通過分析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金融化現象,為中國農產品價格問題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