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
摘 要:重視公共服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條件下對政府工作的更高要求,也是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體現。體育事業作為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質,惠民生、促和諧、保增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013年7月10日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建設體育強省規劃綱要(2013—2020年)》確立了我省體育未來七年的奮斗目標和任務,對加強和改進體育工作,提高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明確提出“到2020年,體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具有中原特色的體育強省格局基本形成”。
關鍵詞: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南省圍繞提高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能力,著眼建設中原特色的中西部體育強省,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幸福中原”戰略,在構建中原特色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全民健身工作水平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2012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全民健身綜合評價指標考評,位列全國第9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3500萬人,占人口總數的35%,高于全國28%的水平。具體表現在:
(一)積極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和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推動各級政府搞好“三納入”(全民健身工作要納入當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納入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加大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政策引導和經費投入,實施公共體育場地建設“5142”典型帶動工程(計劃到2015年,以各級政府為主體,創建5個省級全民健身示范市、10個全民健身示范縣、40個全民健身示范區、2個國家級全民健身示范基地)。重視“一市一品、一縣(市、區)一特色、一鄉鎮一亮點”體育活動品牌的培育,加強體育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各級體育總會和體育社團,重視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志愿者隊伍建設等。
在場地設施建設方面,加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力度。全省已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1000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1200個、“雪炭工程”45個,建設了一批以省體育中心、洛陽市體育中心、南陽市體育中心和永城市體育館為代表的省、市、縣大型體育場館,積極推動濟源籃球城、漯河排球城、安陽航空城、三門峽“豫西體育走廊”建設;在群眾體育組織建設方面,積極構建全民健身組織網絡。目前,全省共有18個省轄市、105個縣(市、區)成立了體育總會,較2012年增長53.8%;有15個省轄市、77個縣(市、區)成立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有110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成立了體育組織,較2012年增長78.6%;在體育健身活動方面,實施“1112”精品帶動工程,以品牌賽事帶動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到2015年,打造10個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省級品牌體育賽事,每個地市不少于1個群體活動品牌,直接參與活動人數100萬,間接影響人數2000萬以上。近些年,在各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主要培育和打造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鄭開國際馬拉松賽、安陽國際航空旅游節(林慮山國際滑翔傘賽)、三門峽橫渡母親河活動、開封中原武術廟會,“萬村千鄉”農民籃球賽,“三山同登”(大別山、太行山、伏牛山)登山健身活動等知名品牌賽事。
(二)滿足不同群眾觀看高水平體育賽事的需求。重視競技體育的精神引領作用,積極組織參加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以取得優異成績來鼓舞引導更多群眾參與體育活動。重視引進排球、籃球、足球、乒乓球和武術、田徑、自行車、滑翔傘、臺球等國內外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保留并重視群眾喜聞樂見的省專業隊足、籃、排等球類項目發展,支持建業足球、賒店男籃等職業化球隊的發展。
(三)促進體育消費。不斷改進在體育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服務群眾的條件。重視體育產業政策的引導,加強體育文化、體育科技、體育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規劃和經費投入力度。
二、存在問題
一是我省公共體育服務與教育、衛生、住房、社會保障等其他社會事業的公共服務相比,重視程度和投入比例差距較大。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公共體育服務的認識還不到位.
二是各級體育部門對公共體育服務缺少全面深入的認識。公共體育服務的理論研究滯后,工作推動較為緩慢。對公共體育服務的理解存在偏頗,狹隘地把公共體育服務等同于全民健身和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工作,缺少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以及體育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公共體育服務內容和措施。
三是在實際工作中,我省公共體育服務水平除了在全民健身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體育活動開展方面較為重視之外,在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的大群體機制、加強體育組織建設、體育競賽表演、體育休閑服務、體育培訓,以及體育科技、教育和文化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與群眾的現實需求有差距。
三、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深化認識。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一個持續的系統工程,也是關心群眾健康的民心工程。需要不斷深化認識,加強對公共體育服務的理論學習研究和探索,及時開展相關專題調研和研討活動。
(二)加強領導,深化改革。加強對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把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真正納入社會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大盤子。
(三)搞好設計,分步推進。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應當立足省情,注意城鄉差別、人群差別,統籌改變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研究和確定我省公共體育服務的范圍和標準,搞好頂層設計,系統規劃,突出重點,協調分布推進。
(四)積極營造有利于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氛圍。充分利用報刊、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輿論平臺,加強公共體育服務的社會宣傳,增強政府及社會各界對公共體育服務的認識,讓廣大群眾了解到除了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之外,還享有公共體育服務的權利。(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胡茵.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5):12-15.
[2] 馮國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其財政政策選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31(6):26-31
[3] 陳昌盛,蔡躍洲.中國政府公共服務:體制變遷與地區綜合評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7:22-29
[4] 李軍鵬.公共服務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7
[5] 王才興.構建完善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J]體育科研,2008,29(2):1-13
[6] 王伯超.構建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理論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1):1-3.
[7] 周濤,邱宗忠,任保國.加快城鄉結合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1,32(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