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蘇芳
一次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有個學生指著最后一句問我:“老師,我們書上是‘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可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同一首詞,兩個地方怎么不一樣呢?”我欣喜,這是學生對照課文,結合課堂之外,發現了詩詞當中的異文現象。他的問題提醒了我,盡管是在中職學校中教學,沒有考試的指揮棒,但教師在教學中也該對異文現象做適當的解釋,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詩詞內容。
一、異文的定義及其成因
凡記載同一事物的各種文字資料,字句互異,都叫異文。古代文獻中有著極為豐富的異文材料,這也使異文成為文字學和校勘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其中校勘學上的異文,是指同一書的不同版本之間,在本應相同的字句上出現差異這樣的一種現象。中學階段的語文課本中異文主要是版本異文。嚴格地說,異文本應是指偏離著作原貌的一方,而保留著作原貌的一方應稱作“正文”。但在實際運用中,沒有出現“正文”的說法,相異的各方都叫異文,甲是乙的異文;同時,乙是甲的異文。 探究各類異文的形成,除了避諱等故意為之外,異文的形成更多是由于聽錯、記錯、抄錯、刻錯。在印刷術還沒有或者不發達的年代,詩詞靠吟誦,書籍靠手抄,各類古文會因為聽錯、記錯、抄錯造成異文。而在印刷術發明之后,印刷的書籍增多,出現了刻錯的現象,有的被發現了,于是在注釋中說明原作“某某”誤,有的沒有發現,流傳至今,無從考證,成為異文的又一來源。
二、課文中的異文現象舉例
在中職語文通用的教材中,出現的異文多是因版本不同而造成的。以江蘇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語文教材(以下簡稱蘇教版)為例,出現的古文異文就有多處。比如蘇教版必修二《念奴嬌·赤壁懷古》最后一句為“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常見版本作“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教版必修二《六國論》中有“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句子,又有版本作“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蘇教版必修二《阿房宮賦》中“高低冥迷,不知東西”,人教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為“高低冥迷,不知西東”;蘇教版必修三《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在“澠池之會”中有一段話“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另有版本為“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等等。
這些出現異文的古文可以說都是古代散文或者是詩詞中的經典之作,他們之所以出現的異文主要是版本異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作“人間如夢”的版本有唐圭璋編《全宋詞》、毛晉刻《宋六十名家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等,作“人生如夢”的有《宋詞鑒賞辭典》、《宋詞三百首》等。
一般來說,異文中有一個相對比較流行、讀者比較熟知的版本,因此對異文進行比較優劣評判高下時,也就存在一個先入為主的認同感,覺得家喻戶曉的版本更合理更優秀;同樣,在求新求異的思想下,會覺得不為人知的版本更新穎更別致。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會欣賞解釋異文所描繪的不同的美。現在見不到原始手稿,見不到作者本人,已經無從考察推斷,對于異文我們只有承認這一現象的客觀存在,同時又欣然發現這竟成新的審美天地。
三、異文現象的教學對策
作為古典文學的傳承者,教師應該盡可能地了解異文并且將異文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沒有確鑿證據確認某一版本是古文的本來面目之前,絕不能以自己的好惡取舍異文,隨意肯定某個版本或者否定某個版本。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既可以遵照教材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普及文學知識即可;也可以讓學生開展討論比較教學,拓寬學生發散性思維。
1.按照教材開展教學
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具有初步的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誦讀教材中的古代詩文,大體理解內容”。根據這一目標,無論教材是采用哪個版本的異文,教師教學時應該以教材為本,在明確相關文學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該版本所闡述的內容,沒有必要在個別古文異文字詞上大費周章。更何況作為職業學校的基礎課,中職語文中的個別詞句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六國論》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學習文中例證、對比、分層、引用等論證方法,領略借古諷今的寫作特點。而對于文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異文,只要讓學生明白翻譯這句話意思是“而重蹈六國滅亡的老路”便可,無須學生考究異文之間的區別。
2.開展異文比較教學
除了按照教材開展教學外,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學生的古文基礎較好學習興趣較濃,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討論式的異文比較教學。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古漢語學習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同時還能給以方法上的啟迪,切實提高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
在比較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放”,變“灌”為“引”,放棄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情境,介紹異文的情況后,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相互切磋,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充滿民主氣氛的課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疑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積極作用。
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在介紹了作者情況、創作背景之后,可以把“人生如夢”和“人間如夢”的異文情況和學生說明,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抒發自己的觀點看法,甚至可以以辯論賽的形式開展討論,加深學生對作者和內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