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玲
【摘 要】適時恰當地選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運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技能,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并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于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頻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識間的聯系,引起興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識。例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原來有5只雞,又來了9只雞。學生在觀察后,用自己的話說表示的意義,引出“合并”。多媒體展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形象生動,學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巧設質疑,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創新思維表現在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活躍的靈感等幾個方面。運用信息技術靈活多變的優勢,為學生積極思維營造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直覺材料讓學生大膽猜想,充分建立表象,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教學《圓的周長》中“圓周率”這個概念時,在學生弄清周長的意義后,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以O為端點,延長出射線L,在射線L上任取一條線段作直徑動態地畫出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質疑:“在這些圓中,誰的周長最長?”“你猜想圓的周長大小與圓的什么有關?”“能猜出是什么樣的關系嗎?”“能用數學方法計算出來嗎?”引導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大小與圓的直徑有關。學生根據課件的演示能很自然的推理到研究圓的周長就得研究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關系,然后再進一步研究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得出“圓周率”這個概念。
三、運用信息技術,彌補教材不足。
課本中有些要求實踐的教學內容,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從而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整合教學,可以給學生呈現出一個真實的或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學會在信息學習環境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主動構筑自己的學習經驗,以彌補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二年級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運用模擬教學課件,創設一個“虛擬現實”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分為學習用品區、生活用品區、兒童玩具區、食品區等。這些都讓學生興奮不已,極大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網絡中做“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稱,然后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地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學習熱情空前高潮。其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運用信息技術,即時反饋,步步為營,鞏固學習成果。
遺忘規律要求我們對所學知識要及時復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難以全面顧及跟蹤每一個學生的課內復習鞏固情況。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尤其是在復習過程中,計算機的雙向信息交流活動所反饋的信息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學習難點的解決。反饋越及時越有利于學習。在教學中,計算機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即時反饋,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急于了解自己學習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為做下一步教學決策時更主動。例如,計算機能及時提供正確答案,及時判定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如果答對了,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真棒!”、“你很聰明!”等激勵性的言語,使學生興趣盎然,激發了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即使學生答錯了,計算機也會很友善地建議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還伴以美妙的樂聲。學生在這友好的激勵和鞭策情境中,不斷以愉悅的心緒及時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
總之,現代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輔助手段。只要我們能充分發揮現代媒體的優勢,探索使用策略,就能使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從而在探求新知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態。使教師營造更具生命活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小學現代化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與文獻】
[1]馮秀琪,徐紅彩.《淺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語文的整合》.《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第5期.
[2]姜圣華.《談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年第4期.
[3]傅得榮,周麗紅.《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方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年12期.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五里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