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山
【摘 要】練習是課堂知識的深化,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數學課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習能力、正確領悟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具有豐富的功能價值。有效練習設計不僅是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還是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情況,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優化;構建;高效課堂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興趣,創設實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為此,本文以數學人教版教材為例,結合多年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經驗,談如何優化練習設計,構建自主高效數學課堂。
一、趣味練習鞏舊知,享樂趣學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作業欲望,促進學生自主練習,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和高昂的學習情緒,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9加幾”的鞏固練習,可以設計“漫游知識宮”的趣味游戲練習。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有側重于基礎性知識題的“紅花宮”,有側重于競賽題型類的“紅旗宮”,有側重于糾錯類型的“啄木鳥宮”,有側重于總結類的“團聚宮”。看到這些不同類型的練習,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高漲,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宮”里,積極開動腦筋,在玩中學,學得生動有趣,學有所得,在不知不覺中一道道數學題順利地解答出來。這樣的練習改變了原來的枯燥乏味,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入在游戲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9加幾”的計算,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
二、設計孕伏性練習,引領感悟新知
數學練習不單單是指于學生探究完新知后的鞏固訓練,有時,如果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新知教學離不開舊知的鋪墊的話,在新課伊始,練習還應承載著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未知領域進行的一種嘗試性探索,是利用舊知逐步過渡到新知領域的一種探究、感悟,但它又不完全是一種新知探究,而是一種孕伏性的練習,旨在引領學生通過練習,遷移方法,延續到新知探究。例如,在教學“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最簡分數”這三方面知識,于是,我設計了一組練習(如下),讓學生在獨立解決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練習體會。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2.將變完的分數與原分數對比一下,分子、分母各有什么變化?能將變化情況分類嗎?
3.哪些分數已變成了最簡分數?把變的方法說一說。
4.把還沒有變成最簡分數的分數繼續變成最簡分數。
借助這樣的設計,將“約分”的含義蘊含于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邊做練習邊感悟、發現新知,進而通過分析對比,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自行歸納出“約分”的方法,獲得對新知的體驗。
三、設計層次性練習,幫助內化知識
練習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要與教學內容相符。新課程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練習題的設計所涵蓋的面要廣,起點要低,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練習的層次性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內容:理解知識,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的層次;鞏固知識技能,以舊帶新,新舊聯系,形成系統的層次;應用知識和技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層次;發展知識技能層次。
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長、正方形周長”新授課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①基礎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米,寬4米,周長是多少米?②提高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9米,比寬多3米,周長是多少米?③實踐操作題:量一量課本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然后算出它們的周長。④思考拓展題:一塊長方形菜園長60米,寬比長少15米,除空1米做門外,其余四周圍上籬笆,籬笆的長是多少米?
這樣,學生都能在新授課后的課堂練習中,夯實基礎,靈活掌握新知,嘗到成功的快樂。作業有了層次,學生就有了選擇,有了知識的坡度,教學也就有了針對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實處。
四、設計開放性練習,拓思維實夢想
教學實踐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構建實效的數學課堂打下扎實的基礎。讓數學課堂更加豐富精彩,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作者單位:山東省成武縣孫寺鎮中心小學)
【摘 要】練習是課堂知識的深化,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數學課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習能力、正確領悟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具有豐富的功能價值。有效練習設計不僅是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還是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情況,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優化;構建;高效課堂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興趣,創設實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為此,本文以數學人教版教材為例,結合多年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經驗,談如何優化練習設計,構建自主高效數學課堂。
一、趣味練習鞏舊知,享樂趣學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作業欲望,促進學生自主練習,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和高昂的學習情緒,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9加幾”的鞏固練習,可以設計“漫游知識宮”的趣味游戲練習。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有側重于基礎性知識題的“紅花宮”,有側重于競賽題型類的“紅旗宮”,有側重于糾錯類型的“啄木鳥宮”,有側重于總結類的“團聚宮”。看到這些不同類型的練習,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高漲,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宮”里,積極開動腦筋,在玩中學,學得生動有趣,學有所得,在不知不覺中一道道數學題順利地解答出來。這樣的練習改變了原來的枯燥乏味,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入在游戲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9加幾”的計算,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
二、設計孕伏性練習,引領感悟新知
數學練習不單單是指于學生探究完新知后的鞏固訓練,有時,如果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新知教學離不開舊知的鋪墊的話,在新課伊始,練習還應承載著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未知領域進行的一種嘗試性探索,是利用舊知逐步過渡到新知領域的一種探究、感悟,但它又不完全是一種新知探究,而是一種孕伏性的練習,旨在引領學生通過練習,遷移方法,延續到新知探究。例如,在教學“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最簡分數”這三方面知識,于是,我設計了一組練習(如下),讓學生在獨立解決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練習體會。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2.將變完的分數與原分數對比一下,分子、分母各有什么變化?能將變化情況分類嗎?
3.哪些分數已變成了最簡分數?把變的方法說一說。
4.把還沒有變成最簡分數的分數繼續變成最簡分數。
借助這樣的設計,將“約分”的含義蘊含于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邊做練習邊感悟、發現新知,進而通過分析對比,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自行歸納出“約分”的方法,獲得對新知的體驗。
三、設計層次性練習,幫助內化知識
練習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要與教學內容相符。新課程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練習題的設計所涵蓋的面要廣,起點要低,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練習的層次性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內容:理解知識,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的層次;鞏固知識技能,以舊帶新,新舊聯系,形成系統的層次;應用知識和技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層次;發展知識技能層次。
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長、正方形周長”新授課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①基礎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米,寬4米,周長是多少米?②提高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9米,比寬多3米,周長是多少米?③實踐操作題:量一量課本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然后算出它們的周長。④思考拓展題:一塊長方形菜園長60米,寬比長少15米,除空1米做門外,其余四周圍上籬笆,籬笆的長是多少米?
這樣,學生都能在新授課后的課堂練習中,夯實基礎,靈活掌握新知,嘗到成功的快樂。作業有了層次,學生就有了選擇,有了知識的坡度,教學也就有了針對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實處。
四、設計開放性練習,拓思維實夢想
教學實踐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構建實效的數學課堂打下扎實的基礎。讓數學課堂更加豐富精彩,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作者單位:山東省成武縣孫寺鎮中心小學)
【摘 要】練習是課堂知識的深化,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數學課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習能力、正確領悟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具有豐富的功能價值。有效練習設計不僅是完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還是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情況,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優化;構建;高效課堂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興趣,創設實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為此,本文以數學人教版教材為例,結合多年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經驗,談如何優化練習設計,構建自主高效數學課堂。
一、趣味練習鞏舊知,享樂趣學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作業欲望,促進學生自主練習,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和高昂的學習情緒,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9加幾”的鞏固練習,可以設計“漫游知識宮”的趣味游戲練習。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有側重于基礎性知識題的“紅花宮”,有側重于競賽題型類的“紅旗宮”,有側重于糾錯類型的“啄木鳥宮”,有側重于總結類的“團聚宮”。看到這些不同類型的練習,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高漲,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宮”里,積極開動腦筋,在玩中學,學得生動有趣,學有所得,在不知不覺中一道道數學題順利地解答出來。這樣的練習改變了原來的枯燥乏味,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入在游戲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9加幾”的計算,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
二、設計孕伏性練習,引領感悟新知
數學練習不單單是指于學生探究完新知后的鞏固訓練,有時,如果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新知教學離不開舊知的鋪墊的話,在新課伊始,練習還應承載著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未知領域進行的一種嘗試性探索,是利用舊知逐步過渡到新知領域的一種探究、感悟,但它又不完全是一種新知探究,而是一種孕伏性的練習,旨在引領學生通過練習,遷移方法,延續到新知探究。例如,在教學“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基本性質、最大公因數、最簡分數”這三方面知識,于是,我設計了一組練習(如下),讓學生在獨立解決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練習體會。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2.將變完的分數與原分數對比一下,分子、分母各有什么變化?能將變化情況分類嗎?
3.哪些分數已變成了最簡分數?把變的方法說一說。
4.把還沒有變成最簡分數的分數繼續變成最簡分數。
借助這樣的設計,將“約分”的含義蘊含于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邊做練習邊感悟、發現新知,進而通過分析對比,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自行歸納出“約分”的方法,獲得對新知的體驗。
三、設計層次性練習,幫助內化知識
練習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要與教學內容相符。新課程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練習題的設計所涵蓋的面要廣,起點要低,內容的選擇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練習的層次性要注意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內容:理解知識,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的層次;鞏固知識技能,以舊帶新,新舊聯系,形成系統的層次;應用知識和技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層次;發展知識技能層次。
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長、正方形周長”新授課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①基礎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米,寬4米,周長是多少米?②提高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9米,比寬多3米,周長是多少米?③實踐操作題:量一量課本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然后算出它們的周長。④思考拓展題:一塊長方形菜園長60米,寬比長少15米,除空1米做門外,其余四周圍上籬笆,籬笆的長是多少米?
這樣,學生都能在新授課后的課堂練習中,夯實基礎,靈活掌握新知,嘗到成功的快樂。作業有了層次,學生就有了選擇,有了知識的坡度,教學也就有了針對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實處。
四、設計開放性練習,拓思維實夢想
教學實踐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構建實效的數學課堂打下扎實的基礎。讓數學課堂更加豐富精彩,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作者單位:山東省成武縣孫寺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