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的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各自特性及相關性,就包含范圍而言,藝術設計大于工藝美術,雖然西方近代設計思想和文化均對二者產生一定影響,但在我國兩種藝術也有本國傳統藝術形式特色。當將藝術形式的產生結合其社會環境,發現傳統工藝產品在對其自身功用滿足之后,有產品產生,即是藝術設計參與研究的對象。即藝術設計與工藝設計間是現代與傳統的關系,為不同時代同一藝術形式的不同反應形式,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著影響,可推動人類文明,滿足生活所需。分析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的相關性,是時代環境下的要求,也是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需要,從歷史發展角度分析,工藝美術向藝術設計轉變,是社會和藝術本身發展的必然選擇,對相關領域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工藝美術;藝術設計;變遷;初探
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雖為不同階段下同一有機體衍生出的產物,但卻是幾代藝術家學術成果的積累。工藝美術轉變為藝術設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不僅為名詞變化,其間的交互性值得深入研究,以達到豐富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研究體系,使傳統工藝美術得到保護和承健的基礎。[1]本次研究就是工藝美術向藝術設計變遷的特點展開探討,現將內容總結報告如下。
1 工藝美術特性分析
我國封建時代即有“工藝美術”概念,工匠在制作手工制品時,將生活習慣與美學結合,使當時市場得以豐富,在競爭中占有優勢,促使色彩更為華麗,技藝不斷提高,對工藝美術藝術性與技術性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是為滿足實際生活所需產生的產物,與公眾生活有較為密切的關聯。
2 藝術設計特性分析
歐洲在19世紀爆發了“工藝美術”運動,提出了“藝術設計”概念,直至20世紀初此概念在包豪斯學院成立后才得以確立。因歐洲工業在19世紀的發展,在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質量粗糙及造價低廉的工業產品繁多,在設計方面反映出嚴重缺陷,部分要求嚴格的藝術家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故引發“工藝美術”運動。以反對造作與浮化的裝飾、反正大批量制作工業產品為內容,偏重于東方美學與歐洲古典風格。后“工藝美術”自英國向整個歐洲發展,直至20世紀初期,才確立“藝術設計”。
3 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差異
3.1 服務對象差異
器物文化的發展在舊石器時代較漫長,部分器物使用相當一段時間后,才被認可。各種器物有著自身發展形勢,封建自然與計劃經濟時期,因為封閉狀態,相較而言,商業活動發展受限,工作美術相對狹窄,手工藝美術作品,以向宮廷供給為主,而藝術設計是商品經濟與工業革命結合的產物。產品的功用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升,產品的設計與生產與公眾物質與精神生活需求符合,故其發展需而向大眾與市場。
3.2 美術價值差異
工藝美術是傳統手工業及農業生產方式結合其價值模式的產物,故工藝美術具藝術和技術結合的特點,而藝術設計在歸屬上屬工業化信息時代,工藝美術吸取了藝術和科學的先進之處,集成性、時代性、人性化為藝術設計的特點,且學科間有較為頻繁的交流,而我國藝術設計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目前還以畫室為主,與西方存在一定差距。
3.3 所涉及領域差異
工藝美術在中國發展范圍以器、繪、織、塑、染、雕為主。從《設計學概論》提出的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三大類型概念可分析,與工藝美術比較,參與的范圍較廣泛。分析工藝美術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多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一致,明代性較鮮明。
3.4 教育與專業設置差異
手工業傳統技術傳播及發展具封閉性與單一性,通常在家族與師徒關系中存在。嫻熟的傳統手工業者,多憑經驗而定傳授本行業的形式,故以經驗積累為主,其不足之處在于缺少對知識系統的總結與歸納。傳統手工業者將自身經驗向門人與后輩傳授,對技術的流傳與傳播加以保護。而受西方思辨哲學影響,現代藝術設計理論系統形成一種理論化、系統性的知識,是與傳統的言傳身教方式不同的方法,部分以錄像、書刊等形式傳播。藝術設計采用現代系統論成果,應用科學系統論指導,是人類研究方式與思維模式的又一次變革和發展。傳統的工藝美術包括特種、染織、服裝、陶瓷、裝潢等工藝,現代藝術設計有新的層面溶入,包括平面廣告、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包裝設計等方面。社會背景不同是造成二者差異的原因,故藝術產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相應的發展,藝術產品反映當時社會發展與市場需求。[2]
隨著社會的發展,挑戰和希望并存,中國的藝術設計也背負著更多行業內的期望,優秀的現代設計師,需吸取民族藝術精化,立足本國民族土壤,以自身藝術潛能、創新求異思維、藝術修養為后盾,對中西文化結合正確理解,合理應對設計區域性與國際化的關系,才可提高現代設計藝術國際競爭力。綜合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觀念轉變及相關性,可看出工藝性藝術設計有較高的產品外觀要求,且重視其文化蘊涵,強調觀賞性與實用性。工業性藝術設計要求精確性及科學性,并可批量機械化生產。
4 小結
依據上述分析的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各自特性及相關性,就包含范圍而言,藝術設計大于工藝美術,雖然西方近代設計思想和文化均對二者產生一定影響,但在我國兩種藝術也有本國傳統藝術形式特色。當將藝術形式的產生結合其社會環境,發現傳統工藝產品在對其自身功用滿足之后,有產品產生,即是藝術設計參與研究的對象。即藝術設計與工藝設計間是現代與傳統的關系,為不同時代同一藝術形式的不同反應形式,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著影響,可推動人類文明,滿足生活所需。分析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的相關性,是時代環境下的要求,也是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需要,從歷史發展角度分析,工藝美術向藝術設計轉變,是社會和藝術本身發展的必然選擇,對相關領域有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諸葛愷.設計藝術學十講[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2] 約翰·沃克朱迪·阿特菲爾德.設計史與設計的歷史[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朱添錦(1983—),男,江西瑞昌人,本科,惠州工程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工藝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