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英語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中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但是,目前一些教師由于對自主閱讀的概念在理解上存在誤區,以為自主閱讀就是放手讓學生去讀課文就可以了,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上無所事事,因此,出現了閱讀課堂上的“放任自流”現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自主閱讀作好指導,以此促進中小學生各方面的英語素養,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改以來,小學英語課堂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體現在英語閱讀教學之中,引導學生要進行自主閱讀。那么,怎么樣的自主閱讀才是有效的呢?
一、設計導讀問題,體現自主閱讀的針對性
我們在強調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不能忘記教師是學生自主閱讀的主導者。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導”的作者,要通過有效導讀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閱讀,避免出現“信馬由疆”的現象。在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基于一篇課文的題目設計導讀問題,引導學生以題目入手去自讀自悟課文內容,教師的作用知識在愛學生學習目標不明時給予引導,思路不清時給予開導,思維不暢時給予疏導。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1 public signs這一堂閱讀課時,筆者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呈現了個“禁止吸煙”的符號標志,然后設計以下導讀問題: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Where can you read this sign?
Why is smoking not allowed?
I is there anyone who smokes in your family?
What do you think of smoking? Why?
這幾個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閱讀文本的策略,以問題為線,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同文本進行深度對話。
二、引導文本探究,體現自主閱讀的深刻性
目前,一些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依然存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現象,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生解讀文本的自主性就非常低。在同一個班級中,由于學生的閱讀面、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他們對文本的感悟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文本內容及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閱讀教學目標,這樣,就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的發展。自主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式,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要給學生充足的品讀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進行有效地思考,在品讀的過程中進行有效地感悟,從而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感受,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
例如在教學6B Unit 5 Seasons時,教師與學生展開交流。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summer best.
T:Why?(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對話延續下去)
S:Because I can swim. 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
T:Can you swim well?
S:Yes,I can. I can swim as fast as my father.
T:Really?Can you teach me?
S:No problem.
實踐證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課文,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在文本解讀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細嚼慢咽,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三、利用深度評價,體現自主閱讀的生成性
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評價,通過有效評價的方式才能避免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出現“茶館漫談”式的現象,從而讓自主閱讀更具生成性。
例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圍繞“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話題展開口語交際時,是這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富有啟發性的因學施評的。
T: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
S:I often do my homework.
T: Youre a good student.
Do you play basketball?
S: Yes,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以上案例中,教師的課堂評價是基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因此,能夠有效地啟發小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英語學習,從而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功能,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能力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自主閱讀的本質內涵,要善于通過有效導讀,讓自主閱讀更具針對性,要組織學生進行文本探究,讓自主閱讀更具深刻性,要通過深度評價,讓自主閱讀更具有生成性。這樣,才能讓自主閱讀走出放任自流的誤區。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