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本文提出,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之一,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素質教育,也要注意創新思維的培養,這已成為數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新課程 數學 創新能力
21世紀的教育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三尺講臺一張嘴,學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坐在教室聽老師講。學習過程已經變成了教、學、做的合一,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也從規范的統一性轉變為選擇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已經從過去的聽講、練習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練習鞏固等,學習已經從維持性學習轉變為創新性學習。這就要求教育順應時代的潮流與時共進。如何讓數學課堂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
一、課題引入生動新穎,進而激發學生創新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進入課堂比灌輸知識的效果更好。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有進行思考的學生才會產生問題,有疑問的學生才能更認真地想辦法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過程,也是發現和創造的過程。所以問題是創新思維的前奏,是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已有生活和知識經驗,甚至是利用網絡環境,設計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強創新意識。例如在講授指數函數時,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如引入細胞分裂、折紙、撕紙游戲等,使得學生對這類問題都很感興趣,議論紛紛,針對各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創新精神,態度很積極,對函數性質的歸納也胸有成竹,函數性質的應用部分更是為學生創新動機的激發提供了契機。
二、利用實物、PPT等引導想象,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創造心理品質的又一重要環節。想象力是一股強大的創造力量,它能夠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也要借助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很難理解教材中的圖形、建構數學模型,對教材中用描述方法表現的具體事物也很難知道它的具體樣子。想象力,還直接關系著一個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而且數學想象力的培養對形成概念、加強理解、加深記憶也有重要作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往往比講解知識點更重要,數學新教材中許多章節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機會,例如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章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最佳時機,為學生提供想象的機會,留給他們一些空間和自由,讓他們去發現,去探索。講解點、線、面、點與面的位置關系,線與線的位置關系,線與面的位置關系等,都可以用身邊的紙與筆等事物舉例,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三、應用新知,尋求不同方法,擴展學生創新思維
大家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數學的教學也不能一成不變。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例如,函數求最值問題可以采用函數思想解題,也可以采用其他途徑解題,如:三角換元、對稱換元、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析幾何的性質甚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分析,不僅能拓寬學生思路,更能提高學生的分析鑒別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從已有的知識中去思考與之類似、相關的問題,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四、運用所學,誘導學生體驗,促進學生創新
耳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實驗。每個學生都希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定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課后練習的設置需給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創造各自成功的機會,進而激發他們的潛在智慧,誘導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每當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形成一些具有個性的想法時,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鼓勵,鼓勵其大膽創新的意識,從而保護其思維的獨創性。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我們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在學校內學習,而且讓學生適應社會。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要走入社會,社會需要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更需要他們創造出更多有利于人類生產生活的新事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應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嚴謹求實、細致認真的工作態度,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徒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