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力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各種新的學習方式相繼出現。新的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它是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協作學習是一種符合初中實際的、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彌補了個人學習的不足,基本達到與高級認知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情感態度有關的教學目標,實現教育、教學的最優化效果。
一、“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理論依據
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其研究和實踐目前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開展,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是美國以及其他許多發達國家的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
各國專家學者對協作學習有不同的見解。美國教育學者嘎斯基博士指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于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特點
1.互賴性
2.平等性
3.交往性
三、小組合作學習學習中角色的轉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從“圣人”變成“指導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通常起著設計、引導、管理和組織整個課堂的作用,并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去指導教學。這里要強調的是:教師的指導既不是“完全指導”,也不是“零指導”,而是“實時指導”。學習小組學生的角色也在不斷地轉換,成員可以是學習者也可以是指導者,所謂“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因此學生在一節課中的角色往往是多元的:一會兒是發問者(詢問原因),一會兒是解釋者,一會兒是協助者,一會兒是評價者。這是學生協作學習中角色扮演的具體體現。通過角色扮演,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會有新的體會。角色扮演的成功將會增加學習者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其各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
1.組建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是開展協作學習的基礎。我建立的協作小組由8人組成。我進行異質分組,各組成員的搭配考慮了學習成績、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學習方式等,互補而成。我對學生的特征進行細致分析,從認知技能、知識基礎,學習方式、生活習慣、心理上、情感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測試,還采取了讓學生作自我介紹,對學生進行訪談,和學生開展座談會等等方式,作為分組依據。我認為這樣的搭配更有利于全體小組成員的性別、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等能夠相互協調,有利于邊緣生的轉化,并促進優生在輔導待優生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生互相搭配,有利于發揮不同學習類型學生的優勢,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相互強化”。
2.開展活動,集思廣益
我把“新中國成就”問題分成“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四個內容,每個部分有針對性地突出若干個問題,交給學生,組織他們開展討論,在討論中解決。經過同學們的激烈討論后,我們將問題分解。關于“經濟建設”的部分,由組內討論決定誰負責資料搜集整理。讓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文字編輯能力較好的同學從事整理工作,有電腦基礎的同學負責文字錄入,積累原始資料,并鼓勵組員間加強交流合作。
3.“任務驅動”及評價機制
確定研究內容及形式后,為保證活動時間安排緊湊高效,我首先指導組長制訂好活動計劃表,確定較清楚的時間界限,明確各時間段小組人員的具體任務,有利于督促組員努力完成任務。整個活動過程,組員之間經常交流,相互學習,老師隨時協助探討解決碰到的疑難問題。
4.成果
在2010年至2011年,我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方式,所取得的教學成果一覽表。
五、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與體會
1.該活動突出小組合作學習方法。2.再次說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3.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協作能力的提高,還有聽(聽對方說話)、說(調查、提問、報告)、讀(查閱資料,整理篩選記錄)、寫(完成報告)的能力也同樣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獲取了應試升學之外自身發展應該具備的成功技能,如交際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質疑能力,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4.開展協作學習的體會。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即小組成員在學習基礎、年齡、性別、學習風格等方面具有差異性,組間同質即各小組之間大體均衡,這樣便可以形成可以相互比較小組聯合體也就是組內異質可為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礎,而組間同質又可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創造條件。
我注意到,協作模式有利有弊,和“競爭模式”不同,協作不是為了爭出優劣和等級,而是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因此必須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總目標,以及自己完成任務對實現目標的意義,即學習者的競爭與協作都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們必須引導學生不僅要注意自己那部分任務,而且要把自己掌握的內容與同伴交流,并傾聽和接收同伴提出的意見,同時自己也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共同提高。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雖然各種方式是固定的,應用卻可以是靈活的。只有在具體實踐中揚長避短,互相結合,才能得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