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河南省財經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階段性教學方法探析
張靜
(河南省財經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聲樂課作為音樂專業的技能課,一直以來有其較為固定的教學模式,但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因其自身年齡和未來教育對象的特點不同,不能簡單地沿襲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本文以多年的教學實踐為依托,對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各個階段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總結。
學前教育;聲樂課;教學方法
(一)教師原因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教師多是大學聲樂系專業出身。大學的教學模式是針對成人的教學方法,多是一架鋼琴、一位老師的一對一講唱模式,課堂氣氛專業而嚴厲,對學生的技能要求很高,課堂上沒有關于表演、配合音響伴奏等內容。一些教師在這種方式的影響下,直接套用到現有的學生身上,而學生因其認知能力、學習習慣、自律性等因素造成不適宜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使學生對聲樂課學生失去興趣。
(二)學生原因分析
很多學生在報這個專業之前,并沒有經過專業方面的訓練,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連音樂聽的都很少,這種情況,使不少學生不具備音準、節奏等最基本的音樂素養,而心理素質、表演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更是都極其缺乏。
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主動地調整和改變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現狀,提高學生能力,使學生盡可能地適應未來的就業環境。
(一)第一學期
1.學生特點及教學目標分析。第一學期,學生對聲樂課完全未知。此階段教學方式以集體演唱、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為主。如何使學生在新環境里被認可和主動地參與到新的教學方式中,成了本學期聲樂教學的重中之重。
2.教學方法及具體步驟。
此階段以集體教學、鼓勵認可學生為主,個別發現為輔,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步驟一:集體跟音頻學唱旋律。先讓學生以集體的方式跟著伴奏齊學兒歌,學生可以通過優美的旋律和伴奏,直觀地感受音樂.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直接跟鋼琴學唱的枯燥感,防止打擊他們對自己的信心。步驟二:集體跟音頻合伴奏。開始選的作品是簡單的兒歌,配合伴奏簡單,這樣既增強學生自信心,學習新內容,又促使學生增強對音樂的聽辨能力。步驟三:跟鋼琴齊唱歌詞、旋律。該步驟要初步建立跟鋼琴的配合。會唱歌曲的情況下唱旋律,初步培養學生對音高的感覺和概念。步驟四:聲樂理論學習。經過大概一個月的教學,學生在對音高、節奏、咬字、呼吸等有了直觀的感受后,再從理性上分析歌唱的技巧。此階段的理論和聲樂技巧,以培養和建立學生正確的呼吸方法為主。
(二)第二學期
1.學生特點及教學目標分析。本學期以幫帶學習的方式培養聲樂課中暫時顯露的學生,讓這些拔尖的學生當任小組長,在自由練習時間,讓小組長充當小老師。
2.教學方法及具體步驟。
此階段教學方式以小組教學為主,個別提問為輔。步驟一:系統的理論講解。系統的理論講解可以使學生對演唱的整體狀態有個認知,學生也許做不到,但必須對如何演唱有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這對學生后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步驟二:歌唱技巧的側重。本學期對歌唱中的各種技巧要通過不同的聲樂曲目逐一練習,對技巧中的呼吸訓練要形成穩定的狀態,對共鳴的訓練要建立充分的認識并積極主動地調動器官運行的狀態,對歌唱中咬字吐字要做到有意識控制的狀態。步驟三:藝術歌曲訓練為主。以藝術歌曲的教學曲目為載體,推動學生歌唱演唱技巧的提高。
(三)第三學期
1.學生特點及教學目標分析。這個學期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對個別唱的很好的學生要往更高水平發展,培養其具備獨唱藝術歌曲和民族歌曲的演唱能力,多數學生要逐漸培養其具備獨唱兒歌的演唱能力。同時增加演唱中表演能力的培養。
2.教學方法及具體步驟。
本學期以個別提問為主。課堂上要加強對個人演唱提問的力度,不斷提升學生完整演唱一首作品的能力和不斷加強學生面對集體演唱的心理素質。步驟一:演唱技巧。保證歌唱正確呼吸的前提下,繼續通過藝術歌曲、民族歌曲來加強對歌唱共鳴的練習和咬字吐字的訓練,提升學生完整演唱作品的能力及對作品情感的處理。步驟二: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演唱水平,結合學生實際選擇不同的聲樂教學曲目。對于音準、節奏、演唱技巧、心理素質還比較差的同學,以訓練兒歌演唱來提高其演唱的整體能力,以適應未來的就業狀態。
(四)第四學期
1.學生特點及教學目標分析。本學期學生面臨畢業匯報演出和就業實習,教學以排練匯報演出和就業實習作品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
2.教學方法及具體步驟。
本學期以作品排練的方式教學。步驟一:選擇作品。以學生自由結合的方式,選擇集體表演的人員;以教師推薦作品和學生自行選擇的方式。選擇排演的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步驟二:排練過程。由學生先自行排練作品雛形,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不斷改正作品的方式進行。步驟三:確定作品和人員。在所有學生中針對學生的表現情況,挑選作品和演出人員。
G42
A
1005-5312(2014)17-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