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琳琳
(西平縣專探陳茨元小學,河南 西平 463900)
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耿琳琳
(西平縣專探陳茨元小學,河南 西平 463900)
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小學生的語文識字教學中有很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從在學字謎識字中進行德育教育和在組詞、用詞說話中受到德育教育兩個方面探討小學生在識字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德育教育
作為語文教學一部分的識字教學,也應和閱讀、作文教學一樣,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結合德育教育,積極地進行地德育教育,在識字教學中適當地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那么,在識字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
語文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掌握字形是兒童識字的難點,而編字謎教漢字是幫助兒童識記字形的好方法之一。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編帶有德育內容的字謎,使兒童在歡樂地學字謎識記字形中受到德育教育。同一個字能編有利于進行德育的字謎,也能編中性的,消極的字謎。所以,在利用編字謎進行識字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表性。謎面要力爭語文健康、育德寓于愉快地學字謎之中。如在教“富”字時,可編:寶蓋頭下一口田,勤勞不缺吃和喝穿,依次寫出“富”。學生學字謎后,理解了勤勞才能致富的道理,從而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
其次:要注意趣味性。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成為“娃娃”、“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在注意思想的前提下,謎面力求新奇,引人入勝,以滿足兒童好奇、求新的心理需求,如在教生字“鼠”時,可編:小老鼠、害人精、大腦袋、小眼睛、腳和腿像抓丁,尾巴彎彎像根繩,依次寫出“鼠”
再次,要注意結合語文的思想內容設計字謎,使識字中的德育教育和語文內容相得益彰,如在教《一件棉衣》中的生字“愁”,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關鍵字,這一課是講毛主席在陜北極困難時期帶頭省吃儉用的故事,毛主席的一件棉衣,穿得兩個胳膊肘上都打上補丁,袖口上露出了棉花,但仍然不肯換新衣,警衛戰士為此十分發愁,教這個字時,可編:深秋天冷我心慌,主席衣服不換裝,依次寫出“秋、愁”。學生即可知道“愁”是由“秋和心”組成,又體會到了毛主席的樸素節儉和普通戰士同甘共苦的偉大精神以及警衛員對革命領袖的愛戴。
第四,要注意不要編只能識字而不能進行德育教育的字謎,更不能編有損于德育的字謎。如在教“德”字時,假如編出:伙伴二人逛市場,十個指頭直癢癢,四只小眼偷偷瞧,一心只想偷錢包,可依次寫出“德”,這樣的字謎雖然能幫助學生識記字形,不但不能收到德育教育,而且有損于德育。
學生通過學字謎識記字形,采用連詞法,建立詞義聯系后,教師應創設情景,啟發學生一詞多組,用詞語說幾句話,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德育內容,使學生在說話中受到思想教育。
如在教“國”字,分析國家的字形和音、義后,可引導學生組成下列詞:“國家”、“祖國”、“中國”、“愛國”等。再向學生講清“祖國”不是別人的國家,而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祖輩、爺奶、爸媽一代代人休養生息的國家叫祖國,她的名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稱中國。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樣,學生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了自己與祖國的關系,從而產生熱愛首都、愛領袖、愛國旗、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感情,再讓學生造幾個句子,他們會說“我愛中國”、“小學生愛祖國”、“我們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等等,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當然,不是所有的漢字在識字教學中都能進行德育教育的,因為每個漢字本身只是一個文字符號,沒有什么德育內容,只有按一定的德育要求組成詞語,組成句子,才能有德育意義。
由此可見,在識字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是切實可行的,尤其是采用字謎和組詞,說話的做法,實踐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我們要積極尋求學字謎、連詞說話與實施德育教育的最佳結合點,結合要巧妙,滲透要恰如其分,既要反對能結合能滲透的不結合、不滲透,也要反對一切全結合、全滲透的形式主義做法,總的原則應是務實顯效,積極滲透。
[1]劉秀君.淺議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基本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28).
[2]金桂芬.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升華[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3]蔣黎明.讓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情趣盎然[J].東方教育,2011(5).
G62
A
1005-5312(2014)17-0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