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現階段,社會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就是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競爭。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信息技術課程也已經逐漸的成為了初中教學體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科之一。基于上述背景,以下論述主要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為基本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一、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聯系
在研究創新能力的養成之前,有必要優先研究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聯系。所謂的創新意識又可以稱作創新精神,具體指的是人們所具備的創新意愿,這種意愿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能力,在將創新成果有所實現的初期階段,同時也屬于先決性的條件,即缺乏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人是無法獲取創新成果的。
創新能力是創新的關鍵和核心,創新能力具體包含:創新成果、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其中的創新方法是獲取創新成果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本內涵,也就是說只有人們能夠不斷的進行思維的更新,才能夠充分的擺脫較為陳舊的思維模式,并能夠強化創新能力;創新成果是創新能力的外在因素、根本目的和主要體現。如果創新能力無法延伸為創新成果,那么這種創新成果是無法維持長久的,并且也不會擁有市場。在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加快了人才的競爭趨勢,因此培養創新人才成為了發展教育事業的重點。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
當前,我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初中所有科目的載體,任意科目的學習都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因此,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理念應比其他的科目更具有創新之處,教學內容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初中信息課程所具備的這一系列特點,增進了初中生創新能力的養成,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開展:
1.教改機制應以學生興趣為主
初中生想要將困難克服并獲取驕人的成績,興趣是最強有力的支撐,同時興趣也是學生能夠逐漸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先決性因素。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若擁有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夠培養一定程度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最終就會取得優質的創新成果。在教學初中信息技術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程度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這種方式會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進而有利于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
2.教學理念需以學生為中心
在傳統的形式下,初中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教師與學生相比較,擁有極高的權利和地位,因此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一般會將教師作為中心。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在認知教學觀念方面也逐漸的客觀和理性。初中教師在教學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有必要擁有創新型的教學觀念,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教師只是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地位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的教學過程一定要對學生的創新行為和創新意識給予鼓勵。
3.考核內容要以創新能力為中心
教學一定要具備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是利用教學評價來衡量的,因此教學評價的方法或標準對教學行為有十分關鍵的導向性。最近幾年普遍存在用閉卷的形式進行教學質量的考核有待更新,由于想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需要在初中信息技術考核時加強創新性的考核形式,要讓初中生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體現出考核的真正效用。從目前的教學考核形式上來分析,初中信息技術的普遍課程考核,都能夠檢驗出學生的操作能力、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等。
4.教學目標應以對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基準
創新意識是能夠達成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制約創新的意愿,同時可以直接影響到創新成果和創新能力的大小。現如今,初中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一定要將教學目標制定為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利用培養出來的善于思考、勤于動腦的綜合型人才來提高初中教育的總體質量。在初中教學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對啟發性思考題的設置,開辦知識講座或知識競賽來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意識。
5.在教學信息技術時注重問題導向性教學
問題導向性教學是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常用的模式,對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來說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想要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讓學生養成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然而培養這些能力一定要讓學生擁有單獨和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流程中,有必要主動、積極的進行發問,利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學習興趣,并引導和協助學生學會利用有關的工具充分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問題導向性教學融入在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升。
根據以上的論述,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初中教育體制中的核心,同時也是學生了解和接觸信息技術的主要途徑。初中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若正確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的總體教學水平,從而培養出創新性的人才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