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摘 要: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導學案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新課的初步學習情況,從而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讓學生感覺到生活和學習是一個整體,從而實現快樂學習和輕松學習。
關鍵詞:高效課堂;學情分析;生活化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師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就可以制訂科學適合的教學方法。因此說高效課堂的構建與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認知情況是分不開的。學生的基本情況就是所謂的學情。學生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都是教師教學要考慮到的因素。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
學生的認知是教師進行教學的物理因素,不了解學生的情況就進行教學是打無把握之仗。進行充分的課前“學情分析”,是指分析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的未知和已知的預設,學生的身體狀況或生理狀況分析,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的分析等。因為這些都是高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進行學情分析,可以通過教學中的觀察、通過學生新課學習后的反饋、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來了解。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導學案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新課的初步學習情況,從而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密切師生的感情,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
二、構建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學生一定能在單位時間內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能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形成能力,課前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和教學活動都能圍繞學生需求而展開,并形成效果,使語文教學生活化,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越是容易獲得高效的課堂教學。語文作為一門博大的學科,它和生活具有極為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必須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形成良好的內外聯系;在促進學校內外交流的同時,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進行語文學習。為了讓學生更貼近生活實際,我們必須將生活與實際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和學習是一個整體,從而實現快樂學習和輕松學習。
例如,在《望天門山》學習中,作者先寫山水,再寫行船感受,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不僅對神奇壯麗的天門山進行了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情感。在這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可以先讓其朗讀作品,通過欣賞美景,在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掌握關鍵的字詞,進而達到文、情融合,真正領悟天臺山的形象美。
構建小學高效課堂的途徑有很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充分分析學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尤其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實際,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獲得最高的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