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捷
摘 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領域,它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引起了學生多種感官的沖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充分利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英語教學;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資源量大的特點,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克服了其呆板、無趣、效率低下的特點。多媒體教學更能直觀、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一、改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充滿趣味,才會誘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不高,卻對動畫充滿好奇,更容易被其吸引。多媒體技術形象逼真,色調豐富,圖文并茂,讓呆板的課堂變得趣味十足,童真的小學生對充滿變化的多媒體具有濃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以及注意力,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老師不太容易表達的內容在多媒體的幫助下難度可以降低,學生更容易理解。視覺、聽覺的沖擊讓小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并且課堂的氣氛也會活躍,會出現老師學生都很開心的情景。如顏色這一類詞匯,老師可以事先下載有關顏色的圖片;對于動物這類詞匯,老師可以下載有關動物的動畫和音頻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會使課堂不再枯燥無味,便于學生理解。多媒體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會始終讓小學生保持一個興奮的狀態,為小學生搭建一個新鮮、奇妙、充滿變化和無限樂趣的學習平臺,創造一個詼諧輕松,快樂優美的學習環境,充分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刺激小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小學生的想象力依靠外界的誘導和刺激,他們通過感知外界,大腦里的記憶得到重新加工,最后形成新的認識;讓他們能認識和理解一些比較陌生或者抽象化的事物,而多媒體是小學生感知外界和獲取新認識的最好渠道,多媒體的圖、文、聲很好地誘導小學生思維的發育。如,可以利用《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有關情節或者最近比較火的《熊出沒》,那些生動的畫面和音樂可以讓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世界,把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常見的抽象事物形象地表達出來,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視覺、聽覺等方面形成立體空間,現在的3D技術甚至可以讓小學生感觸到,使他們仿佛就置身在情景之中,課堂也就不再那么枯燥,這樣小學生可以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接受教學,讓他們對生活展開想象,并且能讓他們對生活充滿更多的希望,對生活充滿熱愛,塑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思維,從而能很好地去學習。
三、鞏固課堂的教學內容,增加理解
對于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讓他們記住課堂內容,更談不上對所學的英語課程有深度的理解。但是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讓他們很容易記住課堂的所學內容,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對動漫和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探討力。小學生對動漫是非常感興趣的。相信很多人都遇見過這樣的情況,小學生非常喜歡看動畫,有時甚至抓著大人討論動畫里的情節。這說明他們對動漫教學有濃厚的興趣,所以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大量使用多媒體技術,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們討論相關情節的同時增加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多媒體的變化多端刺激他們對知識的記憶;有時把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或詞匯簡單的表達。值得一提的是,多媒體在語言表達上可以更加準確,對善于模仿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會在寓學于樂中練習發音,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語言的交流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讓他們真正應用所學。
四、利用資源量大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素質教育是要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這就要求老師要很好地利用課堂時間。所以需要優化課堂的結構,改進教學方法;爭取在有限的時間課堂教學中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多媒體教學能夠將學習過的知識重復教學,這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克服遺忘;其次,圖文聲像的特點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理解能力,能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再就是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可以大大增強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性,在一個學習型的氛圍中使小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理解;還有多媒體的信息量非常豐富,這對課堂的教學起到很好的補充,避免單一的簡單教學帶來的一知半解,比如一些情景再現和模擬都能加深小學生對英語的探索;最后就是多媒體信息容量大,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充知識容量減輕老師備課的繁瑣,老師也會減少備課和板書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課堂的利用率,實現高效課堂。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應用,給小學英語教學注入了活力,在刺激和開發小學生想象力及獨立學習能力的同時,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走課堂教育高效之路。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總結教學經驗,開發新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挖掘多媒體教學的價值,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創造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馬占山.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青海師專學報,2005(6):73-76.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通順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