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摘 要:分析了教學目標在課程教學中的具體作用,并探討分析了物理教學目標的意義所在,以指導教學實踐。教學目標不同于教學目的,它比教學目的要具體一些,細化一些,它不是著眼于長遠的目標,不是一個單元的學習目標,而是一節課到底要使學生學習什么的目標,也叫課時目標。
關鍵詞:教學;目標;物理;意義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和標準。教學目標具體而精確地表達了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由于它是預先設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學任務完成與否的標準。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它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細化,在方向上對教學活動設計起指導作用,為教學評價提供標準和依據。”教學目標是美國教育家布魯姆等人提出的,由于對它的理解不同,所以分法也有不同。比如,加涅的學習成果就有五個方面,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是布魯姆的教學目標,主要涉及三個方面:認知、技能、情意。也就是要求教師必須明確一節課要使學生學習哪些知識和技能,在情意方面有哪些收獲。這三個方面的明確,全在于教師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沒有認真的備課,就不會有真正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定得準,教師在教學上就有了明確的追求,對實施教學步驟、實施評價都有好處。所以,教學目標就好像一個密碼,儲藏了教師全部的信息:他的教育理念、管理、水平,他對教材的分析和教學安排合理與否等。特別是青年教師,在備課時,更應該看重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更應該看重教案對知識、技能、情意的分析是否到位,或者在講課之后,回過頭來再把教案看一次,看看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不成功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的制訂,肯定與教學都有著前因與后果的關系,教學日標的制訂也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一旦確定下來并付諸實施,它的功能性就顯現了出來。教學目標的功能性是指“通過明確課程與教學活動預期結果,提示旨在達到目標的優化內容與方法,并且成為評價與教學活動結果的一種標準”。一般地講,它可以把握課程與教學的進程及方向,使教師更好地對教學進程進行安排,具有導向功能;它可以對學生應當掌握的內容起到選擇標準的作用,具有激勵功能;由于它給教學指出了預期的結果,它還具有評價的功能。這三種功能使教學的全過程都受控于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就有了一個高起點及理想的歸宿。
一、導向功能
組織教學活動首先要進行教學設計,制訂教學計劃,而教學計劃的制訂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表達了所期望的教學成果和終極行為。正是由于這些清晰表達的目標的存在,為教師加工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安排學生活動、布置作業、引導實驗體驗提供了準確而具體的依據。教學目標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也決定著整個教學進程的方向。
二、評價功能
教學過程是一個控制過程,而調控矯正的參照就是教學目標。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或告一段落之后,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是否進行調整、應如何調整,評價的依據就是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
三、激勵功能
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激勵作用,“學習需要”理論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指學習者學習成績現狀與社會或教育者所期望達到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指學習者學習成績現狀與學習目標間的差距,而縮小這一差距實質上就是學習者的需要。在教學開始,明確而具體地向學生陳述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對新的教學任務的期望和達到教學目標的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形成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和及時反饋對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動勢進行不斷地強化。
制訂教學目標,就好像一個電影導演,在影片開拍之前做的案頭工作一樣,對劇本反復推敲、思考,對每一個演員在場地的調動,對每一個分鏡頭的設計,都是為了保證電影開拍之后的順利進行。案頭工作做得越充分,開拍后的麻煩就越少:案頭的工作做得越粗糙,倉促上馬,開拍后浪費的時間和膠卷就越多。其實,這應當給我們的備課工作以積極的啟示:努力做好上課前的“案頭工作”——認真備課,制訂好教學目標。對這項工作要求得越嚴格、越細致,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就越少。不過,任何一個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都要有一個過程,肯定有一個由認識膚淺到深刻的經歷。我們還要看到,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掌握,就是他與課程共同成長的過程,他會因為教學目標對他在教學上的規范、定向、制約,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目標不只是被動地等人來掌握,它有一定的能動性,它有“育人”功能。教師會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不斷加深對教學的理解,由規范到創造,從教學的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
參考文獻:
[1]張哼與.非統教育[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14-15.
[2]李光劍.物理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鄞州區高橋鎮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