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飛云
摘 要:解決問題是低段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的教學需要深入的研究。對此提出三個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利用畫圖,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問題的能力。巧用一題多解,發展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對比,分析基本數量關系。
關鍵詞:低年級;解決問題;策略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新課標對解決問題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一直以來,我們在解決問題這塊占用大量的教學時間,但是很多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甚至還有學生望而卻步。如何突破這一教學上的重、難點呢?筆者認為要從低年級做起,和學生一起研究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從而獲得終身受用的可持續學習的解題本領和能力。數學家笛卡兒形象地比喻說:“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子一樣盲目地摸索。”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低段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利用畫圖,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弱,生活經驗和知識也比較有限。因此遇到問題時,他們往往不會想或者想不清楚,思維雜亂無章。如何使低年級學生學會思維?如何培養學生有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筆者認為如果在紙上涂一涂、畫一畫,借助圖形,使較復雜的數量關系直觀地反映在圖上,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問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量關系。
線段圖法:除了圖解法,還可以根據題意畫出簡單的線段把題目中復雜的數量關系表示出來。如,二上求比一個多幾或少幾的問題:二年級衛生評比一班得了12面小紅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經過分析可以把已知的數量用線段畫出來,二班得了多少面用“?”表示。如圖:
■
根據線段圖,讓學生討論怎樣表示二班的紅旗呢?學生看了線段圖馬上就明了了二班比一班多3面的數量關系是在一班12面的基礎上多3面。隨之尋找到了解答問題的方法。
總之,教師如果在低段就注重培養學生用畫圖解答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解題時遇到較復雜的解決問題時,也能利用畫一畫理清思路,找到解題辦法,久而久之,還會養成習慣,終身受用!
二、巧用一題多解,發展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法、角度、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問題,根據問題的特定條件探索出一系列的解題思路。激發學生不斷拓展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如,二下混合運算的問題:車上原來有40人,上車16人,下車24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1.直接按照題目上車和下車的順序可以這樣列式:40+16-24=32(人),這種方法比較直接,學生容易接受。
2.把上車和下車相差數先求出,然后根據下車的人數多于上車的人數用總數減相差數算式是:40-(24-16)=32(人),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明白現在車上的人比原來要少了,是因為下車的人數比上車的人數多。但是學生對于為什么40減相差數,大部分學生并不能理解。
一道題出現多種解法,這樣教學的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拓激勵了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于發展學生在解題時思維敏捷性的創造,激發了學生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利用對比,分析基本數量關系
對比練習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相似而本質不同的事物往往會引起學生的混淆而產生錯誤。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可以從實例入手,引發學生進行對比辨析,理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差異,使學生在比較中理解數量關系,在比較中掌握解題方法。
如,二下混合運算中的問題:
1.花圃里有月季花3行,每行7朵;菊花有8朵。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多少朵?
2.花圃里有月季花和菊花共29朵,其中月季花有3行,每行7朵。菊花有多少朵?
3.花圃里有月季花和菊花共29朵,其中菊花有8朵,月季花有3行。平均每行月季花有多少朵?
三道題初一看感覺差不多,但是每道題卻都不一樣。這就要學生靜下心來慢慢分析每道題的數量關系。第1題是比較簡單的先求月季花有幾朵,再求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多少朵。第2題已經知道了月季花和菊花的總數,要求菊花有幾朵?同樣要先求月季花有幾朵。第3題稍難,不僅僅只是求月季花有幾朵,而且要知道平均每行有幾朵。看似相似的三道題,每道題的數量關系卻并不是相同的。
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素養的重要體現。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學生學會了什么,學到了什么程度,解答解決問題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解題訓練,利用畫圖、一題多解、對比練習等教學策略,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讓學生不再對解決問題望而卻步,而是能開心的、快樂的研究學習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