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
摘 要:人才的培養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學校教育是我國的主要教學形式,班級授課制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高中任課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
關鍵詞:思想教育;自信心;學習習慣;堅強意志
一、寓思想教育與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目前我校使用的人教版英語教材是一套融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師在備課時要領會其中的思想內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課本教學中,既要遵循語言教育的規律,也要注意將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外語教學中,這就需要我們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例如,Book5 unit4的中心話題是smoking,在上warming up時,我舉了一個親身體會的例子:In on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I was chosen to monitor examines as a supervisor.During the test,a girl student asked to go to WC,then I must follow her.When I came there,I found her smoking.當我用英語陳述了這段話后,學生驚呼一片。接下來,我們討論了吸煙的危害和其他相關議題。學生們既學到了知識,思想上也受到極大的觸動。
其實,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授生詞、短語,還是講解語法,都離不開舉例,選編有教育性、思想性的例句是滲透教育的有效手段。講解Book6的虛擬語氣時,我舉例:“I wish I had studied hard in senior 1 and senior 2.”當時,有的學生不禁莞爾一笑,意識到或許說的就是他們自己。我順便就教育他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1.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類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構成了學習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因此,通過思想教育來培養和端正學習動機,在教學中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做法是在學習新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廣泛了解本課所講知識,上課時通過提問和討論,對學生進行訓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Book5 unit 5 First aid課前給學生留下家庭作業:預習warming up,查閱六幅圖中的詞匯,觀察圖形猜測其中含義。課堂上我問類似于:“Whats wrong with him in the picture 1?或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這樣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所學詞匯和查閱的生詞對圖形中的情景進行概括、描述,如有主動回答問題者,當場獎勵一個練習本。句子的表達如有欠缺,我適時加以修飾和改正,這等于上了一次口頭作文課。比如,在表達“你可以按壓傷口讓血留得慢些”時,學生會說:“You can press the cut let the blood flow slowly.”一看便知這是一個受漢語影響的學生字字對照翻譯出來的句子,改為:You can slow the bleedin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wounds.這樣,學生興致提高了,句型也掌握了,并提高了書面表達能力。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做一些能夠做到的事,回答一些能夠回答的問題,用細水長流的“關注”幫助他們找回學習的自信心。特別是要幫助一些“后進生”制訂短期內易達到的目標,并給予及時、真誠的鼓勵,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班上有個男生英語底子差、基礎薄,成績很不理想。我通過細心觀察,發現了他的優點,該生的字寫得不錯,于是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并讓他介紹了自己的經驗方法。該生受寵若驚,花費英語學習時間多了一些,可以回答諸如“讀生詞”一類的簡單問題了。繼續表揚他,直到后來他主動要求到黑板前做習題。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成績差的學生,只有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的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致、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3.注重學習習慣及自學能力的培養
我們可以讓學生堅持“預習—聽課—復習”三線式的學習模式。而學生往往忽視“預習和復習”這兩個階段,只看重上課聽講這個階段。我們教師就要強調學生提前讀單詞、讀課文、做習題等內容,要求學生復習老師講過的內容,認真思考不懂的地方直到消化吸收。從高一時我就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準備一本英語字典,學習時遇到困難,先查工具書,解決不了的才可以問老師。我經常對學生講:“千軍萬馬的考生去擠高考的獨木橋,靠的是什么?靠的不是智商和花費的學習時間,而是態度和單位時間內所產生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你們具備自學能力。”只有具備孜孜不倦汲取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人才能適應當今及未來的科技社會,否則學校教育就失去它最終的教育意義。
4.注重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教育家冰心曾說過:“成功的花兒,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學生中普遍有一種怕苦怕累的情緒。覺得自己一天到晚在學習,一年到頭在學習,好像自己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考慮到這一點,在上課時我就有意提問學生:“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year?”學生答:“There are 365 days.”我接著問:“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學生一下回答不上來了,我順勢引導學生算一下賬,請他們說出一年中所有的假日,用英語在黑板上列出:365 days,60 summer holidays,21 winter holidays,International labor days,National day,Lantern Festival,Moon day(104 free days),圍繞著一連串的數字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英文數字的表達法、節日的名稱及英文數字的加減法等,興趣盎然,思維活躍。這時我接著問:“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 in a year?”“175 days.”學生們不好意思地回答。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化知識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使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冰心.繁星.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