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飛
摘 要:《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思維是學生大腦隱形的活動過程,要讓學生的思維外顯,追問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最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達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目的,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追問是在對問題深入探究的基礎上追根究底地繼續發問,在化學課堂中追問是讀懂學生的最有效方式。
關鍵詞:思維觸點;追問;思維方式
一、在“缺乏思考”處追問,觸及學生思維的根源
化學課堂中的追問應該是充滿化學味的追問,才能避免學生“缺乏思考”或流于思考問題的表象。學生接觸化學這門中心學科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對問題的回答常會未經思考就“信口開河”或人云亦云。教師利用追問抓住問題的本質對學生進行追問,促進學生的思考,從而追尋思維的根源。
二、讀懂學生思維的本質,在“分歧”處追問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可不同的學生智力水平不同,自主探究的能力與探究的結果也不同。因此,在化學課堂中對同一問題的見解和解法也不同。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的解法,巧妙地追問,追出問題的分歧和產生矛盾的原因,挖掘出不同解法的價值,尋找學生思維的本質。
三、使學生思維的形成體系,在“錯誤”處追問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經驗閱歷的影響,對問題的解答總會出現零碎或錯誤。教師要抓住這一錯誤生成及時追問,引領學生從錯中求知,從錯中探究,拓寬學生的思維,建構起化學知識的體系。
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重難點”處追問
重點是某知識的核心或后繼學習的基石,難點是學生接受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或問題不容易解決的地方,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效的化學課堂必須圍繞重點、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我們組織學生探究時不能停留在粗淺的表象上,而要透過表象探究知識的本質,提升知識的銜接,促進思維的深度發展。
總之,要讀懂學生就要觸及學生的思維深處,讓學生的思維外顯,看到學生思維的過程,補全思維未能外顯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的“追問”,能讓我們看到學生的思維對象和思維過程和細節,幫助我們讀懂學生圍繞思維對象所進行的分析活動以及在這個活動中經歷的過程、體現的思維方式。
(作者單位 福建省武夷山三中)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