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摘 要: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主要手段,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挖掘學生潛力、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結合生活實際,合理選編應用題;緊抓關鍵步驟,培養良好審題習慣;分析題目結構,展示數學思想過程;提供時間空間,給予充足探索時間;加強方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五個方面簡要介紹具體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策略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就拿教學中最常見的應用題型為例:小紅去文具店里買筆,她先用10塊錢買了一支鉛筆,又用20元買了一支圓珠筆,由于圓珠筆的價格比鉛筆的價格貴一倍,因此,她愛的鉛筆比圓珠筆多一支,請問,鉛筆和圓珠筆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元?類似于這樣的“正反比例”的應用題型,在教材例題、練習題中,在各類輔導書中,在考試的試卷中可謂是“常客”了。對于這類常見題型,學生很容易掌握它的解題套路,輕車熟路,按部就班,應用題解題能力得不到提高。再加上這類題型將生活中的已知量強行扭變成未知量,應用題成為單純的數學問題,而失去它的應用價值和鮮活的活力。
就現實中的“人造題”,可看出存在于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種種問題:題型機械單一,缺乏創新,使學生安于現狀,缺乏創新意識和精神;教學類型化嚴重,解題千篇一律,使學生只按套路出牌,缺乏改變;題目知識考查性太強,只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而不顧及應用題中涉及的生活實際,使應用題失去生活這新鮮的血液,成為“行尸走肉”。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解決策略
1.結合生活實際,合理選編應用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這也就要求我們要從學生感受過的、熟悉的生活中選取應用題素材,編制成為適合數學教材章節需要的應用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親切感,不僅幫助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還能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現象,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從而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2.緊抓關鍵步驟,培養良好審題習慣。審題就是要通過讀題,明確題目的中的條件、已知和未知,從而明確解題要求,它是解決應用題中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時候,學生看到冗長的應用題就會心生畏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一邊讀,一邊抓住題中的關鍵字詞,剔除其中的“無用辭藻”,簡明概括題意,將問題減縮。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各樣的練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要重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題意,了解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深化認識,提高學生的審題、理解和概括、表達能力。
3.分析題目結構,展示數學思想過程。解答應用題的關鍵在于找出問題和條件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通過已知條件和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來實現從已知到未知的過渡,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小學階段的應用題中,最常見的一般關系如時間、速度、路程;單價、數量、總價;效率、時間、總量等。教師要想讓學生弄清楚每一組中的內在聯系,已知其中兩個量,能夠求另外一個量,就必須向學生展示知識的求知過程,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思維過程,從而得到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4.提供空間,給予充足的探索時間。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知識獲得,還應重視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形成過程。我們不能把學生會做題當作是學生學會知識的判定。因此,在應用題的教學中,除了教師的指導之外,還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要將以往滔滔不絕的講述時間和精力用于引導學生思考、探索,自己尋求問題的答案,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5.加強方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不只為了得到知識,更多的是得到能力,得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適應生活的能力,得到創造社會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學好應用題,就必須加強訓練。這訓練并不是單純的機械重復,而是針對一些重點內容重點練,難點內容突出練,易混淆的問題對比練。通過各種各樣的策略訓練,不僅能教給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解題技能,而且還能引導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求新、求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總而言之,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問題的策略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探索、發現和總結。筆者的些許認識和做法還有不足之處,以期同仁指正。
參考文獻:
[1]吳文勝.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若干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0.
[2]姚靜.他們為什么在應用題上失敗了:課堂觀察與診斷案例[J].課程·教材·教法,200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金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