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琳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幫助學生領略中華經典,教會學生與人溝通。可見,學習語文對一個人成長成才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捷徑,同時它自身也是一種語言學習的技能,很多師生看不見閱讀的積極意義,教師忽略閱讀教學,學生覺得閱讀浪費時間,最終導致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出現一系列問題,所以必須重視閱讀教學,借此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小學語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閱讀時間太少。小學語文課時是有限的,每節課也就40分鐘,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根據課本和教學大綱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他們所做的只是蜻蜓點水般粗略地瀏覽文本,無法達到閱讀的目的。因此,教師應丟棄課堂主宰的地位,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堅持生本理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開展教學,扮演一位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即可。因為傳統教學模式中一節課的時間幾乎都是在教師對文本的解析和課堂提問中度過的,學生閱讀時間過少,訓練強度不足,也正因如此,學生沒有太多的素材積累,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比較薄弱。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認清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通過合理的課堂閱讀教學安排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學生所見閱讀素材嚴重不足。小學生的閱讀材料主要來源為教材,但教材中的內容大都有著目的性,素材有限而且內容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可能使學生覺得閱讀無聊、浪費時間,從而產生厭學心理。現今閱讀教學的模式主要是由教師確定閱讀內容,接著學生開始閱讀,閱讀完后做閱讀理解題,這其實已經發展為一種畸形狀態,閱讀有了特定程序,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學習積極性也隨之降低了。另外,因為閱讀材料大都是由教師篩選并確定下來的,很可能不符合學生的興趣,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閱讀感知不足。應試心理在許多師生心中根深蒂固,閱讀教學的目的也自然是只為答題,這種心態的存在只會阻礙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降低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理解到閱讀不單是簡單地看看文字,做做題,而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打開思維,感悟并體會文章意境,收獲閱讀體驗。教師不應該繼續關注閱讀對考試的影響如何重要,而應該注重學生可以從閱讀中獲取到什么,只有當學生的思維與文章內涵產生交集的時候,他們才能真正學會閱讀,讀懂文章,達到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
1.擴充閱讀內容。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學到那么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拓展思維空間,從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激發閱讀興趣。雖然語文教材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它很符合學生年齡、性格和閱讀水平等多方面特征。閱讀板塊內容豐富了許多,更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但僅僅依靠教材開展閱讀教學仍然是不夠的,教師還應在現有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課外知識,閱讀文學作品、多讀語文雜志報紙、品讀經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比如,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小學一年級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格林童話》;小學二年級可以讀《伊索寓言》;小學三年級讀《西游記》;小學四年級讀《魯濱遜漂流記》;小學五年級讀《昆蟲記》;小學六年級讀《海底兩萬里》……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文學作品,這樣更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2.多開辟閱讀時間。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十分繁重,但課時卻很有限,教師唯有從閱讀中抽出許多時間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可是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了學生閱讀能力訓練的時間。所以,從語文課堂中多開辟出一些閱讀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要。多一分閱讀時間,也就等于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多開辟出了一點空間。另外,教師還可以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比如,將學生帶出教室,安排一些課外的閱讀訓練、朗誦比賽、帶他們參觀一些大型圖書館等。
3.適當的情景教學。環境會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身閱讀當中,深入體會閱讀的樂趣。情景的創設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密密麻麻的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畫演繹出來,讓學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知和體會文章內容。至于一些與生活聯系密切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點滴,比如,“可愛的小鳥”“藍天與白云”“隨風起舞的雪花”等,因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距離透徹理解文章的最近位置。比如,在講《草原的早晨》第三自然段時,伴著視頻我開始朗讀課文,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羊群,聽到了牧羊人美妙的歌聲)當我讀到“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時設置問題:哪里像?為什么像?像這樣,在課文的解讀中穿插適當的視頻和疑問,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認識到閱讀對于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對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升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觀察探索,從增加學生閱讀時間、豐富閱讀內容,通過情境創設等方法促進閱讀教學發展的進程出發,不斷發現教學中的不足,積極創新,實現高質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吳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預設目標的構建研究[D].寧波大學,2011.
[2]陳賽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
[3]孫慶春.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 蘇州市新康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