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清
【摘 要】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為了配合新課改的進行,各地都在探討建構式生態課程的課堂改革,高中化學課也在積極根據學科特點進行改革。構建式生態課堂強調課堂的民主平等以及自主合作等特點,在建構主義理論以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希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創造自由平等的交流平臺、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課堂的互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等方式提高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建構式生態課堂;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一、“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內涵
1、“建構式生態課堂”的概念
“建構式生態課堂”是指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依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學生發展為教學的起始點,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適切,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運用恰當,學習活動設計合理,學生在師生共同營造的適宜的課堂生態環境中,自主學習、互教互學、質疑釋疑、共同建構、遷移應用等,獲得知識、能力與情感協同發展的課堂。建構式生態課堂中,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強調學生間、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建構式生態課堂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自身對于課程內容的建構和理解,并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不斷提高對于知識的認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1)學習是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并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先前已有的認知結構主動地與外界環境互動,建構對信息的認識。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學習過程。(2)學習者對于知識的建構并不是隨意的,并需經過學習者對他人以及外界的環境多次協商和調節才能形成,而且這個過程必須經過多次妥協與修正。(3)學習者的建構具有獨特性。雖然外界環境是復雜多樣的,但是每個學習者都是具有特殊性的獨特個體,每個學習者對于外界事物的意義建構也會具有特殊性。
二、構建“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必要性
課堂是實現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主要場所。課堂上教師采取何種模式進行教學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但是,現在的高中課堂還是存在著以“課堂、教師、課本”三者為中心的現狀。很多課的進行還是在搞“一言堂”,教師講,學生記,學生很少有參與課堂的機會,只是在被動的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這樣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1.當下的高中化學課堂還是以教師和課堂為主,強調教師的講授,而不強調學習者自己主動的建構,教師沒有將學生視為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主體,在處理師生關系上也沒有按照民主平等的標準,教師與學生之間還是不平等的關系,沒有形成通過討論等民主的方式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的良好氛圍。
如何加強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者主體的尊重,強調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平等與民主的氛圍,強調教師就要充分的了解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教師與學生民主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良好氛圍就成為改變高中課堂教學現狀的重要方向。
2.現在的高中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學習中對于事物意義的自我建構,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強調自主學習并不是讓學生閉門造車,而是強調合作學習之上的自主學習。學習者應該在與同伴或者教師的相互交流中積極構建自己對于知識的認識,同時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發展的評價不能以一個指標來衡量學生,這樣只會培養出千篇一律的學生,而是應該注重多元化,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部分,同樣的,評價也應該根據不同的智力來進行衡量。但是,當下的高中課堂還是分數獨大的情況,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以分數為主。這不僅扼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不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多元發展和多元評價的體系可以很好地改善這方面的不足。
三、高中或學科建構式生態課堂的教學方法
生態課堂的核心成分是通過最優化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構建自由對話的平臺,互動的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充分的發展,實現教學與發展的統一。教學中可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改變教學方式,設計最優教學過程,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來構建生態課堂。
1.創設自由平等的交流平臺
建構式生態課程的核心內涵就是強調自由平等,強調學生間和師生間的合作交流。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改編,讓教材更好的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堂的引入案例,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在這種學習情境中,創造一種學生間和師生間互動的良好氛圍,使得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得到知識,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例如在教授苯的性質和作用這節課時,需要學生通過實驗來了解苯的性質。實驗是發展學生動手能力以及鞏固學生對知識點認識的很重要的方法,教師在組織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可以先學習關于烷烴及其同系物、乙烯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問題有提前的知識儲備。同時實驗過程的設計一定要強調平等自由,學生要根據自己對于問題的認識與老師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對于問題的認識。
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平臺對于學生自主的理解課程是很關鍵的。化學課堂中的很多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不密切,學生對于其的認識也是很抽象的,所以,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思考的深度,也可以使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對于知識的理解誤區。
2.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師、課本”放在首要的位置,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很好的得到體現。而建構式生態課堂強調的是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有效結合,和諧統一。構建式生態課堂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堂參與,讓學生在課堂參與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產生關于化學學科的新的學習思路或者方法,讓學生體驗到化學課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酚類化合物這節課時,因為之前已經學過關于苯的知識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先大膽猜測苯酚的性質,然后在實驗中驗證學生的想法。這樣,可以將課堂真正是學生自己的課堂,提高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真正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去思考問題才能將知識轉化成學生認知中的一部分。
3.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學習熱情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主要推動力,化學課作為一門比較抽象難懂的科目,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需要,更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更優的教學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增長,更要關注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開發自己的潛能,在逐步學習中發現化學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習熱情。
例如更好地引導同學了解化學發展歷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好化學,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進行引導。
提問:什么是化學?指明化學的研究對象,(這個世界是物質世界),稍微回顧初中化學的內容.
展示:魔術實驗: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步驟: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這樣的活動設計使課程內容銜接的更加緊密,學生在實際場景中感受化學的魅力。而且在接觸實際的現象后,學生的求知熱情也會被點燃,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知識講解中更有學習熱情。
建構式生態課堂注重的是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結合,課堂應該是教師、學生以及環境之間和諧的運作的地方。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發展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識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田明.“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內涵要求[J].2013(3).
[2]李江.新課程理念下化學生態課堂的構建[DB/OL].14-1-18.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陸家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