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萍
《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數次提及“自信”和“自信心”的問題。例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在“學段目標”中提及“能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可見“課標”十分關注學生音樂自信心的形成。
“課標”的要求是切合音樂教學的實際的。在音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缺乏自信。不管是集體當眾唱歌,還是個人當眾表演,甚至在音樂課上視唱練耳,都常常出現緊張、怯場。這種缺乏自信心的狀態阻礙了一些學生音樂愛好的發展和音樂能力的提高。
所謂自信心(confidence),是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既定目標的心理傾向,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也是學習、事業成功的有利條件。初中階段,學生自我控制及評價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穩定的態度傾向也將在這一階段逐步形成。因此,我們應當趁此機會,著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自信心,促進其主動參與、活潑進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理念
以往的音樂教育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重點強調技能和技巧教育,對于音樂教育的審美目標有所忽視,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觀、思維方式、知識能力以及在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現在社會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其中不少孩子到校后往往表現出性格孤僻、偏執,甚至自卑、脆弱。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全新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突出音樂教育的審美內涵。其中,首先要注意的的就是在藝術活動中自信心理的培養。
二、采用正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以興趣為動力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 ”(《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烈的興趣、飽滿的熱情,是音樂學習、欣賞和音樂表現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地聆聽、欣賞、歌唱、鑒賞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討論、設疑、故事、順口溜、表演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人音版七年級第二單元《天山之春》時,音樂教師做了精心的策劃。第一課時一上課,她便穿戴著新疆維吾爾族服裝進了教室,引發學生一陣熱烈的掌聲,接著她用多媒體播放《我們新疆好地方》,同時在講臺上走出幾個典型的維吾爾族舞蹈動作:打響指、移頸、翻腕、這些具有強烈少數民族藝術特色的、優美的樂曲和舞蹈動作,一下子俘獲了學生的心,使得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課的音樂欣賞和學習之中。
此外,有的老師還采用突出學生自我表現的方式,讓學生課前上網查詢,收集資料。課的前三分鐘讓學生演講,向大家介紹一個自己崇拜的音樂家或者喜愛的音樂作品。每一個學生都有上臺的機會,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高漲。
2以經常性的音樂活動為手段
《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學生對音樂活動表現出緊張感、怯懦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經驗,缺少所謂“自我享受”的成功體驗。因此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他們經常性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更多地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歡愉和美的享受。
要設法更多地、不拘形式地、創造性地開展各種音樂活動。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學生對音樂的愛好,主動與語文、美術、體育等音樂的“近親”學科教師聯手,與班主任合作,相機開展音樂活動,如課外音樂欣賞小集會、中外民歌欣賞聚會等。同校以及相鄰學校的音樂教師還可以創建音樂沙龍,吸引學生參加。先吸引音樂愛好較強烈、音樂基礎較好的學生參加進來,然后再通過他們,發展壯大音樂沙龍的“粉絲”隊伍,最后做到所有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毫無疑問,在相對較為頻繁的音樂活動中,在多次的音樂學習、欣賞與表演活動中,“生鐵也會煉成鋼”,學生的音樂自信心會越來越強。
3.以中外音樂家為楷模
教師在課上相機給學生介紹古今中外著名音樂家的生平佚事,可以點燃學生熱愛音樂、鐘情音樂欣賞與表現的興趣和欲望,從而自然而然地克服對音樂的神秘感和對音樂表演的畏懼感,自然而然地樹立起音樂自信心。例如,在經典作品《藍色多瑙河》(人音版九年級下)的欣賞教學中,教師適時穿插了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音樂歷程中的故事,從他六歲時就在鋼琴上彈奏出了自己構思的圓舞曲,到他背著父親悄悄學習小提琴,直到他后來那些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與父親抗爭的感人故事。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的這些真實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認識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從而更加強化了學生的音樂興趣,激勵了他們在音樂活動中釋放自己的心靈,表現自己的意志,歌唱自己的夢想的自信心。
音樂教師還可以適時地給學生介紹阿炳、聶耳、貝多芬音樂名家的故事,使學生從中受到啟迪,激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制定更高更好的人生目標。例如,向學生講述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后仍作曲不懈,最終創作出第四至第十交響曲;阿炳出生貧寒,在街頭賣藝、雙目失明的極端艱苦條件下仍不斷學習,創作出《二泉映月》這樣的不朽作品等等。通過這些事例來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堅定自己“我能行,我也一定能行”的信念,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