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
【摘 要】筆者是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在地級市城區街道中心初中任教,并且有段為期三年的小學英語教學經歷,所經歷的兩所中小學在本市教育界教學質量屬中上水平。我們這兒最早曾經是“六三”制,以后又是“五四”制,再后又改回現在的“六三”制,對于各種學制的優劣也深有體會。筆者認為,“五四”學制總體較“六三”學制好一些。
【關鍵詞】英語課程;義務教學
一、五四學制的優點
(一)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現在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好,早期教育內容豐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知識面廣,學生成熟早。所以有關專家提出,小學六年的課程五年完全可以學完。小學6歲入學,11歲入初中也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期,有利于學生自主、自立、自信心態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生的心理角度看,讓學生知道自己已進入初中學習,能夠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是有利的。
(二)有利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中生面臨著升學考試這一關,初中實行四年制,初中學習時間延長一年,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也有利于緩解教師、家長的緊張情緒,還能夠減少家長盲目給學生找班補課的現象,扭轉學校教師濫辦班、濫補課的不正之風。
(三)有利于新課程的實施
新的課程標準將義務教育階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學生九年的學習目標、任務、內容等等。如果按“五四”分段,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更能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為學生打下更好的學習基礎。另外,我國地區間差異較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應該讓多種學制并存,讓不同的地區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二、從英語教學角度看“五四”學制
(一)“六三”制英語教學中的困惑
(1)學生負擔加重。課程設置和編排是系統性工程,一門課程學時加長,勢必導致其他科目學時縮短,學時縮短,必然導致課業負擔加重。現在小學英語課時為每周三節,由于語文等課時相應縮短,致使小學一、二、三年級語文的生詞量增加,使學生剛上小學就面臨較大的腦力和心理負擔。為改變這種現狀,家長和學校不得不加大幼兒園孩子的知識面,片面加重孩子學習負擔,學業向低齡化發展。近年來,中國孩子英文單詞的應用水平明顯不如以前。
(2)小學第六年有刻意拉長感覺。小學六年數學教材不少知識初中還要進一步加深學習,而語文到六年級新字詞呈現量大幅減少,有重復拖沓之嫌。
(3)英語師資嚴重不足。小學英語教材編寫與現實脫節,“六三”制本意讓孩子早接受英語教育,也符合語言認知規律原則,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由于小學英語師資嚴重不足,初中英語老師也捉襟見肘,在學制轉換時,致使小學直接缺英語教師。很多不是專業的英語教師教英語,農村小學甚至直接不上英語課。城區小學英語師資僅僅勉強維持教學,有的學校每位英語老師每周達14節課,自己教五個班,如此大的工作量,老師心有余力不足,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小學英語教材雖然很薄,但知識點很深,由于師資和課時嚴重不足,況且,英語在小學跟音體美一樣,屬于小副科,重視程度不夠,學生今天學的知識老師后天下一節課再提問,多數學生跟沒學差不多,能回答的學生也以在校外英語班學習的學生居多。從三年級始,第一學期學生很感興趣,學的很好。慢慢到三年級下學期就已經顯露厭學現象,尤其是因為英語課時不足,我們又缺乏英語學習語境,單詞記不住,基本語法也無從把握,不會的知識越積越多,很多學生在四年級下冊已經徹底不學英語了。試想,到五年級會如何?六年級呢?初中呢?如此看來,這樣的英語教學還不如不設的好。不但沒學到知識,反而把最起碼的興趣和自信心學沒了,落了個邯鄲學步的悲哀下場。
(4)初中三年英語學習的緊張與分化加速。由于小學英語學習普遍效果不佳,初中一年級英語基本是abc從頭再來,把夾生的英語重來,效果要遠遜于初學者。有不少初學者剛開始不行,卻是越學越好,而英語夾生的學生甚至會始終走下坡路,加劇分化。
(5)學生、家庭負擔加重。學校里英語成績不理想,于是,家長寄希望于校外辦學力量,利用周末及寒暑假補習提高。各類輔導班辦學水平良莠不齊,只注重經濟效益,管理不善,很多學生難有理想的收獲,家庭卻付出不菲。
(二)“五四”制英語教學的思考
(1)“五四”制小學英語課程的設置
筆者經歷的“五四”學制,小學不設英語課,初一開始學英語,還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新形勢下,小學不學英語顯然不可取,教材內容加多了,又走了“六三”制老路,甚至更差。筆者認為只在五年級學點英語基本口語會話,等到英語教材難度加大時,學生已經進入初中,接著用初中的方式學英語,前后銜接順理成章。
(2)“五四”學制初中英語的教與學
由于初中加長一年,學生的課業負擔相應大大減輕,各科的學習效果優于“六三”制是可想而知的。筆者感覺“五四”學制下,學生兩極分化沒有現在“六三”制這么嚴重這么早,學生的基礎也扎實的多。初三畢業班學生境況更令人擔憂,試想初三一年的知識在半年內學完,而且相當多課程是初中學段中最重點的部分,剩下半年時間用于總復習準備中考,各科均采用這種模式,學生的學習壓力、課業負擔、兩極分化程度毋庸贅言。
當然,看義務教育學制是否合理,最主要的還得看它是否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否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正確的學制觀應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真正實現由以教育環境變化為主的學制觀向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學制觀轉變。義務教育學制是個系統工程,牽扯千家萬戶,需認真審慎調研,科學決策方可成行。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天津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