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清
【摘 要】本文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當前高校女生的運動塑身知識還較為貧乏,運動技能、意識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個性及行為;其影響因素主要為運動塑身課程教學目標定位、內容形式、教師教法與組織能力、場地器材、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場館開放程度、學校運動塑身社團建設等因素。基于研究結果,提出了高校女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對策。
【關鍵詞】高校女生;體育教學;運動塑身;文化素養
相關研究表明,高校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有減脂、塑造形體、強身健體等,且健身操、體育舞蹈、瑜伽等為高校女生所追求的主要參與體育項目。運動塑身是指通過運動這種方式燃燒脂肪,形成“S”曲線,塑造完美身材,打造優雅姿態,給人留下美好的視覺表象[1]。因此,對女大學生健身操、體育舞蹈、瑜伽、形體課程等的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培育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不少高校女生喜歡體育舞蹈、瑜伽等相關運動塑身課程,但真正一到體育課堂上卻出現畏難、怕累、懶撒、躲避等現象,最終影響女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其原因體現在方方面,中國學校體育課程的基本性質是“身體的教育”, 傳統的體育教學以運動技術評定和達標等顯性指標為考核內容,通過講解、示范等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強調的是動作的統一、規范,忽視了學生心理、情感等隱性指標,忽視了學生學習態度、體育習慣、興趣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對高校女生體育文化素養的培養造成一定不利影響因素。為此本研究從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影響因素著手,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研究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為對象。經查閱文獻和走訪體育專家,確定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影響因素主要指標。針對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現狀與有關影響因素問題設計問卷,對包括湖南女子學院等6所高校的女生以及從事高校女生體育教學的教師發放問卷,了解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現狀與影響因素。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采用 Excel2003和 SPSS 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的解讀
體育文化素養指人們平時所習得的體育知識、技能,藉此而形成的正確的體育認識、價值觀,以及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和方式等的復合性整體。它包括體育知識、意識、技能、個性、體育品德和行為等幾個方面[2]。而運動塑身文化素養主要從健身操、瑜伽等體育類項目為塑造形體角度出發體現的高校女生運動塑身知識、意識、技能、個性、品德和行為等。具體為在物質層面上體現出來的包括各種身體活動在內的運動塑身行為;在精神層面表現為運動中的個性特征和心理品質;在社會層面表現為運動社會傾向、文化水準、品德素養等。
2.2 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現狀
通過對湖南女子學院等6所高校女生的調查發現:高校女生平均在一周時間里只有52.1%的學生只是偶爾進行一次課外身體鍛煉,大多數每次鍛煉時間不足30分鐘,而且大多只是散散步;28.2%的學生一周時間里很少或者從不進行課外身體鍛煉。而在調查參加體育活動較少的原因時抱怨學校組織的健身活動等系列校園活動太少、體育課內容沒新意、枯燥、都是男生在打籃球比賽而自身沒學到多少技能等等原因,可見,當前高校女生通過運動塑身的知識還較為貧乏,運動技能、意識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運動個性及行為,體現出她們的運動塑身文化素養普遍不高。
2.3 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影響因素
本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走訪從事高校女生體育教學的教師,確定了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因素的主要指標。通過對從事高校女生體育教學的教師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把回收的問卷數據用 Excel2003進行數據處理,并對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影響因素進行帕雷托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3],累計百分比為 0~80%之間的因素為主要影響因素;百分比為 80%~90%間的因素為一般影響因素;其他為次要C類因素。
過去我國采用的“三基”教學作為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為增強學生體質,教師對運動技術采用以灌輸為主,忽略了它的休閑娛樂等功能,因此,調查中把體育教學目標成為主要影響因素就不難理解。學校體育課程目標應該從運動參與目標、技能目標、身心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等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出發來培養學生。目標定位沒把準,同時在課程內容上、組織的形式上也成為了高校體育教學中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的主要影響因素,在課程的相關內容上,往往只注重學生技術技能的提高,而忽略體育理論知識、人文素養的培養,忽略了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
教師教法與組織能力成為主要影響因素的原因體現在:教師是教學和各種體育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的個人技術技能、示范與講解能力、教學的方法優劣等因素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
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可以通過對校園體育文化的營造,使大學生養成自覺進行科學鍛煉的風氣,進而對于智育教育產生良好影響[4]。各類運動會、課余健身運動活動、運動訓練隊、體育文化節、班級體育活動、各種體育競賽和體育社團的建設狀況是校園體育文化壞境的主要體現,也是培養她們體育健身意識、營造體育文化氛圍的有效手段,若校園缺少這些,那對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如競爭、愛國、開放創新、和體育道德等精神,從而發展學生的運動文化素養就無從談起。體育場館設施是保證學生體育活動順利進行的硬件環境,我國體育設施中有67.2%集中在學校,但大部分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多以教學、訓練為主,基本不對社會開放或者師生開放[5]。特別是一些對健身操、體育舞蹈、瑜伽、形體課程等的運動塑身項目,要求有專業形體健身房,由于有些學校少有或不開放這些場館設施,鍛煉的間斷性減少了她們對該項目的熱情,學生的興趣也得不到適當的發揮,導致她們的健身運動參與意識逐步減弱。
3 高校女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的對策
3.1 轉變傳統觀念,定位高校女生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改進女生體育教學
轉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從高校女生特點出發,選擇適合她們身體發展和心理需要的運動塑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同時,也要注重體育理論、人文知識的培養、體育鍛煉方法與手段的科學性,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教師應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束縛,教師教學中的作用應該是對學生的引導、啟發、指導、釋疑等,教師應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快樂中鍛煉,努力營造輕松、歡樂、活潑的學習氛圍,體驗運動參與的樂趣,強調信息的多向交流與優化。經過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引導,使學生身心得到滿足,在提升體育教學氛圍的同時,培養女大學生體育參與興趣和愛好,這樣也提高了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并創造出健康、和諧的教與學的環境。
3.2 加強高校運動塑身文化環境建設
高校女生體育教學不僅注重體質上的教育,還應加強學生對體育本質的認知,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健身運動興趣和愛好,尤其不可忽視相關運動理論和知識的傳授。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女大學生身心特點可傳授一些運動生理知識、養生保健知識;舉辦各種全民健身知識講座、奧林匹克知識競賽、有獎健身知識問答、保健與營養知識、專業裁判知識、運動預防與急救等人文方面的知識,擴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校女學參與。
3.3 加大學校運動設施建設與開放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運動塑身活動
學校要改變辦學思路,盡可能增加對運動設施建設的投入,這樣提升了高校辦學品位,也加濃了學校的健身文化色彩,更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同時,鼓勵發揮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和班級體育骨干的帶頭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行各種健身賽事,讓學生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所學各種技能,體驗運動的快樂,慢慢養成健身運動習慣。
4 結語
影響高校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因素是多方面的,應該從體育教學思想、目標、文化環境建設、場館設施建設與開放度、體育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等全方位考慮,使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還要在運動塑身活動中不斷培養和發展體育人文知識、意識、品德、體育行為與個性,達到提升她們的運動塑身文化素養,促進健身鍛煉習慣與能力的養成,并最終形成終身體育健身參與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王夢陽.城市女性“運動塑身”現象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2]羅少功.我國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1.
[3]王苗,石巖.小學生體育活動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1):68-73.
[4]周海浪,黃伯鋼.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現狀及培養對策[J].科技信息,2006 (10): 368-370.
[5]林鋒.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策略與方法[J].湖北體育科技,2006(1):15-16.
[責任編輯:劉帥]
3 高校女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的對策
3.1 轉變傳統觀念,定位高校女生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改進女生體育教學
轉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從高校女生特點出發,選擇適合她們身體發展和心理需要的運動塑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同時,也要注重體育理論、人文知識的培養、體育鍛煉方法與手段的科學性,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教師應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束縛,教師教學中的作用應該是對學生的引導、啟發、指導、釋疑等,教師應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快樂中鍛煉,努力營造輕松、歡樂、活潑的學習氛圍,體驗運動參與的樂趣,強調信息的多向交流與優化。經過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引導,使學生身心得到滿足,在提升體育教學氛圍的同時,培養女大學生體育參與興趣和愛好,這樣也提高了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并創造出健康、和諧的教與學的環境。
3.2 加強高校運動塑身文化環境建設
高校女生體育教學不僅注重體質上的教育,還應加強學生對體育本質的認知,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健身運動興趣和愛好,尤其不可忽視相關運動理論和知識的傳授。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女大學生身心特點可傳授一些運動生理知識、養生保健知識;舉辦各種全民健身知識講座、奧林匹克知識競賽、有獎健身知識問答、保健與營養知識、專業裁判知識、運動預防與急救等人文方面的知識,擴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校女學參與。
3.3 加大學校運動設施建設與開放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運動塑身活動
學校要改變辦學思路,盡可能增加對運動設施建設的投入,這樣提升了高校辦學品位,也加濃了學校的健身文化色彩,更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同時,鼓勵發揮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和班級體育骨干的帶頭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行各種健身賽事,讓學生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所學各種技能,體驗運動的快樂,慢慢養成健身運動習慣。
4 結語
影響高校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因素是多方面的,應該從體育教學思想、目標、文化環境建設、場館設施建設與開放度、體育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等全方位考慮,使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還要在運動塑身活動中不斷培養和發展體育人文知識、意識、品德、體育行為與個性,達到提升她們的運動塑身文化素養,促進健身鍛煉習慣與能力的養成,并最終形成終身體育健身參與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王夢陽.城市女性“運動塑身”現象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2]羅少功.我國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1.
[3]王苗,石巖.小學生體育活動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1):68-73.
[4]周海浪,黃伯鋼.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現狀及培養對策[J].科技信息,2006 (10): 368-370.
[5]林鋒.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策略與方法[J].湖北體育科技,2006(1):15-16.
[責任編輯:劉帥]
3 高校女生體育文化素養培養的對策
3.1 轉變傳統觀念,定位高校女生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改進女生體育教學
轉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從高校女生特點出發,選擇適合她們身體發展和心理需要的運動塑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同時,也要注重體育理論、人文知識的培養、體育鍛煉方法與手段的科學性,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教師應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束縛,教師教學中的作用應該是對學生的引導、啟發、指導、釋疑等,教師應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快樂中鍛煉,努力營造輕松、歡樂、活潑的學習氛圍,體驗運動參與的樂趣,強調信息的多向交流與優化。經過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引導,使學生身心得到滿足,在提升體育教學氛圍的同時,培養女大學生體育參與興趣和愛好,這樣也提高了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并創造出健康、和諧的教與學的環境。
3.2 加強高校運動塑身文化環境建設
高校女生體育教學不僅注重體質上的教育,還應加強學生對體育本質的認知,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健身運動興趣和愛好,尤其不可忽視相關運動理論和知識的傳授。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女大學生身心特點可傳授一些運動生理知識、養生保健知識;舉辦各種全民健身知識講座、奧林匹克知識競賽、有獎健身知識問答、保健與營養知識、專業裁判知識、運動預防與急救等人文方面的知識,擴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校女學參與。
3.3 加大學校運動設施建設與開放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運動塑身活動
學校要改變辦學思路,盡可能增加對運動設施建設的投入,這樣提升了高校辦學品位,也加濃了學校的健身文化色彩,更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同時,鼓勵發揮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和班級體育骨干的帶頭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行各種健身賽事,讓學生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所學各種技能,體驗運動的快樂,慢慢養成健身運動習慣。
4 結語
影響高校女生運動塑身文化素養因素是多方面的,應該從體育教學思想、目標、文化環境建設、場館設施建設與開放度、體育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等全方位考慮,使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還要在運動塑身活動中不斷培養和發展體育人文知識、意識、品德、體育行為與個性,達到提升她們的運動塑身文化素養,促進健身鍛煉習慣與能力的養成,并最終形成終身體育健身參與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王夢陽.城市女性“運動塑身”現象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2]羅少功.我國普通高校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1.
[3]王苗,石巖.小學生體育活動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1):68-73.
[4]周海浪,黃伯鋼.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現狀及培養對策[J].科技信息,2006 (10): 368-370.
[5]林鋒.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策略與方法[J].湖北體育科技,2006(1):15-16.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