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由于各方面原因,與城市相比農村中學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有其特殊的現狀與難題。同時地理教具對地理教學有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題目為“關于普通教具在農村中學地理課堂使用情況的調查”的191份問卷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
【關鍵詞】地理教具制作;新課改;教具創新
本次問卷共發放195份,收回195份,其中有效問卷191份。問卷結果顯示:
一、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現狀
(一)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不受重視,“副科”思想深扎根。在被問及所在學校有多少間可供地理教學的多媒體教室時,問卷顯示結果如下: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由于地理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的分數較少,和語文、數學、外語相比,地理變成了影響力不是很大的“豆芽學科”。由表1可以看出有61.26%的學校是沒有用于地理教學的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教學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更加大了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的困難。在被調查的191名中學老師中,有12.04%的教師上課不帶教具,而有36.65%的教師則會帶上1個教具。可以看出,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對教具的重要作用重視程度不夠,依然使用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這種做法與新課改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究中學習是相互違背的。
(二)農村中學地理教具類型單一,教具無創新。地理教具包括四大類:地理圖象類、地理實物標本類、地理模型類、地理儀器類。而根據文中表2可知,農村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使用的是地理圖像以及地理儀器。其他直觀教具則僅占15.71%,可見農村地理教具缺乏深度與廣度。有深度的教具是精致、耐用、結實且適合教學需要的,教師應注重此方面教具的研制。有許多統一購買成批量生產的地理教具缺乏新穎新和獨特性,并不能很好的展示相關的地理知識,無創新性的地理教具的使用成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擺設。
(三)地理教師教具制作意識薄弱,依賴性過強。在對于中學地理教師的問卷中顯示自行制作教具的老師僅占2.09%,而60.21%的教師選擇由學校統一購買。可見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教具制作積極性是非常低的,教師應注重自制教具的途徑和作用的探究。
(四)地理教師對教具對教學重要作用認識不夠。據問卷調查,有7.85%的中學地理教師認為如地球儀、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多媒體除外)對課堂教學沒有幫助;30.37%的教師認為教具對課堂教學幫助只有一點,但是效果不大。可見,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在教師們心目中有所下降。
二、推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的幾點建議
(一)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思想由買教具到做教具的轉變。部分地理教師對教具的制作存在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動手能力及制作教具所需的綜合知識沒有信心。因此改變教師觀點,樹立教具可以自己做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思想上根本的轉變才能為教具的制作提供可能性。
(二)提高教具制作硬功夫,把知識轉變成技術。地理教具的制作涉及的不只是地理知識,它包括了生物、化學、物理等方面的知識。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新課改背景下要求現在的教師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研究型教師。因此要制作好教具,就要求教師要擴寬自身知識面,掌握綜合知識。在學校內部、學校與學校之間均可舉辦有關教具制作的討論會,交流會。同時,城市中學和農村中學結對形成互助組,實現教具制作經驗和教具制作材料的效益最大化,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學。
(三)重視“未來老師”——地理師范生教具制作能力培養。年紀較大的一批地理教師先后離開崗位,新的師范地理教育學生將陸續站在地理課堂的講臺上。因此,對于即將走上崗位的“未來地理教師”教具制作的能力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大學學習期間,學校可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來提高地理師范生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同時進行教師是有必要自行制作教具的思想理論教育。讓潛在的地理教師在大學學習和研究生學習階段具備自行制作教具的信心和能力。在教具制作過程中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接觸到紙工、木工、鉗工、電工、油漆工等多種技術,還會學會切削、研磨、分割、鉆孔、裝飾等多種工藝,使學生受到綜合技能訓練。符合新課改注重第二課堂建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
(四)政府加大投入,繼續完善農村地理課程資源建設。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遇困難,資金支持不足是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政府能對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投入多一點資金,促進地理教具的制作與創新。同時,擴大教具制作比賽的影響范圍,對教具制作能手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營造重視地理教具制作的良好氛圍。政府還可組織定期的地理教具制作培訓課程,要求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參加。政府重視,地理教具制作才更會得到重視。
(五)利用農村地理特色,制作“鮮活”標本。農村地理環境與城市相比有其特殊性,新課改中重視鄉土地理教育,農村地理教師可以此為啟發,把農村的自然環境制作為鮮活的地理素材進行教學。如分季節收集巖石與植物實物標本與,把農村地形地貌處理為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掛圖等。
總之,農村地理教具制作有困難,更有其特殊性。只要教師有正確的自我認識,主動參與教具制作,政府資金有一定支持,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現狀將有所改變,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全勝.低成本教具制作課的發展方向研究[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5(3):76-79.
[2] 梁亞紅.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的探索[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8,7(2):76-77.
作者簡介:董小芳(1991-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endprint
【摘 要】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由于各方面原因,與城市相比農村中學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有其特殊的現狀與難題。同時地理教具對地理教學有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題目為“關于普通教具在農村中學地理課堂使用情況的調查”的191份問卷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
【關鍵詞】地理教具制作;新課改;教具創新
本次問卷共發放195份,收回195份,其中有效問卷191份。問卷結果顯示:
一、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現狀
(一)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不受重視,“副科”思想深扎根。在被問及所在學校有多少間可供地理教學的多媒體教室時,問卷顯示結果如下: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由于地理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的分數較少,和語文、數學、外語相比,地理變成了影響力不是很大的“豆芽學科”。由表1可以看出有61.26%的學校是沒有用于地理教學的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教學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更加大了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的困難。在被調查的191名中學老師中,有12.04%的教師上課不帶教具,而有36.65%的教師則會帶上1個教具。可以看出,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對教具的重要作用重視程度不夠,依然使用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這種做法與新課改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究中學習是相互違背的。
(二)農村中學地理教具類型單一,教具無創新。地理教具包括四大類:地理圖象類、地理實物標本類、地理模型類、地理儀器類。而根據文中表2可知,農村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使用的是地理圖像以及地理儀器。其他直觀教具則僅占15.71%,可見農村地理教具缺乏深度與廣度。有深度的教具是精致、耐用、結實且適合教學需要的,教師應注重此方面教具的研制。有許多統一購買成批量生產的地理教具缺乏新穎新和獨特性,并不能很好的展示相關的地理知識,無創新性的地理教具的使用成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擺設。
(三)地理教師教具制作意識薄弱,依賴性過強。在對于中學地理教師的問卷中顯示自行制作教具的老師僅占2.09%,而60.21%的教師選擇由學校統一購買。可見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教具制作積極性是非常低的,教師應注重自制教具的途徑和作用的探究。
(四)地理教師對教具對教學重要作用認識不夠。據問卷調查,有7.85%的中學地理教師認為如地球儀、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多媒體除外)對課堂教學沒有幫助;30.37%的教師認為教具對課堂教學幫助只有一點,但是效果不大。可見,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在教師們心目中有所下降。
二、推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的幾點建議
(一)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思想由買教具到做教具的轉變。部分地理教師對教具的制作存在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動手能力及制作教具所需的綜合知識沒有信心。因此改變教師觀點,樹立教具可以自己做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思想上根本的轉變才能為教具的制作提供可能性。
(二)提高教具制作硬功夫,把知識轉變成技術。地理教具的制作涉及的不只是地理知識,它包括了生物、化學、物理等方面的知識。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新課改背景下要求現在的教師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研究型教師。因此要制作好教具,就要求教師要擴寬自身知識面,掌握綜合知識。在學校內部、學校與學校之間均可舉辦有關教具制作的討論會,交流會。同時,城市中學和農村中學結對形成互助組,實現教具制作經驗和教具制作材料的效益最大化,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學。
(三)重視“未來老師”——地理師范生教具制作能力培養。年紀較大的一批地理教師先后離開崗位,新的師范地理教育學生將陸續站在地理課堂的講臺上。因此,對于即將走上崗位的“未來地理教師”教具制作的能力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大學學習期間,學校可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來提高地理師范生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同時進行教師是有必要自行制作教具的思想理論教育。讓潛在的地理教師在大學學習和研究生學習階段具備自行制作教具的信心和能力。在教具制作過程中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接觸到紙工、木工、鉗工、電工、油漆工等多種技術,還會學會切削、研磨、分割、鉆孔、裝飾等多種工藝,使學生受到綜合技能訓練。符合新課改注重第二課堂建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
(四)政府加大投入,繼續完善農村地理課程資源建設。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遇困難,資金支持不足是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政府能對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投入多一點資金,促進地理教具的制作與創新。同時,擴大教具制作比賽的影響范圍,對教具制作能手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營造重視地理教具制作的良好氛圍。政府還可組織定期的地理教具制作培訓課程,要求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參加。政府重視,地理教具制作才更會得到重視。
(五)利用農村地理特色,制作“鮮活”標本。農村地理環境與城市相比有其特殊性,新課改中重視鄉土地理教育,農村地理教師可以此為啟發,把農村的自然環境制作為鮮活的地理素材進行教學。如分季節收集巖石與植物實物標本與,把農村地形地貌處理為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掛圖等。
總之,農村地理教具制作有困難,更有其特殊性。只要教師有正確的自我認識,主動參與教具制作,政府資金有一定支持,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現狀將有所改變,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全勝.低成本教具制作課的發展方向研究[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5(3):76-79.
[2] 梁亞紅.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的探索[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8,7(2):76-77.
作者簡介:董小芳(1991-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endprint
【摘 要】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由于各方面原因,與城市相比農村中學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有其特殊的現狀與難題。同時地理教具對地理教學有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題目為“關于普通教具在農村中學地理課堂使用情況的調查”的191份問卷進行分析,希望能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
【關鍵詞】地理教具制作;新課改;教具創新
本次問卷共發放195份,收回195份,其中有效問卷191份。問卷結果顯示:
一、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現狀
(一)地理教具的制作與使用不受重視,“副科”思想深扎根。在被問及所在學校有多少間可供地理教學的多媒體教室時,問卷顯示結果如下: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由于地理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的分數較少,和語文、數學、外語相比,地理變成了影響力不是很大的“豆芽學科”。由表1可以看出有61.26%的學校是沒有用于地理教學的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教學資源分配的不平衡更加大了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的困難。在被調查的191名中學老師中,有12.04%的教師上課不帶教具,而有36.65%的教師則會帶上1個教具。可以看出,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對教具的重要作用重視程度不夠,依然使用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這種做法與新課改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究中學習是相互違背的。
(二)農村中學地理教具類型單一,教具無創新。地理教具包括四大類:地理圖象類、地理實物標本類、地理模型類、地理儀器類。而根據文中表2可知,農村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使用的是地理圖像以及地理儀器。其他直觀教具則僅占15.71%,可見農村地理教具缺乏深度與廣度。有深度的教具是精致、耐用、結實且適合教學需要的,教師應注重此方面教具的研制。有許多統一購買成批量生產的地理教具缺乏新穎新和獨特性,并不能很好的展示相關的地理知識,無創新性的地理教具的使用成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擺設。
(三)地理教師教具制作意識薄弱,依賴性過強。在對于中學地理教師的問卷中顯示自行制作教具的老師僅占2.09%,而60.21%的教師選擇由學校統一購買。可見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教具制作積極性是非常低的,教師應注重自制教具的途徑和作用的探究。
(四)地理教師對教具對教學重要作用認識不夠。據問卷調查,有7.85%的中學地理教師認為如地球儀、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多媒體除外)對課堂教學沒有幫助;30.37%的教師認為教具對課堂教學幫助只有一點,但是效果不大。可見,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在教師們心目中有所下降。
二、推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的幾點建議
(一)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師思想由買教具到做教具的轉變。部分地理教師對教具的制作存在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動手能力及制作教具所需的綜合知識沒有信心。因此改變教師觀點,樹立教具可以自己做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思想上根本的轉變才能為教具的制作提供可能性。
(二)提高教具制作硬功夫,把知識轉變成技術。地理教具的制作涉及的不只是地理知識,它包括了生物、化學、物理等方面的知識。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新課改背景下要求現在的教師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研究型教師。因此要制作好教具,就要求教師要擴寬自身知識面,掌握綜合知識。在學校內部、學校與學校之間均可舉辦有關教具制作的討論會,交流會。同時,城市中學和農村中學結對形成互助組,實現教具制作經驗和教具制作材料的效益最大化,促進農村中學地理教學。
(三)重視“未來老師”——地理師范生教具制作能力培養。年紀較大的一批地理教師先后離開崗位,新的師范地理教育學生將陸續站在地理課堂的講臺上。因此,對于即將走上崗位的“未來地理教師”教具制作的能力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大學學習期間,學校可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來提高地理師范生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同時進行教師是有必要自行制作教具的思想理論教育。讓潛在的地理教師在大學學習和研究生學習階段具備自行制作教具的信心和能力。在教具制作過程中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接觸到紙工、木工、鉗工、電工、油漆工等多種技術,還會學會切削、研磨、分割、鉆孔、裝飾等多種工藝,使學生受到綜合技能訓練。符合新課改注重第二課堂建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
(四)政府加大投入,繼續完善農村地理課程資源建設。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遇困難,資金支持不足是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政府能對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投入多一點資金,促進地理教具的制作與創新。同時,擴大教具制作比賽的影響范圍,對教具制作能手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營造重視地理教具制作的良好氛圍。政府還可組織定期的地理教具制作培訓課程,要求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參加。政府重視,地理教具制作才更會得到重視。
(五)利用農村地理特色,制作“鮮活”標本。農村地理環境與城市相比有其特殊性,新課改中重視鄉土地理教育,農村地理教師可以此為啟發,把農村的自然環境制作為鮮活的地理素材進行教學。如分季節收集巖石與植物實物標本與,把農村地形地貌處理為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掛圖等。
總之,農村地理教具制作有困難,更有其特殊性。只要教師有正確的自我認識,主動參與教具制作,政府資金有一定支持,農村中學地理教具制作現狀將有所改變,農村中學地理教育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全勝.低成本教具制作課的發展方向研究[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5(3):76-79.
[2] 梁亞紅.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的探索[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8,7(2):76-77.
作者簡介:董小芳(1991-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