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藏族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調查思考

2014-08-22 03:52:12杜建軍孫君汪偉
中國軟科學 2014年11期
關鍵詞:語言農村

杜建軍,孫君,汪偉

(1.上海財經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上海 200433; 2.上海財經大學 財經研究所,上海 200433;3.安徽財經大學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安徽 蚌埠 233040)

一、引言

近年來,藏區的民生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盡管1980年以來在中央政府和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援下,藏區的經濟有了較大發展,民眾生活得到較大改善,但是相比較全國大部分地區而言,藏區仍然較為落后。2011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4904元,仍比全國低2073元,2010年西藏常住人口中仍有76%在農村;2011年第二大藏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僅為3570元,比全國低3407元,2010年甘孜州的城鎮化率還不到20%,農村人口比例仍高達80%。目前藏區農牧民收入增長已遇到瓶頸,為促使藏區農牧民收入較快增長,有必要對藏區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進行深入的探究,以推動藏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以此促進藏區農牧民收入增長。

關于藏族農村勞動動力轉移的現有研究較少,一些學者認為西藏藏族人口的東向流動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尤為重要的是,這些流動是西藏地區各種利益主體自愿選擇的行為和結果,呈現出多層面的積極效果(來儀,2012)[1]。但是根據2000年“五普”資料,向藏區以外地區的人口遷移較少,另一方面,藏區內部的人口遷移頻繁,藏區內部人口遷移的特征是人口遷移的中心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高度重疊(郭志儀,毛慧曉;2009)[2]。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藏區的本地勞動力轉移快速增長,在西藏從事農牧業的勞動力已經從1999年的76%下降到了2008年的56%,這些從農牧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被本地快速增長的服務業和建筑業吸收了(Fischer,2011)[3]。然而有的學者提出了不同意見,從1982-2000年,西藏城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迅速發展,漢族勞動者在零售和餐飲業中的比重從7.2%上升到30.5%,但是,藏族勞動者在零售和餐飲業中的比例僅從1%增長到2.1%,這顯示西藏城鎮暫住和流動人口的增加主要是漢族流入的結果(馬戎,2008)[4]。另外,Zheng Zhou和Yang Ming-hong(2009)以德吉村為例研究了實現藏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過程,指出政府應該尊重農牧民的轉移意愿,并制定出適合他們需要的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具體的效果[5]。

以上研究側重于對藏族的農村勞動動力轉移模式和存在問題的考察,以定性研究為主,實證研究很少,特別是對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民族異質性以及由此導致的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行為的異質性關注不多;而對不同類型的藏族勞動力轉移情況的研究幾乎沒有;有鑒于此,本文的主要學術貢獻在于,系統地考察了藏族農村勞動動力轉移狀況及轉移意愿的決定因素,深入探討了民族異質性對藏族農村勞動動力轉移地區的影響,同時對不同類型的藏族勞動力轉移情況進行了研究。為了實現這一研究目的,在2012年暑假和2013年暑假,以筆者為首的調查小組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藏區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調查地區包括第二大藏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縣、道孚縣、雅江縣和丹巴縣以及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的芒康縣和左貢縣,這幾個縣都屬于半農半牧縣,就藏區經濟發展水平來說,康定縣和丹巴縣略高,道孚縣、雅江縣、芒康縣和左貢縣處于一般水平,因此,這6個縣在藏區比較有代表性;主要調查對象包括農牧民、建筑業從業者、服務業從業者、運輸業從業者、加工制造業和工礦企業從業者,還訪問了幾個縣的縣委農牧辦公室;調查形式采用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是隨機到城鎮主要廣場、建筑工地、服務場所、工廠、工礦企業以及進入農牧民家庭訪問*感謝西藏社科院的陳樸、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慧遠寺的朋友、雅江縣農牧辦、丹巴縣農牧辦及其他藏族朋友的介紹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很難想象我們能完成調查工作。,鑒于大多數藏族勞動者是文盲和小學文化,調查問卷主要采用筆者提問,藏族勞動者回答形式填寫,共選出1200份有效調查問卷,其中600份是農牧民訪談問卷,600份是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訪談問卷*在藏區農村外出務工者中進行抽樣調查代表性有點不足,但是由于藏族勞動者到非藏區務工比例極少,在非藏區調查樣本可得性不足;如果在藏族農村進行家際調查,因為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動力很少,同時藏族農牧民居住分散,也同樣面臨樣本可得性不足問題。。

二、理論假設與基本事實

由于獨特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因素,廣大藏族群眾在長期的聚居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異質性,因此,我們界定民族異質性主要是指,藏族群眾在長期聚居生活中形成的,與漢族相比存在顯著差異的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例如:藏族農牧民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很多藏族男孩都向往當喇嘛,而不是到大城市工作和居住。另外,由于歷史因素和聚居區分布不同,在長期發展中,藏族內部也形成了嘉絨、安多、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等幾個主要大系*藏族主要分嘉絨、安多、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等幾個主要大系,嘉絨藏族主要分布于丹巴、康定東部、金川、小金等縣;安多藏族主要分布于甘肅河西走廊和青海湖一帶;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是典型的藏族,占藏族的大部分;康巴藏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甘孜和西藏東部地區;衛藏和工布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他們之間也存在著顯著民族差異,例如: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是典型的藏族代表,而嘉絨和安多藏族是非典型藏族,他們外表和思想都較為漢化,思想觀念開放,漢語較為流暢。

(一)民族異質性與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

藏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其文化受外來民族文化的沖擊、同化比較少,一直保持著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歷史傳統、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民族宗教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文化圈,維系著藏族人們的關系,藏區農牧民具有思想文化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牢固聚合力,不愿遷移出去(劉曉平,2011)[6]。(1)藏族農牧民大多以游牧為主,長期的游牧生活習慣,導致他們不適應城鎮的生活習慣;另外,在一些水草豐美的牧區,如康定的塔公草原、西藏的那曲牧區和阿里牧區等,家庭牧業較為發達,需要較多的勞動力,這使得農牧民外出務工意愿降低。(2)藏族農牧民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而且宗教信仰非常虔誠,這導致很多藏族男孩從小就向往當喇嘛,而不是外出到大城市工作和居住。(3)藏族農牧民現有的農牧生產方式還未發生實質性的現代化轉型,因而大多農牧農民難以對教育的長期收益產生前瞻性期望,這造成他們普遍不重視教育,鄉政府工作人員和村干部經常串戶動員適齡兒童入學,鄉政府甚至派專員住校,防止學生逃學(朱玲,2013)[7],勞動者所受教育和培訓不同,將直接影響到勞動者的就業選擇和就業狀況(劉萬霞,2013)[8],因此,普遍的低教育水平導致藏族農牧民外出務工意愿降低。(4)嘉絨、安多藏族聚居地接近漢區,較為漢化,思想觀念較為開放,受傳統習俗、宗教信仰和語言文化約束較少,因此外出務工比例應該比典型藏族要高。

從事實來看,全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口比例2007年是27.3%(約翰·奈特,2011)[9],2011年約為28%*筆者用相關年鑒數據進行處理得出。。然而在表1中,雅江縣是康巴藏族聚居區,其農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縣農民約3萬人,外出務工約4500人,約占農民總數的15%,人均外出務工純收入約5000元,因為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是藏族的典型代表,所以整體外出務工比例很低。丹巴縣是嘉絨藏族聚居區,其農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縣農民約4.8萬人,外出務工的約1萬人。約占農民總數的21%,幾乎每戶農牧民家庭都有一個外出務工人員,全縣外出務工總純收入約8000萬元,人均外出務工純收入約8000元,外出務工收入占農民收入的25%至30%。可以看出嘉絨、安多藏族外出務工比例比典型藏族要高。在以上理論和事實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阻礙了藏族農牧民外出務工,這導致與全國全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口比例相比,藏族農牧民總體外出務工比例比較低。

假設2:由于嘉絨、安多藏族較為漢化,思想觀念較為開放,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對他們外出務工的負面影響應該小于典型藏族,他們外出務工意愿應該大于典型藏族。

(二)民族異質性與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區

漢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方向以沿海發達地區為主,本省省會城市與中小城市次之。然而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卻與漢族明顯存在差異。(1)由于藏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造成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更傾向于選擇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慣更容易適應的藏區城鎮或者是藏族人口較多的本省省會城市。(2)藏族地區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體系,藏語是字母語言,這使得藏族民眾學習漢語難度增大,雖然藏族地區實行雙語制教育,即藏語和漢語,但是大部分藏族學生學習漢語仍有一定困難,漢語交流能力較差,特別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藏族勞動力,漢語交流能力更差(張淑芳,2011)[10],這造成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更不愿意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3)藏族傳統上普遍不重視教育,導致藏族民眾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這也直接影響到藏族勞動力的思想觀念狀態,如果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較高,傾向于從事技術性行業,如金融擔保行業,就非常有可能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4)由于藏族和漢族在生活方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民族差異較大,這帶來了漢族對藏族民眾的普遍的排斥感,因此,這也限制了藏族農村勞動力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5)嘉絨、安多藏族是非典型藏族,較為漢化,與典型藏族也有民族差異,所以嘉絨、安多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地區選擇應該與典型藏族不同。

從表1可以看出,藏區農村勞動力轉移方向整體上以藏區省會和州府等較大城市如拉薩和康定、藏區之外本省省會城市如成都或西寧等為主,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的藏族勞動力只占極少比例;在不同類別的藏族中,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是典型的藏族,他們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基本符合上述情況;但是嘉絨和安多藏族較為漢化,思想觀念開放,漢語較為流暢,他們的農村勞動力轉移相對來說轉向藏區之外本省省會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比例較大;但從表1中丹巴縣農牧辦提供的情況看,轉移去向順序仍是藏區、成都、省外。在以上理論和事實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使得整體上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更愿意到藏區和藏區之外本省省會成都或西寧務工,而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的很少。

假設4:與典型的藏族相比,嘉絨和安多藏族由于較為漢化,轉移地區應該與典型的藏族有所差異。

表1 丹巴縣和雅江縣概況

注:資料來源于丹巴縣和雅江縣農牧辦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數據除了600份藏族農牧民調查問卷和600份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調查問卷之外,還使用了《中國統計年鑒》和《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

(二)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2根據藏族農牧民是否有外出務工意愿分組描述了藏族農牧民的個人特征和和家庭特征。被解釋變量是二值變量,設有外出務工意愿為1,無外出務工意愿為0;解釋變量中,對于性別,男性設為1,女性為0;教育程度中,文盲為0,小學為1,初中為2;對于婚姻狀況,未婚為0,已婚為1;把年齡分為25歲以下、26歲-30歲、31歲以上,分別用0、1、2表示;把個人收入分為5千以下、5千-1萬、1萬以上,分別用0、1、2表示;用0和1分別表示外出務工無或有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障礙;用0和1分別表示外出務工無或有家務及農活障礙。通過比較兩組數據可以發現,從教育程度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88,有外出務工意愿的高于均值,無外出務工意愿的略低于均值。從婚姻狀況來看,有外出務工意愿組低于均值,說明未婚農牧民更傾向于外出務工,無外出務工意愿組和均值一樣。從年齡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年齡1.03,有外出務工意愿組低于平均值,無外出務工意愿組高于平均值。從個人收入來看,總體平均收入為0.82,有外出務工意愿組高于平均值,無外出務工意愿組略低于平均值。從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88,有外出務工意愿組為0.74,低于平均值,無外出務工意愿組為0.90,略高于平均值,由此可見,認為外出不會有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障礙的農牧民更傾向于外出務工。從家務及農活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42,有外出務工意愿組和平均值一樣,無外出務工意愿組高于平均值;因此,認為有家務及農活障礙的農牧民更不愿意外出務工。

表2進一步根據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意向務工地點分組描述了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個人特征和和其它特征。對于被解釋變量轉移意向地區,藏區設為0,成都或西寧設為1,外省設為2;對于解釋變量,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宗教信仰、語言和風俗習慣設定同上;教育程度中,文盲為0,小學為1,初中為2,高中為3;把個人收入分為2.5萬以下、2.5萬-4萬、4萬以上,分別用0、1、2表示;用0和1分別表示外出務工無或有信息障礙,用0和1分別表示認為外出務工無或有歧視障礙。通過比較三組數據可以發現,從教育程度來看,總體平均值為1.33,愿意到藏區務工組最低且低于均值;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最高;愿意到外省務工組略高于平均值。從婚姻狀況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75,愿意到藏區務工組和愿意到外省務工組略低于均值;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最高;從年齡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值為1.15,愿意到藏區務工組年齡最小且低于均值;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年齡次之,高于平均值;愿意到外省務工組年齡最大。從個人收入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61,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最低且低于均值;愿意到外省務工組最高;愿意到藏區務工組居中且高于平均值。從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89,愿意到藏區務工組最高且高于均值;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最低;愿意到外省務工組為0.72,低于平均值,由此可見,認為外出有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障礙的更愿意在藏區務工,認為沒有的更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從信息障礙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43,愿意到藏區務工組最大;愿意到外省務工組最小;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居中且大于平均值。從歧視方面來看,總體平均值為0.27,愿意到藏區務工組最大;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組最小且小于均值;愿意到外省務工組居中,高于平均值。

四、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決定模型

(一)模型選擇與估計方法

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決定因素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個人特征、經濟因素、社會等因素,為了考察各種因素對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的影響,本文構建了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決策函數及其Probit決策模型,被解釋變量外出務工意向是二值變量,當藏族農牧民有意向外出務工時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解釋變量包括主要解釋變量民族異質性的代理變量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控制變量教育程度、年齡、婚姻狀況、收入水平、性別及家務農活;假定隨機誤差項服從二元正態分布。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

注:資料來源于筆者調查;表格中括號上方數字為變量的均值,括號中的數字為變量標準差。

本文考慮到有些變量之間存在關聯性以及數據的可得性,盡量選擇有代表性的因素設為自變量;但是這樣就會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考慮,因為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對不同地區的藏族影響不同,因此遺漏變量和模型中的雙向因果關系有可能造成內生性問題,如果存在內生性問題,那么所得到的參數估計量可能存在偏誤和不一致;控制內生性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是需找一個與主要解釋變量相關但獨立于被解釋變量的工具變量(IV),并進行相關估計;本文選取家庭男孩數量作為工具變量,其主要理由是因為主要解釋變量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與家庭男孩數量有較大的相關性;藏族人普遍信仰藏傳佛教,都以家庭中有男孩當喇嘛為榮,而且一項甘南藏區的調查表明,許多宗教儀式,女子是禁止參加的(俞湘文,1947)[11],宗教文化中的性別地位差異反映了現實中對女性生命的估量低于男性(朱玲,2010)[12];另外,在實踐中,要尋找嚴格意義上獨立于被解釋變量且與解釋變量高度相關的變量通常比較困難,Morgan(2012)對社會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中肯的意見,只要和其他方法估計量進行比較和相互補充,就可以更大膽更冒險地去發現和使用工具變量,哪怕其外生性有明顯瑕疵或無法完全消除質疑,也是值得的[13];因而,盡管無法完全排除男孩的數量與藏族外出務工意愿及務工地點選擇的相關性,但是在沒有更好的工具變量的情況下,男孩數量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工具變量。

(二)假說檢驗及討論

1.對假設1的檢驗

以藏族農村勞動力是否打算外出務工作為被解釋變量,運用600份農牧民調查問卷數據進行二元Probit模型回歸分析,模型(1)顯示,在只引入主要解釋變量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時,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對藏族勞動力轉移意愿的影響系數是-1.26,非常顯著;模型(2)引入所有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的影響系數仍然穩健;模型(3)使用工具變量,第一階段回歸的F統計量值是29.1,其顯然大于經驗值10,故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而Wald內生性檢驗表明IV 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存在系統差異,因此要采用一致的工具變量估計量;模型(3)的估計結果和模型(2)比方向基本相同,但具體系數有所區別,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在控制內生性后,影響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決定因素中,主要解釋變量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和控制變量教育程度、年齡及農活因素顯著,其它影響因素不顯著。

首先,在控制了內生性和其他變量以后,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對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有非常顯著的負面影響,是阻礙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重要因素,認為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藏族農村勞動力要比認為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外出務工意愿降低61%,因此,假設1得以證實。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藏區的零售業和服務業80%至90%是由漢族人經營的,絕大部分藏族人都認為是藏族由于風俗習慣原因造成不善于經營且缺乏技術而導致的;同時藏族農牧民也對外出務工持有疑慮,擔心不能適應外面的生活。另外,藏族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藏族特有的宗教信仰、藏語文化和風俗習慣,藏區幾乎每一個縣都有大大小小的幾個寺院,藏族農牧民幾乎都信仰藏傳佛教,男孩從小就向往當喇嘛,當家庭較為貧困時,男孩們往往選擇當喇嘛,而不是外出打工。

第二,其它變量的影響也基本符合現實情況,教育程度的增加提高了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意向的概率;年齡的增加減少了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意向的概率;家務及農活也是影響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一個重要因素,認為外出務工有家務及農活障礙的藏族農村勞動力要比認為沒有的外出務工意愿低。

第三,與漢族農村勞動力轉移相比,令人意外的是收入水平對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影響不顯著,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藏族農牧民長期生活比較貧困和封閉,對貨幣的觀念不是很強;同時藏傳佛教堅持靈魂轉生思想,認為人要清凈修煉而到達涅槃境界,才算覺悟成佛,獲得四德(魏強,2008)[14],這也造成藏族農牧民對財富的欲望不強烈。

表3 藏族勞動力轉移意愿的Probit回歸結果

注:回歸系數為邊際效應,括號內是異方差穩健性Z統計量,***、**、*分別表示1%、5%和10%水平上顯著。

2.對假設2的檢驗

藏族主要分嘉絨、安多、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等幾個主要大系,其中嘉絨和安多藏族較為漢化,康巴、衛藏和工布藏族是典型藏族代表。根據前文藏族勞動力轉移狀況的描述,可知民族異質性對于這兩種不同類型的藏族勞動力轉移意愿的影響是不同的;把600份藏族農牧民查問卷進行分類,其中嘉絨藏族樣本數量為192份,典型藏族樣本數量為408份,剔除了計量分析中對藏族勞動力轉移意愿影響不顯著的性別、婚姻狀況和收入水平因素,運用二元Probit模型分別對嘉絨藏族樣本和典型藏族樣本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在應用工具變量控制了內生性及控制了教育程度、年齡和家務農活變量之后,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對嘉絨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的負面影響顯著小于對典型藏族的影響,且統計上很顯著,因此,假設2得以驗證。這主要是因為嘉絨藏族生活于藏漢交界地區,其聚居區漢族人較多,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大,思想也較為開放;而典型的藏族農牧民由于生活環境封閉,受傳統的宗教、語言文化與風俗習慣等民族傳統文化影響大,思想也更為保守。其次,家務農活變量對典型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阻礙作用顯著大于嘉絨藏族;這可能是因為有些水草豐美的藏區農牧民飼養牛馬較多,以及個別盛產特產的藏區農牧民忙于撿特產無暇外出務工,而嘉絨藏族主要分布于丹巴和小金等山區,農牧業不發達,家務農活對嘉絨藏族農牧民外出務工沒太多阻礙作用。此外,教育程度對所有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意愿都有較大的正面影響,年齡對所有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意愿都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表4 不同類型藏族勞動力轉移意愿的Probit回歸結果

注:回歸系數為邊際效應,括號中是異方差穩健性Z統計量,***、**、*分別表示1%、5%和10%水平上顯著。

五、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地點決定模型

(一)模型選擇與變量設定

本文將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點設定為被解釋變量,借鑒劉萬霞(2013)構建的農民工職業選擇模型,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考察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及其它因素如何影響轉移地點的選擇。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點分為藏區、成都或西寧和外省三類,依次用j=0,1,2表示,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根據以上因素做出轉移地點選擇,其個體效用函數是:

Uij=U(Xij,μij)

(1)

其中,Uij是個體樣本i第j選擇獲得的效用,Xij為第j種選擇的影響因素,對所有k≠j(樣本個體選擇j的效用大于其它選擇),對效用函數參數化:

Uij=βj0+βjiXij+μij

(2)

假設隨機擾動項服從多元Logistic分布,同時,由于被解釋變量是定性變量,三個轉移地區之間沒有先后順序關系,因此采用無序多元Logistic模型對參數進行估計,其模型如下:

(3)

(二)假說檢驗及討論

1.對假設3的檢驗

因為被解釋變量分為三類地區,因此,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檢驗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效應,將外省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參考轉移地點,所以回歸系數就是相對于外省來說,解釋變量對轉移到藏區、成都或西寧的對數發生率影響的程度。應用600份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調查問卷數據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方程的顯著性水平達到1%,擬合度很好。模型(1)顯示,在只引入了主要解釋變量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時,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對藏族勞動力轉移地點的影響系數非常顯著;模型(2)引入所有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的影響系數仍然穩健;模型(3)使用工具變量,第一階段回歸的F統計量值是28.5,其顯然大于經驗值10,故此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而Wald內生性檢驗表明IV Logistic模型和Logistic模型存在系統差異,因此要采用一致的工具變量估計量;模型(3)的估計結果和模型(2)比方向基本相同,但具體系數有所區別,從表5可以看出,在控制內生性后,影響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地點決定因素中,主要解釋變量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依然顯著。

表5 影響藏族勞動力轉移地點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結果

注:回歸系數括號中是異方差穩健性統計量,***、**、*分別表示1%、5%和10%水平上顯著。下表同。

首先,在控制了內生性和其他變量后,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對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點的影響非常顯著,相對于到外省務工,認為到成都或西寧、外省務工無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到藏區務工的發生比是認為有障礙的6.79倍,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的發生比是認為有障礙的7.62倍;這表明盡管認為到成都或西寧、外省務工無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但是這些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務工地點仍然首選成都或西寧,接著是藏區,最后才是外省,因此,假設3得以驗證。這可能主要是因為:(1)到外省務工需要綜合考慮家庭、技術以及是否會受到歧視等各種因素,因此這些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還是認為到成都或西寧務工更為合適,次優選擇仍是藏區。(2)盡管實施藏區民族自治以來,藏漢交往加強,特別是自1989年以來中央政府確定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式,1994年至2004年西藏到內地參加掛職鍛煉各級各類干部和技術人員也達到了1885人(西藏黨委政策研究室,西藏社科院;2006)[15];但是由于歷史上形成的藏漢根深蒂固的隔閡,藏漢之間的互不信任還一時無法消除,因此盡管一部分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認為到成都或西寧、外省務工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但是他們仍然不愿意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

第二,性別和教育程度對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區的影響都比較顯著,其影響結果也符合平常的認識。女性更愿意到藏區、成都或西寧務工,而不是外省。隨著學歷由低到高,相對于到外省務工,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在藏區務工的發生比在下降,而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的發生比卻在增加。控制變量信息對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點藏區的影響也較為顯著,但是對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點成都或西寧影響不顯著。

第三,年齡和收入水平對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區的影響都比較顯著,但其結果由于藏族的民族異質性的影響與我們平常認識有所不同。年齡越小的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更愿意到藏區、成都或西寧,而不是到外省務工。收入水平最低的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更傾向于到藏區、成都或西寧務工,而不愿意到外省務工;中等收入水平的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最想在藏區務工,最不愿意到外省務工。

2.對假設4的檢驗

嘉絨藏族和典型藏族區別較大,他們的勞動力轉移地區應該也是不同的,對600份藏族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調查問卷進行分類,其中嘉絨藏族樣本數量為183份,典型藏族樣本數量為417份,剔除了計量分析中對藏族勞動力轉移地點影響不顯著的信息、歧視和婚姻狀況變量,運用多元IV Logistic回歸模型分別對嘉絨藏族樣本和典型藏族樣本分別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在運用工具變量控制了內生性及控制了性別、教育、年齡和收入水平變量以后,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對無論對嘉絨藏族還是典型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力轉移地點的影響非常顯著。對嘉絨藏族來說,相對于到外省務工,認為到非藏區務工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到藏區務工發生比要比認為有障礙的低74%,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發生比是認為有障礙的7.03倍;對典型藏族來說,相對于到外省務工,認為到非藏區務工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到藏區務工發生比是認為有障礙的7.98倍,到成都或西寧務工發生比是認為有障礙的2.64倍;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認為到非藏區務工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嘉絨藏族外出務工首選地點是成都或西寧,接著是外省、最后是藏區;而典型藏族首選地點是藏區,接著是成都或西寧、外省;因此,假設4得以驗證。這可能是因為嘉絨藏族較為漢化,他們的一些思想觀念和行為接近于漢族,但是由于還是多少受民族異質性的影響,外出務工地首選仍然是本省的成都或西寧。而典型藏族更為傳統,一部分人雖然認為到非藏區務工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但實際上在潛意識中還是受民族因素影響很大,還是選擇了在藏區務工。

表6 影響不同類型藏族勞動力轉移地點因素的多元IV Logistic回歸結果

在性別方面,嘉絨藏族女性更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而典型藏族的女性因為更為傳統,她們更愿意到藏區務工。從教育程度來說,嘉絨藏族學歷越高到藏區務工意愿下降,卻越傾向于到成都或西寧務工,而典型藏族學歷越高雖然到藏區務工意愿下降,但與成都或西寧、外省比,還是更愿意在藏區務工。年齡方面,嘉絨藏族年齡越小的更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而典型藏族年齡越小的更愿意到藏區務工。從收入水平來說,嘉絨藏族收入水平越低的更愿意到成都或西寧務工,而典型藏族收入水平越低的更愿意到藏區務工。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嘉絨藏族因為漢化的作用,其思想行為更近似于漢族;而典型藏族因為受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等民族文化影響更大,因而其思想行為更為傳統和保守。

六、主要結論

本文以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為背景,以筆者對藏族勞動力的調查訪談為基礎,系統地考察了藏族農村勞動動力轉移狀況及轉移意愿的決定因素,深入探討了民族異質性對藏族農村外出勞動動力轉移地區的影響,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在影響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決定因素中,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是阻礙藏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重要因素;另外教育程度、年齡、家務農活也是重要因素;其它影響因素如個人收入等影響不顯著。另外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對嘉絨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意向的負面影響顯著小于對典型藏族的影響。

2.在影響藏族外出務工人員轉移地區的因素中,(1)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是阻礙藏族外出務工人員轉移向沿海發達地區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部分藏族外出務工人員認為到成都或西寧、外省務工無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但是他們務工地點仍然首選成都或西寧,接著是藏區,最后才是外省;(2)個人特征變量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個人收入、信息因素也都較為顯著。(3)認為到非藏區務工沒有宗教信仰、語言與風俗習慣障礙的嘉絨藏族外出務工首選地點是成都或西寧,接著是外省、最后是藏區,而典型藏族首選地點是是藏區,接著是成都或西寧、外省。

3.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客觀條件激勵藏族農村勞動力轉移,應該采取以下措施:(1)從大部分藏族農村勞動力傾向于在藏區和本省省會城市務工這一事實出發,在保護好本地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地方自治政府應該利用自治條件清除阻礙投資的制度障礙,立法制定一些特殊優惠政策鼓勵藏區內外資本到本地投資,發展本地優勢產業,以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2)受教育程度低是藏族勞動力思想觀念保守、技術差和膽子小的根源,中央政府應該對藏區教育發展實行特殊優惠政策,鼓勵藏族農牧民接受更多的教育,大力推廣9+3教育模式,在保證藏族農牧民接受藏語學習的同時,鼓勵藏族農牧民學習更多的漢語。(3)創造各種條件,促進信息傳播,以使藏漢雙方了解對方真實的情況,同時深化藏漢各種接觸、交流,應制定各種補貼政策鼓勵內地企業招聘藏族勞動者,特別是成都、西寧和蘭州離藏區較近的大城市更應先行一步。(4)因為不同類型藏族受藏族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不同,因此應依據不同類型藏族的自身特征采取不同轉移策略。(5)藏族傳統民族文化和獨特的自然環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如何做到既能促進藏族勞動力轉移,又有利于保護藏族傳統民族文化和獨特的自然環境,這就要求盡可能平衡兩者的關系,首先,無論在制定任何政策時,都應立足于保護藏族傳統民族文化和獨特的自然環境不受破壞,立足于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權,而不能違反藏族同胞的意愿,政府和外界所能做的僅僅是盡量為藏族勞動力轉移創造寬松、良好的客觀條件,而要不要轉移及轉向哪里是藏族農牧民的個人事情,由他們綜合各方面因素自主決策;其次,在投資開發藏區時,應該吸取內地投資開發的教訓,立足于本地優勢資源,發展低污染、低耗能的特色產業,譬如旅游產業和藏藥產業,堅決拒絕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以及掠奪性開發行為;最后,一些藏族聚居相對較多的內地城市,譬如成都等可以考慮引導建立專門的藏族特色文化聚居區,以保護藏族特色文化,吸引藏族勞動力流入,同時又能發展為特色旅游景點。

參考文獻:

[1]來 儀.西藏藏族人口東向流動現實意義探微[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1-7.

[2]郭志儀,毛慧曉.中國五大藏區人口變動與遷移[J].人口與經濟,2009(1):5-10.

[3]AM Fischer.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Tibet? rapid labor transitions in times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J].The journal HIMALAYA,2007,30(1):63-77.

[4]馬 戎.西藏自治區人口結構與變遷[J].中國藏學,2008(3):167-182.

[5]Zheng Zhou,Yang Ming-hong.Research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Tibet: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Deji village[J].Tibet Studies,2009(1):102-111.

[6]劉曉平.青海藏區勞動力遷移就業模式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1(4):77-82.

[7]朱 玲.排除農牧民發展障礙——康藏農牧區發展政策實施狀況調查[J].中國社會科學,2013(9):126-146.

[8]劉萬霞.職業教育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基于對全國農民工調查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3(5):64-75.

[9]約翰·奈特,鄧曲恒,李實.中國的民工荒與農村剩余勞動力[J].管理世界,2011(11):12-27.

[10]張淑芳.四川藏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2 ):62-64.

[11]俞湘文.西北游牧藏區之社會調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7.

[12]朱 玲.青、甘、滇藏區農牧婦女健康問題的調查[J].管理世界,2010(10):59-74.

[13]Morgan.Should sociologists use instrumental variables?[R].Working Paper,Cornell University,2002.

[14]魏 強.論藏族的靈魂觀[J].中國藏學,2008(1):205-209.

[15]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中國共產黨1989年以來的西藏政策[M].2006.

猜你喜歡
語言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乱强伦|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黄片在线永久|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91亚洲免费|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18|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婷婷午夜天| 88av在线|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激情综合五月网| 欧美午夜精品|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日韩|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激情第一页|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伊人激情综合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看|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