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
我參與了金山軟件的創辦,是團隊里第6個加盟的人,我還牽頭創辦了卓越網。到2007年底,我創辦了兩家公司,實現了財務自由,基本處于退休狀態。很多朋友讓我幫忙,我就用幫忙的心態做了天使投資人。可能我運氣好,做事也比較認真,在天使投資領域被大家認為做得還不錯。
直到40歲生日時,一大群人勸我再干點事,我也一直有“辦一家世界級公司”的心愿,而我以前辦的公司離這個目標還挺遠。恰逢當時google發布了安卓,它有機會成為主流。我看到過PC是怎么擊敗蘋果的,在我看來,安卓又是一次新的機會,加上我這些年做傳統軟件行業,后來被互聯網顛覆,又開始投資一些互聯網公司,對互聯網模式和思維的理解已經到了一定程度。我覺得,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可能會是一個顛覆性的做法。
成功需要具備兩個要素:第一要勤奮,第二運氣要好。我勤奮了十幾年,看到別人不怎么勤奮還老是成功,其實核心問題是,學校也好,我們自己也好,沒有教大家順勢而為,把握機遇,順著風向走。小米成功運氣占了80%,剩余20%是我們有20年的行業積累經驗,比別人勤奮,又抓住了智能手機的臺風口,然后我們就贏了。
我看過了無數生死,因為我是老革命,干了二十幾年,沒有真正下過崗,而且還在比較前排的位置,看得更清楚。你在中關村練攤練了50年,有用嗎?沒用,你看的是攤位的競爭。但你在山頂看,不管是決戰紫禁城還是華山論劍,只要在山頂上,一眼看過去那么多家企業,盯住他們過去的變遷,再把每個公司的生死存亡和興衰畫張圖,規律性的東西你就有了。
剛開始做小米時,所有的代工廠都不理你,因為你沒有錢。我們的創業團隊很多同事來自摩托羅拉,他們和代工廠認識,飯照吃、面照見、會照開,就是不答應我們的要求。我找夏普,夏普說過去幾年被中國公司害慘了,大家都號稱能做幾百萬臺,準備好了產能和料,最后賣了幾萬個不要了,對工廠來說這是災難性的。
說服工廠我花了很大力氣,所有代工廠都是我親自帶隊一家家去談。去了日本、韓國、美國、臺灣地區,跑了四五個月。等我們成功以后,大家都不敢怠慢我們這個新公司了。
用戶老罵我們供給不足,我覺得這說明打是親、罵是愛。
罵也是一種情緒,就怕用戶沒有情緒。小米很在乎用戶,把用戶當朋友。2013年底,我們建了6個大規模的中央倉儲,在18個城市建立了零售店級別的服務中心,還有600家第三方售后維修點遍布全國。網上的社區每天有180萬人訪問,網上遇到問題,15分鐘之內就能得到答復。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的東西,這么大的用戶群和銷售規模,是由很多細微的事情一點點構成的。以前總有人說我們服務不好,我說,你找出任何一家和我們PK一下服務。互聯網公司做服務小米絕對遙遙領先,因為互聯網的核心就是用戶體驗,怎么把用戶伺候好就是我們的本事。
做小米我總體比較從容,跟我的社會經驗有關,不會因為小米的成功,就覺得自己怎么樣了。有人說我心理素質特別好,這么多人罵我,我每天活蹦亂跳。我說,那能怎么著呢?以前罵我們過度炒作,罵我們吹牛,覺得我們模式不靠譜,小米長這么大,說服了大家。
現在大家突然發現,用互聯網思維干什么事情幾乎都是顛覆性的。我接待過一波證券公司和銀行的老大,大家都發現互聯網好狠,其實這才是剛剛開始。我越來越理解小米不是一個手機公司,小米模式做電視、做盒子、做路由器都一樣,它是一種新模式,加上手機行業的具體案例和在手機上的一系列創新,構成了今天的小米公司。未來不會說小米都會贏,但是小米模式的公司一定會贏。它就像工業革命之后,工業時代的公司對抗傳統農業時代的公司,不管你能抵抗多久,你都會輸的。
一開始做小米我說5年不上市,這和我的財務自由有關,但更多的還是智慧。我們的社會很復雜,很多人借著窗口期上市,概念很好,股價滿天飛,但企業業績并不好。我干了二十多年,沒那么著急,更在乎把事情做好。我覺得,不需要上市也可以像阿里一樣,獲得很好的回報。我們今天的想法依然是5年內不會考慮IPO,讓大家全身心花在公司的業務上。
小米的理想狀態應該是一家用硬件搭平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司。我的夢想不是創辦一家世界級的品牌公司,而是讓全球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國的優質產品。小米是我創辦的最后一家公司,干完咱就退休,其他公司的董事會也盡量退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