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嬌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這為高校的計算機教學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面對社會的需要,各高校都提出了培養創新人才的戰略。本文對如何進行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創新教育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校 計算機 創新教育 教學觀念
一、創新教育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指的是教師在教學、課程本質、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以及學生的地位等幾個方面的基本認識。教師的教學行為是由其教學觀念進行指導的。所以,創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進行改革,形成素質教育的觀念。這里的素質教育指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針對當前的“重教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的現象,教師應該采取方法進行改革,從而避免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第二,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將自己定位為教學的主體,而應該立足學生實際,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的尊重,利用交流、合作以及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要高度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一方面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學習,從而適應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教育的主體是教學環節改革
1.案例啟迪
案例啟迪教學方法同傳統教學方法的區別就在于“先知果,后探因”,即先將所學知識的成果告知給學生,然后再對達成這一結果所需要的知識以及技術進行探析。傳統教學方法之所以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是因為人類在進行客觀世界一般規律探索的過程中,往往是先進行已有知識的學習,而后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新知識的研究、探索和創新的過程當中。但是,同傳統的知識不同,計算機這門年輕的科學有著很強的應用性,它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就是知識的迅速更新以及在各個領域能夠進行廣泛的應用。因此,在對計算機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能依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對前人創造知識的過程進行重復,而是應該有針對性地、高效地對其精華進行學習,同時時刻關注其最前沿的新技術以及新成果。
在進行計算機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突破,對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例如,在進行學習語言編程時,學生往往會問道:“學習這一知識有什么用處?”一般而言,應用性更加廣泛、功能性越強的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越大。高校中使用的教科書往往都是系統性、完整性以及連貫性于一體的。若教師根據書本的結構進行知識的講解,那么學生只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新知識、新概念,卻不能對這些知識的主次進行詳細的區分,因此很難掌握這些知識。不僅如此,一些知識只需要學生進行自己閱讀,教師卻還要利用寶貴的課時進行講解,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
2.任務驅動
計算機作為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進行大量的上機實驗。傳統的教學實踐是讓學生對章節后的習題進行完成,這些簡單的驗證性實驗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將課本的知識畸形深入的理解,但是卻不能幫助他們進行系統的、深入的訓練。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為基礎,進行若干課題的設計,在這些課題中課程的知識點都融入其中,不僅提出整體功能要求,還要對各個子模塊的功能的要求加以明確。在新課開始授課時教師就將這些課題公布給學生,并且要求他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分階段完成。這就是任務驅動,在這樣的任務驅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在對課題任務進行完成之后,學生就能夠對這些知識進行綜合運用了。
3.競賽激勵
競賽能夠將展示才華和交流合作的平臺提供給學生,這樣一個平臺對激發學生進行計算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進而可以提高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水平。這就有利于教學相長。除此之外,在面對競爭的極大壓力的時候,學生會爭分奪秒的學習。并且,只有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人才會獲得競賽的成功,這就為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提供了空間。
總而言之,在進行高效計算機創新教育的教學活動當中,優秀的案例可以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啟迪,任務驅動可以激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競賽可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激情。
參考文獻:
[1]謝小光.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華章,2011(6).
[2]張俊梅.關于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2011(4).
(作者單位:江西省冶金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