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君
摘 要: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現狀,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這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們研究的課題。本文提出學校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課堂中,年復一年地滲透德育,這樣不僅可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可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黙化的思想教育。
關鍵詞:數學 教學 德育 滲透
課 題:本文系2011年度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桂教職成[2011]41號)《農村職校數學課德育滲透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道德,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詞語;道德修養,一個簡單而深刻的話題。聯合國“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會議認為:世界第一位的挑戰不是新技術革命,而是道德問題。因此,當代世界各國都把國民教育作為一項緊迫任務來抓。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其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于不同的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2006年3月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可見,黨中央高度重視德育建設。近幾年來,筆者在中職數學教學工作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把德育貫穿于數學知識學習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黙化的思想教育。
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數學教材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數學(基礎模塊)》(以下簡稱教材),分上下兩冊。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未處于明顯的地位,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去鉆研,努力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將德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
一、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融入社會中才能彰顯其價值。讓學生了解集體,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恰當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正確對待自己,樹立集體主義精神,為將來走上社會奠定基礎。進入中職學校讀書的學生,第一堂數學課是“集合”。在初中,學生雖然已經接觸過“集合”一詞,但并沒有系統地進行學習,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識。因此,筆者在講授“集合”這一單元內容時,充分挖掘其蘊涵的德育因素,盡可能多地列舉一些與集體、個人有關的集合,讓學生在理解集合與元素之間關系的同時,腦子中時時閃爍著“集體”“個人”這兩個詞。然后列舉我國體育集體項目“中國男子乒乓球隊”“ 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中國男子體操隊”“中國女子體操隊”等所組成的集合,向學生介紹這些體育團體在重大國際比賽為國家爭得的榮譽;向學生介紹這些集體中的每一位成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寓集體主義教育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使學生認識到,班榮我榮,班辱我辱,個人只有與集體結合起來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反過來,集體也因個人榮譽的實現而光彩。這樣,數學深教學有效地配合學校、班主任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有利于良好的班風、校風的形成。
二、進行人生觀教育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擇人生道路的指南。在函數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利用教材中的練習,通過對函數圖像的觀察,適時地指出,人生的道路就如此曲線,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平坦,有時崎嶇,有時高潮迭起,有時低潮延綿。我們應該認真反思過去,以新的姿態展望未來,時刻保持冷靜向上的人生態度,去經受考驗,迎接新的挑戰。此外,在講授圓的標準方程,分析圓心坐標后,教師適時地對學生指出,一個人步入了社會,就像圓心這一點一樣,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在社會中確定一個人的位置的參數概括起來也有兩個,就是個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這兩個因素中決定地位高低、好壞的唯一能動因素是后天因素。因而我們要告訴學生,在職校讀書這個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每個學生都要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制訂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并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而努力學習。
三、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恩格斯指出,數學是辯證的指導工具和表現形式。數學蕰涵豐富的辯證思想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它較其他學科更為具體和廣泛。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筆者向學生展示:當直線與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時,直線與圓有兩個交點(相交);當直線與圓心的距離等于半徑時,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相切);當直線與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時,直線與圓沒有交點(相離)。并指出,交點由2個→1個→0個,這是量的變化過程,而位置關系是由相交→相切→相離,則是質的變化,這使學生認識到了事物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又如,在教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比較數或式的大小時,筆者向學生指出,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也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將數或式進行恒等變換,然后進行比較,從中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再如,在教學數列實際應用時,筆者利用教材中的“數學實驗”,向學生介紹“等額本息還貸”和“等額本金還貸”的知識。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教師點撥,既學到知識,又能體會到處理和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還認識到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從中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此外,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中角的推廣、圓的方程中曲線與方程的軌跡概念等都是運動與變化的思想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數的對立統一(正數與負數、整數與分數、有理數與無理數)、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乘方與開方)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一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黨中央在《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要把培養廣大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感情,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筆者首先利用教材 “閱讀空間”中數學名人軼事,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研究的累累碩果。我國著名的數學典籍《九章算術》,首次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運算法則,使得代數學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產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數學家商高最早提出來的,故其又被稱為商高定理;劉徽首創“割圓術”,科學地得出徽率(即圓周率)3.14;祖沖之對圓周率進行運算得出杰出成果,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楊輝的“三角陣”比法國“帕斯卡三角形”的發現早500多年┅┅這些杰出的數學家及其成就鑄就了中國數學的光輝歷史。又如,三國時期吳國的數學家趙爽創制的“勾股圓方圖”,用形數結合得到方法,給出了勾股定理的詳細證明。學生在體會著數學知識的歷史延伸同時,贊嘆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其次,適時利用我國科技取得的重大成果,結合講授橢圓及其標準方程,向學生介紹我國嫦娥三號探測器2013年12月2日發射升空,12月14日實現月面軟著陸,12月15日進行兩器分離和互拍成像。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全面實現,中華民族躋身世界深空探測先進行列。我們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激勵了他們立志獻身祖國的建設而努力奮斗的熱情。再次,結合教學內容編擬既聯系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在給學生講指數、對數函數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自編了這樣一道題,“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中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到2020年努力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按我國經濟增長率8%的年均速度增長,請問:(1)到2020年我國經濟能否實現這一宏偉目標?(2)如果能夠實現,可以提前大約幾年實現?(3)如果按2012年經濟增長率10%的年均速度增長,請問只需要再過幾年就能實現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在現有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的目標?”結果,同學們算出正確答案后,都驚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都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
思想品德是人的靈魂所在,教書育人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責任所在。數學教育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是專門的德育課,但是,只要我們去挖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時刻都可以滲透德育。如果中職學校的教師,人人都能深入挖掘各學科蘊涵的德育內容,在自己所教的學科中滲透思想品質教育,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形式,學校就會形成從上而下、從領導到班主任、到一般教師的德育網絡和強大的德育隊伍,形成齊抓共管的德育局面,就會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使學校德育成效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錢玲.數學思想方法與中學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張菁賢.數學“四基”中“基本思想”對德育的滲透[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6).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職業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