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華
摘 要:介紹了蒙城縣農機化發展現有水平,分析了蒙城農機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從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機化發展、示范推廣和宣傳培訓、農機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積極的對策。
關鍵詞:農機化;現狀;問題;建議;蒙城縣
中圖分類號 S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142-02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生產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是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得以有效實施和推廣的關鍵載體。近年來,農機在農業生產中愈加發揮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城市轉移了大量勞動力,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筆者多年從事農機基層管理工作,通過與基層農機管理人員、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農機手廣泛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對蒙城縣農機化發展現狀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入地思考。
1 蒙城縣農機化發展現狀
蒙城縣地處淮北平原,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具有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基礎和優勢。隨著國家對農業投入的不斷加大,尤其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引導下,全縣農機裝備實力明顯增強。截至2013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234萬kW,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6 700臺,聯合收割機達7 200臺。近年來,蒙城縣一家一戶的小農機逐步被大中型農機所取代,農機作業也逐漸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2013年全縣機耕作業面積17.6萬hm2,機播面積20.3萬hm2,機收面積21萬hm2,小麥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全縣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農機服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全縣有1 000多個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同時玉米機械化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機械深松等一批農機化新技術正在大面積推廣。
2 蒙城縣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對農機化的發展認識不足,農機裝備結構不優 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向非農業轉移,農民對農業機械作業的需求旺盛,加之土地流轉加快,農村的種田大戶不斷增加,對高效率的大型復式農業機械需求更加迫切。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對農業的重視力度不夠,導致蒙城縣出現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糧食作物機械多,經濟作物機械少;一般性能機械多,高性能機械少的現狀,制約了農機化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2.2 農機管理體制不順 蒙城縣鄉鎮機構改革后,取消了農機管理服務站,大多數農機管理人員分流下崗,剩余人員歸口農業綜合服務站,弱化了農機管理體系;同時鄉鎮人員待遇低,辦公條件普遍較差。隨著農機化的快速發展,鄉鎮基層農機管理機構建設及廣大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都急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扶持和支持。
2.3 資金投入不夠 購機補貼工作存在國家補貼資金少,規定補貼機械范圍窄,農民承擔購機資金較大,選擇機型受到限制等問題,現有農機化投入還不能滿足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需要,影響到蒙城縣農機化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3 加快蒙城農機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 蒙城縣農機總量持續高速增長,但農機作業供需信息不暢,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機手和農戶之間作業服務還不能完全對接。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以市場為導向,引導幫扶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化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以及初加工機械化技術,不斷提高農機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加快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要注重農機農藝融合,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種植、植保機械的更新換代力度,切實提高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水平。
3.2 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為農機化發展不斷創造環境 農業機械化作為先進的農業生產力,解放了大量勞動力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大力推動土地流轉,推廣統種、統管、統收等規模集約化生產形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政府及農機部門也要注重組織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拓寬農機作業領域,支持鼓勵農機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開展跨區作業服務,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發展。目前蒙城縣也正在推行“一家一戶一塊田”工作,這為大農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還有“家庭農場”也是一個很好的形式,都為農機化發展創造了環境。
3.3 抓好示范推廣和宣傳培訓 通過基層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建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戶,推廣農民急需,適應農時的新機具、新技術,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讓受益的科技示范戶現身說法,調動廣大農戶應用農機化新技術的積極性;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媒體送技術到戶、到田間地頭,普及農機化新技術;結合農機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組織開辦靈活多樣的培訓。蒙城縣農委對科技示范戶的扶持和引導,已顯現成效,技術和物資幫扶帶動了示范戶的積極性,但是技術輻射效果不理想,有的農戶認為只有村干部和富裕的農戶才能成為示范戶,目前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下一步要加大對貧困戶和弱勢群體的幫扶,在技術和物資上更要向他們傾斜。
3.4 進一步加強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 蒙城縣鄉鎮機構改革后,存在基層農機技術人員不足、專業不對口、知識老化等現象,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業務知識更新培訓,進一步掌握農機化新知識和現代農業新技術,進一步穩定和充實農機化人員隊伍。目前鄉鎮基層辦公室和辦公設施簡陋,現有辦公桌椅和電腦,不能滿足工作需要,不斷改善辦公條件,加大對農機化的投入,建立健全基層公益性農機化服務體系。應結合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工作突出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增強為民服務意識,進一步調動基層農機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