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啟通
在小學眾多的學科當中,語文絕對是最重要的學科,它是更好地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而在語文的學習中,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又是重中之重。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作業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1. 作業量過大且形式單一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具體的包括識字能力、閱讀能力、造句能力、寫作能力等等。教學大綱中也指出,在學生課后作業的設計方面,不要求多,但是一定要保證質量,必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而許多教師在讀寫作業的設計思路上存在誤區,過于注重學生的閱讀量和寫作量,使學生不堪重負。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許多教師布置的讀寫作業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比如在寫作作業的設計方面,教師只是讓學生單純抄寫課本中的優美詞語句子或是重點段落,而且會反復布置同樣的作業。這樣對于學生在知識的記憶方面會有幫助,但是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并且這樣鍛煉的不是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是學生的抄寫能力,最為重要的寫作思路學生根本就掌握不到。
2. 讀寫作業以應試為目的
在實行新課程改革和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學活動必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單單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教師設計的讀寫作業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像背課文、摘抄、默寫、簡單的模仿教材案例這些作業形式都是一些非常基礎的東西,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做更有質量的作業。為了應付考試,有許多教師會給學生設計許多跟課本有關的書目閱讀,以此占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學生不能夠去接觸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作業的設計策略
1. 適當提高作業的難度,減少作業數量
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學習的科目中,語文是屬于比較枯燥無味的一門科目。有不少教師因為這個原因而給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作業,讓他們很容易完成,但是效果卻適得其反。因為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有難度的問題更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在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中學生們將學習到《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篇文章,通過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魯迅的生平和性格,學習刻畫人物神態、心理活動、外貌特點的方法。在設計讀寫作業的時候,可以不再僅僅讓學生背誦或者抄寫課文的優美段落,而是參照作者的表現手法,對自己身邊一個人進行描寫。這樣要求學生必須仔細的閱讀課文提煉寫作手法,然后又能進行寫作構思和具體創作,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2. 有計劃地設計讀寫作業
閱讀和寫作是學習語文的兩大基礎,也是語文學習道路上的兩道坎。在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中,許多課文的設計就體現出了計劃性。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進行有計劃的培養,由簡及難、由淺到深。比如在學習老舍和魯迅的文章時,因為教材中的文章有一定難度,教師可安排學生先閱讀兩位作者簡短的、比較簡單的文章,要求學生試著模仿著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創作,一步步地深入了解作者、了解文章、了解閱讀和寫作方法。總而言之,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計劃地進行,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正確的閱讀和寫作方法之后,要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體現出計劃性。比如在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中,學生從第一單元開始將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課文,有古文、散文、記敘文。根據這些課文資源,教師可安排不同的讀書周、讀書月,讓同學有計劃、系統的學習閱讀方法。在閱讀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從簡單的記敘文開始,每天布置一篇記敘文寫作,字數不要求多,但是要跟課文的標準靠近,通過這些系統的、帶有計劃性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水平。
3. 有針對性地設計讀寫作業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具體差異狀況,教師采取應該不同的對策。比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珍貴的一課》當中,課文最后那句話:“那捆用生命換來的教科書和指導員沒有說完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前進”。可以針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問題,比如簡單的題目是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想,將指導員沒有說完的話進行補充,并且將其落實到紙面上。還可以設計難度較大的問題,那些教科書和指導員沒有說完的話為什么會一直激勵著我們前進?這種問題需要學生熟讀課文,并且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可選取適合自己的問題作為作業,這樣可以實現作業的真正價值。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