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翔云
【摘 要】針對高職高專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化學實驗課的改革,有效地改變學生做實驗的被動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提高了學生探索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實現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分析化學 實驗課 改革
化學實驗課是實現高職高專醫學教育培養目標的主要教學途徑之一,其重要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始末。對于分析化學實驗課教學,以前教師都要詳細地給學生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等,學生根據教師講解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操作,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注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觀察,卻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有誤的結果不能分析,養成了學生不動腦不探索的懶惰習慣。長期下去,使部分學生對實驗課失去興趣,這樣對醫學人才的培養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既注重動手能力提高,又要加強他們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探索實驗教學,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素質,達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一、改革分組實驗,使每位學生都能獨立操作
對于高職高專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而言,分析化學實驗課是分析化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校以往的分析化學實驗室只有一間大教室,可以提供30位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而醫學檢驗班每年都有60左右的學生,實驗過程中只能將兩位學生分成一組進行操作,實踐證明,分組實驗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想加大力度培養他們熟練的動手能力和扎實的實驗基本技能,一間實驗室不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為此,分析實驗室對分組實驗進行了改革,擴大實驗室規模,由原來的一個實驗室增加為兩間,這樣就可以使每位學生同時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最后的教學效果頗佳。
二、改革實驗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往的傳統實驗課教學方法都是教師先給學生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和演示操作,有的教師甚至還要告訴學生最后的實驗結果。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操作,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注重實驗現象觀察和結果的對錯,卻忽視了對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分析,養成了學生懶于思考、被動探知的習慣。久而久之,使得一部分學生對實驗課失去興趣,逃避實驗,不做實驗。因此,分析實驗課教學方法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培養他們善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通過實踐證明,教學方法的改革起到了顯著的改善。
1.在做實驗之前,讓學生認真預習實驗,并寫一份詳細的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步驟、數據的記錄空格等,讓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數,實驗過程中,告訴學生帶著問題在實踐中去探索求知。對出現錯誤的現象和結果能積極地分析、解決,并如實地記錄現象和結果,分析討論實驗成敗的原因。實驗的整個過程教師應該密切監督學生的操作和數據記錄。對操作規范的同學,在實驗完畢之后,在其預習報告上做標記。
2.對于一些復雜的大型儀器的實驗,可利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給學生演示,這樣可使他們更容易理解記憶儀器的結構、原理和操作程序等。然后帶領學生見習大型儀器,從直觀上認識和熟悉儀器。
3.教師專門設計一本分析化學實驗報告,尤其是實驗結果部分可以充分的體現出學生每次測得的數據以及數據處理計算過程,并附有后面分析數據的討論部分。教師在批改實驗報告時,將學生的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一同收起進行批改判分。真實的數據記錄和規范的操作標記都是每位學生的積極實驗的證明。通過改革,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又加強了他們積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考核方式,約束學生規范操作
實驗考核方式決定了學生做實驗側重的力度,以往的實驗考核只是對實驗報告的結果進行評分考核,學生也就注重結果的對錯,有部分學生為了結果正確,篡改數據,應付考核。因此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除了對上述實驗報告評分標準制定相應的分值限制外,為了使學生真正重視實驗考核,將學期末實踐考核的分數列為是否允許參加理論考試的標準,這樣就極大的約束了學生規范操作。
通過上述實驗教學改革探索,有效地改變了學生以往的被動做實驗的現象,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提高,不但動手能力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達到了高職高專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的培養目標,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冠峰,張永花.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5).
[2]鄧德華.分析化學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5).
[3]朱軍,馬松濤.藥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之探討[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8(4).
[4]李英杰,張文治等.淺談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的改革與建設[J].高師理科學刊,2002(4).
[5]芮光偉,蔣珍菊等.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