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一、問題提出
“合作”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標的行為,在合作動作過程中個人和目標也會獲得滿足。《綱要》指出:“要讓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學會合作是幼兒進入社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二、合作能力
會合作是一種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有很多孩子會在一起玩,一起交流,卻不代表他們在合作。他們在一起玩著游戲,卻沒有交集。活動中,孩子們討論得熱火朝天,當你仔細去聽的時候,卻發現孩子們大部分在自說自話,很少有人有意識地傾聽、思考。他們知道什么是合作,卻缺少合作的能力。
在合作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出現問題會協商解決,在合作小組的成員能夠協調各個關系,從而讓活動順利進行,在相互配合中完成了每個人的目標,這種能力就是“合作能力”。
三、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現狀
合作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通過我們對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調查、問卷、分析后發現,幼兒的“合作能力”的現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 年齡因素
幼兒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的發展與幼兒年齡增長成正比:年齡越小的幼兒合作意識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2. 性格因素
有的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表現得比較“不合群”,他們樂意參加集體活動和小伙伴一起游戲,時常顯得不開心,甚至敏感。他們喜歡自己玩,抗拒別人接近自己,更不會主動與同伴進行合作游戲。這些幼兒有時還伴有小心眼、愛鉆牛角尖等現象。
3. 社會交往因素
當活動遇到困難,無法進行下去時,幼兒往往愿意尋求老師的幫助,欠缺相互幫助的意識。有的幼兒在合作游戲過程中如發生矛盾,常用會像老師“告狀”甚至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幼兒在開展合作活動時不會與同伴協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兒對合作活動興趣不高。
4. 能力因素
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兒身上有差別,團隊合作能力強的幼兒,往往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受人歡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則往往無法與別人進行良好溝通。
四、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面對幼兒合作能力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我們對大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為幼兒合作的能力培養打好基礎。
(一)樹立榜樣,感受合作
幼兒時期,孩子的語言和行為還處于萌芽狀態,他們所處的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行為。在各種社會環境中,教師是幼兒接觸最多的社會主體,教師不僅承擔著傳道授業的職能,很大一部分也在將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幼兒,成為幼兒學習和模仿的榜樣。“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因此,為教育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時,教師之間要主動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帶領幼兒訓練,為幼兒做好合作的良好示范。
與教師的示范作用相比,兒童身邊小伙伴的榜樣力量或許更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應該抓住契機,適時樹立榜樣,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無窮力量。
(二)觸動意識,愿意合作
處于幼兒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占主要地位,因而在游戲中各行其是。作為幼兒教師,為了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首先要讓幼兒產生合作的欲望,使他們有合作的需要。而設計一些幼兒都喜愛的、必須在合作下才能完成的區角游戲活動,有利于幫助孩子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
如何開發班級區角活動的優勢,觸動發幼兒的合作行為的產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的設計區角合作游戲,創設出良好的合作環境,激發合作行為的產生。合作表演、棋牌大賽、美容院等游戲,應景而出。不同的游戲內容利于不同愛好的幼兒選擇活動的區域,同時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多人合作會更快樂,逐漸讓幼兒意識到與同伴合作才能更好地達成目標,讓各種游戲成為合作能力的平臺。
合作行為逐漸由被動型轉為主動型。
(三)感受快樂,樂于合作
幼兒之間的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在合作中,幼兒既享受了快樂,又制造了快樂。這對幼兒鞏固、強化合作能力,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在合作中孩子們體會到了相互的關愛,學會了理解和關心。每當我看到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配合玩耍、相互協商或給予幫助時,總是及時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當幼兒通過相互合作、互相幫助,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后,他們會發現這樣做大家都很開心。積極地促進了幼兒的思維和情商的發展。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幼兒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自覺化。
(四)掌握方法,學會合作
1. 制造機會,讓幼兒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要為合作能力的培養找到發展的平臺,創造其發展的條件。在幼兒園區角活動中,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積極地為幼兒提供這個平臺,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幼兒活動,這樣幼兒就不會自顧自地玩,他們會共同配合完成一項任務。
幼兒經過各種合作機會的鍛煉之后,在合作中學會了合作。
2. 及時肯定幼兒的合作行為,并對幼兒的不合作行為給予引導。
幼兒園區角活動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設置各種區域,為幼兒提供各種豐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意愿選擇內容,寬松、自由地進行活動的一種教育方式。因此在區角活動中,幼兒經常會發生爭搶現象,作為教師,我適時地以不同的角色進行恰當引導,讓幼兒逐漸擺脫自我意識,形成合作意識。
總之,幼兒期是幼兒社會性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適時地進行合作教育,掌握簡單的合作技能,將為今后合作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對大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探索研究,我們發現到了大班后期,幼兒在與人合作能力方面有顯著提高。大班幼兒能主動與同伴分享玩具,攻擊行為明顯減少,“告狀”的情況下降,幼兒學著去控制自己的需要,共同遵守活動規則,在交流中協商中解決問題,合作能力及集體責任感得到了增強。endprint